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毛澤東讀評《三國演義》(5)

作者:lixixing  於 2009-10-21 07:0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中華文化|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1評論

關鍵詞:

 

 

毛澤東讀評《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令人喜讀」

 

(5)贊呂蒙苦讀書,反對給曹操貼大字報

19589月,毛澤東離京去大江南北視察,曾作為國民黨政府和平談判代表並三次去過延安的張治中,應邀陪同前往。在此次視察途中,一天,毛澤東正在火車上閱讀《三國志》,張治中和羅瑞卿進來。在談話間,毛澤東說:「呂蒙是行伍出身,沒有文化,很感不便。後來孫權勸他讀書。他接受了勸告,勤學苦讀,以後成了東吳的統帥。現在我們的高級軍官中,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行伍出身。參加革命后才學文化的。他們不可不讀《三國志》的《呂蒙傳》。(《人民政協報》198716日,余湛邦文。)

關於讀《呂蒙傳》,毛澤東還向羅瑞卿推薦說:「公安幹警應成為有文有武的人,才能適應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的要求。」回到北京后,羅瑞卿自己先很用心地讀了《呂蒙傳》。他還請人將其譯成白話文,供公安部門各級幹部學習。以此來激勵大家學習文化的熱情。

 

    據逄先知的記載,60年代,毛澤東先後兩次要讀《三國志》。一次是1960420日。這次,主席要讀《三國志》。逄先知送給主席的是標點本《三國志》。一次是19641013日,主席要讀《三國志》。逄先知送給主席的除上次送的那部標點本《三國志》外,還有盧弼撰的《三國志集解》(古籍出版社1957年版,全18)。這部《三國志集解》,線裝本、字也比較大,毛澤東非常喜愛。後來一直把它放在他的書房裡,讀了又讀。上面還寫了許多的批語。有兩處批語,至今還深深地留在筆者的記憶中。這兩處批語的大概情形是這樣的:

    裴松之在《魏書·武帝紀》一段註釋中,引用了曹操於建安15(公元210)12月所下的《讓縣自明本志令》。其主要內容是敘述他自己輾轉征戰的經歷及當時許多的心理活動,表明它守義為國,並無取代漢帝以自立的意思。他讓出受封的陽夏、柘、苦等三縣,以消除時人對他的誤會。盧弼對此除作了一些考證、訂謬外,對曹操還提出了許多的指責。曹操在令中寫道,自己沒有背叛漢室之意,他死後,妻妾無論嫁到哪裡,都希望要為他說明這一心跡。盧弼對此指責說是「奸雄欺人之語」。曹操在令中又寫道,自己不能放棄兵權,「誠恐己離兵為人所禍也」,這是「既為子孫計,又己敗則國家傾危」。盧弼對此指責這是「皆欺人語也」,並說陳壽撰寫的《三國志》對這些話「削而不錄,亦惡其言不由衷耳」。曹操在令中還寫道,自己打仗,「推弱以克強,處小而擒大;意之所圖,動無違事;心之所慮,何向不濟」。盧弼認為曹操的這些話是「志驕氣盛,言大而夸」,並在注中又列舉了曹操打過的敗仗。以上的這段文字,特別是盧弼的注,毛澤東看的很仔細,差不多都作了圈點。盧弼對曹操的看法和評價,毛澤東很不贊成。他認為,這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所以,在讀了盧弼的這段注后,毛澤東在書的天頭上寫了這樣的一段頗有感慨的批語:

    此篇注文,貼了魏武不少大字報。欲加之罪,何患無詞。李太白云:「魏帝營八極,蟻觀一彌(據掃葉山房石印本《李太白全集》,「彌」應為「禰」——筆者注)衡。」此為近之。

 

「魏帝營八極,蟻觀一禰衡」的詩句,引自李白的《望鸚鵡洲悲禰衡》一詩。禰衡是東漢時代人。史籍說,此人狂傲而有才氣。曹操對這個人的才能,不僅沒有引以重視,而且還污辱了他。因此被禰衡大罵。禰衡后被黃祖所殺。鸚鵡洲據說是禰衡曾在此作賦的地方。李白的這首詩,對曹操統一北方的功績是肯定的,同時又指出他輕視禰衡的失誤。大概是因為李白對曹操的這種評價,比較符合歷史實際,也比較符合毛澤東本人的看法,所以毛澤東在此特引了李白的這句詩。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putongren10 2009-10-21 08:11
sf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18:2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