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讀評《水滸》
---「《水滸》要當作一部政治書看」
(12)四人幫掀起的評《水滸》風波
既然是一次平常的閑談,又「並沒有別的意思」,後來為什麼又掀起了一場波及全國的風波呢?風波又是怎樣被平息的呢?
蘆荻整理毛澤東上述對《水滸》的談話,當天就傳到了姚文元那裡。這不足300字的談話,引起姚文元的格外關注。他當即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信中說:關於《水滸》的評論,「這個問題很重要」。「主席的批評揭露了《水滸》宣揚投降主義路線的本質,指出了宋江搞修正主義、投降主義的真面目……這不但對於古典文學研究,對於整個文藝評論和文藝工作,而且對於中國共產黨人,中國無產階級、貧下中農和一切革命群眾在現在和將來,在本世紀和下世紀堅持馬克思主義,反對修正主義,把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堅持下去,都有重大的、深刻的意義,應該充分發揮這部『反面教材』的作用。」
姚文元在信中還提出,把毛澤東的這次關於《水滸》的談話,和他的這封信「印發政治局在京同志,增發出版局、《人民日報》、《紅旗》、《光明日報》,以及北京大批判組謝靜宜同志和上海市委寫作組」,並「組織或轉載評論文章」。
姚文元當時是中央政治局委員,分管宣傳、理論、思想、教育等意識形態方面的工作。毛澤東的本來是一次平常的談話,經姚文元這樣與政治鬥爭與現實思想戰線的鬥爭一聯繫,立即就成了開展評《水滸》運動的「最新指示」了。
為開展評《水滸》運動推波助瀾,姚文元在他給毛澤東的信中還說:「文化大革命」以前的大量評論,幾乎都是違背魯迅的論述,美化甚至歌頌《水滸》所肯定的宋江的投降主義路線,把它算作「農民局限性」,這等於抹殺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兩個對立階級、起義和投降兩條路線的原則鬥爭。因此,「批判《水滸》研究中的階級鬥爭調和論的觀點,也是很需要的,對於防修反修是有積極意義的」。在姚文元的提示和引導下,《人民日報》、《紅旗》雜誌中央兩大報刊先後發表評論文章。1975年8月31日《人民日報》的評論文章題目是《評〈水滸〉》;1975年第9期《紅旗》雜誌短評的題目是《重視<水滸>的評論》;1975年9月4日《人民日報》又發表文章,題目是《開展對<水滸>的評論》。這些文章緊按姚文元定的調子,大張旗鼓地彈唱起來:提出為什麼宋江能起到高俅所起不到的作用,以很快瓦解起義隊伍的問題;提出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就必須識別投降派、反對投降派的問題;提出評《水滸》是當前政治思想戰線上的一次重大鬥爭的問題;提出要批判那些要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問題等等。在姚文元的精心策劃和指揮下,一場評《水滸》的運動,在中華大地上就這樣一浪勝過一浪地蔓延開來了。
夢寐以求當女皇的江青,一看有機可乘,機不可失,最後也赤膊上陣了。1975年8月下旬,江青召集人開會說:「主席對《水滸》的批示有現實意義。評論《水滸》的要害,是架空晁蓋。現在政治局有些人,要架空主席。」9月12日,在大寨群眾大會上,她又別有用心地煽動說:評《水滸》「要聯繫實際」,「敵人會改頭換面藏在我們黨內」,「黨內的投降派,修正主義者,乾的事情是公開的敵人做不到的」。
9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大寨召開農業學大寨會議。到會的有鄧小平、華國鋒等中央領導人。本來這次會議與江青沒有什麼關係,中央也沒有通知她參加這個會議。可是她突然竄到大寨。會上,鄧小平強調整頓,這是當時全國人民的共同願望。江青則大講評《水滸》,含沙射影攻擊身患絕症一直住在305醫院的周恩來總理,以及鄧小平。9月17日,江青未經中央同意,就在大寨私自召集文化、新聞單位和清華、北大兩校寫作班子100餘人談話,又一次煞有介事地說:「評《水滸》就是有所指的。宋江架空晁蓋,現在有沒有人架空主席呀?我看是有的。」「有些文章不給主席送,是我批了送主席看。」「黨內有溫和派,有左派。左派領袖就是鄙人。」「在北京我跟他們鬥了半年多了。」江青還說:「有人弄了一些土豪劣紳進了政府!」
本來,這次會議主題很明確。可是江青偏要求在這次會上,放她的與本次會議毫無關係的上述有關評《水滸》的講話錄音,印發她的講話稿。使得會議難以正常進行下去。華國鋒即將此情況報告給毛澤東。毛澤東針對江青的話說:「放屁,文不對題。」並指示說:「稿子不要發,錄音不要放,講話不要印。」毛澤東還對鄧小平說:「江青在學大寨會上的講話是放屁!完全文不對題。」又對鄧小平說:「江青這個人不懂事,沒有多少人信她的。你不必跟她計較。」(東方驥編《落日餘暉—毛澤東秘聞》,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76頁)
這樣,已經掀起的評《水滸》的一股逆流才告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