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讀評《西遊記》
---讀《西遊記》,「要看到他們有個堅強的信仰」
(15) 《西遊記》創作的社會背景
作者和作品的創作主題的視角。讀《西遊記》與讀《紅樓夢》等古典小說一樣,毛澤東對作者和作品創作的主題是很為關注的。作者和其創作的小說作品,是一定的社會時代的產物。作者創作的時代背景和其創作作品的主題是密切相聯的。作品創作的主題總是有一定的社會背景的,總是與作者所處的社會環境和生活實際相聯繫的。歷史演義小說是這樣,像《西遊記》這樣的神魔小說也是這樣。所以,毛澤東讀《西遊記》,不僅在讀一個個神話故事,而且還從作者和作品創作的歷史背景來加以理解,把它當作形象的歷史材料來學,這是毛澤東讀《西遊記》的又一個特點。
本文上面提到的《西遊記研究論文集》中,不少文章都談到吳承恩和他創作《西遊記》的社會背景。毛澤東在閱讀過程中都一一圈划。蕭歌、競華的文章中是這樣寫的:「吳承恩生於公元一五○○年,卒於一五八二年。這一段時間內,明朝的皇帝換了五個(孝宗、武宗、世宗、穆宗、神宗)。從當時的階級鬥爭來看,武宗正德年間是明朝農民暴動範圍最廣、鬥爭最強烈的時期。……除去農民暴動之外,還有許多次城市居民的暴動。……從封建王朝的內部來看,帝王荒淫無道,委政權奸,朋黨對立,互相傾軋。歷史上遺臭萬年的奸臣、閹黨都產生在這個時代。例如:正德年間的劉瑾;嘉靖年間的嚴嵩、嚴世蕃。直言極諫,肯為人民著想的政府官吏,先後被奸宦的特務、鋼刀、監獄和酷刑奪去了生命。能夠在朝做官的,多半是權奸的奴才,不然就是噤若寒蟬,混吃等死的傀儡。吳承恩就生活在這樣一個時期,這樣的社會現實,已足以使他憤世嫉俗,……」這些文字,毛澤東在閱讀中差不多都劃上了橫道道。
對吳承恩創作《西遊記》的社會背景,沈仁康《<西遊記>試論》一文中,論述得更為詳盡,從政治說到經濟,從農業說到商業,對朱明王朝的專制獨裁、奢侈腐朽、荒淫無恥、昏聵平庸、殘害人民、瘋狂掠奪、無惡不作等都作了分析。最後,作者指出:「總之,農民、市民與進入垂死階段的封建勢力,形成了尖銳的矛盾。這就是《西遊記》產生的時代特徵。」這篇文章,雖然作者已經在文後說明有「不少錯誤」,但是毛澤東還是從頭至尾,又讀又划,圈划符號密密麻麻。一條條橫道、一條條浪線、一個個圈圈,如同一道道耀眼的光環,折射出毛澤東把《西遊記》當作歷史材料來評讀的心理。與其說毛澤東在讀《西遊記》研究的文章,不如說毛澤東在讀封建社會的歷史。它是毛澤東把小說還原到產生它的歷史背景上來理解,把小說當作形象的歷史來讀的一個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