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讀評《西遊記》
---讀《西遊記》,「要看到他們有個堅強的信仰」
(8)欣賞觀音菩薩的反抗精神
張天翼這篇文章的後面,還有一個附註,共三條約2000字,是用6號宋體字排印的。1957年,毛澤東已經64歲。對一個已經年過花甲的老人來說,6號字看起來顯然是很吃力了。然而,毛澤東如同讀正文一樣,也還是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劃上了道道、圈圈。字排得小了,圈划的種種符號就更顯得突出了。圈圈劃劃,密密麻麻,滿頁皆是道道和圈圈。
附註的第二條,是關於觀世音菩薩的傳說,其中有這樣兩段:「《法華經》里還寫觀世音菩薩有時『現婦女身而為說法』。民間傳說里就漸漸使這『婦女身』固定下來,終於成了一個婦女。在《三教搜神大全》里就有了一個很完整的故事了。說她是一個國王的三公主,因為抗婚,父王要燒死她,而她『色不變而志愈堅』。她被囚到冷宮裡,大家苦勸,她不聽,『反失語激父。父大怒』,立命斬訖。雖然寫她的反抗,是為了『欲了人間事』(要出家),而且那結果是公式化的(照例是由於一些奇迹而得救),可是總寫出了一個非常堅決頑強的反抗到底的女性——為民間所喜愛所歌頌的性格。」
【李西興按:馮夢龍《新平妖傳》第十一回寫到:你道觀音菩薩是什樣出身?偈曰:「觀音古佛本男人,阿彌陀佛。要度天下裙釵化女身,南無阿彌陀佛。做了妙庄皇帝三公主,阿彌陀佛。不享榮華受辛苦,南無阿彌陀佛。」李西興註:據祖琇《編年通論》(成書於南宋隆興二年,即1164年)十曰:「往昔過去劫有王曰莊嚴,生三女,季曰妙善。(中略)現千手千眼聖像。」 宋代和尚宏智正覺所作的「頌古」唱詞《從容錄》四曰:「大悲昔為妙善公主。」】
(張天翼文附註第二段:)「就這樣,這幾乎成了個傳統:在民間作品出現的觀世音菩薩,總往往是正面人物,而且往往是婦女。就連《西遊記》——對天界的哪一位佛神都諷刺揶揄,可是對觀音就另外一種態度,把她寫得可親近,有的地方還寫得很美。」這兩段文字,毛澤東在閱讀的時候,都一一劃上了道道或浪線。第二段的末三句,每句下面除劃了浪線外,每句末尾還都劃了一個圈。附註是與正文有關內容密切相聯的。它是對正文有關內容的進一步補充或註釋。
看了正文,再看附註(有的叫註釋),或者把正文和附註聯繫在一起來看,這是毛澤東晚年讀書的一個重要特點。
毛澤東讀別的書如讀《史記》、《漢書》等二十四史時就是這樣。註釋的字一般都小於正文的字。對毛澤東來說,看註釋當然比看正文吃力。然而,他有時讀註釋比讀正文還仔細,還有興趣。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正文中提到的人物、事件等受文章整體結構、主題內容和語言文字表述方式方法的限制,所以往往是一筆帶過。要使讀者知其所以然,作者往往用加註的形式,把有關的人物、事件等補充交待清楚。就如同上述的張天翼在正文第一部分內容中,只寫「例如觀世音菩薩」幾個字,要知道觀世音究竟是怎樣一個人物,為什麼受許多人的歡迎,只有閱讀他的附註才能有所了解。毛澤東所以愛讀註釋的文字,大概這就是其中主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