毛澤東讀評《西遊記》
---讀《西遊記》,「要看到他們有個堅強的信仰」
(16) 《西遊記》的創作主題
關於《西遊記》創作的主題思想,魯迅、胡適等都曾有過評述。魯迅認為,這部神魔小說「其所取材,頗極廣泛,……諷刺揶揄則取當時世態」(《中國小說史略》,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版,第135—136頁)。胡適經過大量考證,確認這部書「起於民間的傳說和神話,並無『微言大義』可說,……至多不過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說,神話小說」(《胡適論中國古典小說》,易竹賢輯錄,長江文藝出版社1987年版,第314頁)。到底應當怎樣理解這部大作的主題思想,上面說到的毛澤東閱讀圈劃過的張天翼、童思高、蕭歌和競華等《西遊記》研究論文中都有評述。毛澤東在閱讀這些評述的時候似乎分外用心,並有自己的傾向。
上面說到的文章中,對《西遊記》的主題思想,是怎樣闡述的呢?毛澤東是怎樣閱讀圈划的呢?這裡,我們將所知道的情況向讀者作一些介紹。
對《西遊記》的主題思想,張天翼寫道:在《西遊記》成書之前,「這取經故事裡所寫的,一邊是神,神是高高在上的統治者,上自天界,下至地府,無不要俯首聽命。一邊是魔,偏偏要從那壓在頭上的統治勢力下掙扎出來,直立起來,甚至於要造反。天兵天將們要去收伏,魔頭們要反抗,就惡鬥起來了。」張天翼因此認為:「這就使我們聯想到,封建社會的統治階級與人民——主要是農民——之間的矛盾和鬥爭。……當時封建社會(鴉片戰爭以前)的主要階級關係和矛盾,在這裡多少是給反映出來的。而且,這故事愈經演變,愈發展,這一點就給反映得愈明顯。到了《西遊記》,我們甚至於要猜想,作者是多少有意識地來表現這一點的了。」
「在那原來的衛護封建正統的故事主題和題材里,卻多多少少表現了人民的反正統情緒。」對孫悟空大鬧天宮,張文寫道:「究竟要鬧出怎樣一個局面來,起先連孫悟空自己都也模里模糊。直到如來佛問起他,他這才忽然想到玉帝的尊位——『只教他搬出去,將天宮讓與我,便罷了。』」因此,張天翼認為:「假如孫悟空鬧成了功,那也不過是玉皇大帝改姓了孫。就像劉邦朱元璋之乘著農民起義運動的高潮,而爬上了龍位一樣——自己成了地主頭兒和統治者。而農民又照樣被那換了姓的主子剝削著壓迫著,終至於又鬧造反。」
對《西遊記》的主題思想,張天翼在《〈西遊記〉札記》中力圖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來說明神話世界同現實社會的「同構」關係。這一觀點與毛澤東關於神話傳說的一貫看法是相合的。所以,毛澤東在閱讀這篇論文的時候,對張天翼上述的一些分析和研究很有興趣。讀後在每一句話下面都劃了橫道道,有的話下面還劃了兩條橫道,有的地方還劃上了圈圈,足以表明他對這些分析的重視。
這裡要說明的是,張天翼這篇文章,起初是發表在1954年2月號《人民文學》上。當時,毛澤東有沒有及時看到和閱讀這篇文章,筆者這裡也說不清。但筆者知道,中南海毛澤東故居里,存放的這一期《人民文學》(包括張文),毛澤東沒有閱讀圈划的標誌。這篇文章后被收入《西遊記研究論文集》,毛澤東閱讀圈划的張天翼的《<西遊記>札記》,筆者看到的就是收入這部文集的這篇。
上面已經提到過的童思高的文章,是專論《西遊記》的主題思想的。文章一開頭的幾句話,好像就引起了毛澤東的興趣。作者是這樣寫的:「《西遊記》作者吳承恩出生於明代中葉,正是明成祖制定嚴刑峻法、殘酷迫害人民的時代。貪官污吏,橫徵暴斂,弄得民不聊生。作者以憤世嫉俗的情緒,諷刺揶揄當時世態;以神話式的幻想和虛構,創造了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的文學名著。」這段話,毛澤東讀後重重劃上了橫道道,「正是明成祖制定嚴刑峻法、殘酷迫害人民的時代」這一句話下面劃了兩條粗道道,句末還劃了兩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