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毛澤東1975年關於《水滸》的談話
說到毛澤東晚年閱讀《水滸》的事,自然就要說到毛澤東在1975年關於《水滸》的一段談話,以及由此引起的一場政治風波。
毛澤東1975年8月14日關於《水滸》的談話,全文是這樣的:
《水滸》這部書,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水滸》只反貪官,不反皇帝。屏晁蓋於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義,把晁的聚義廳改為忠義堂,讓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鬥爭,是地主階級內部這一派反對那一派的鬥爭。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臘。
這支農民起義隊伍的領袖不好,投降。李逵、吳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是好的,不願意投降。
魯迅評《水滸》評得好。他說:「一部《水滸》,說得很分明:因為不反對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國家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終於是奴才。」(《三閑集·流氓的變遷》)
金聖嘆把《水滸》砍掉了二十多回。砍掉了,不真實。魯迅非常不滿意金聖嘆,專寫了一篇評論金聖嘆的文章《談金聖嘆》。(見《南腔北調集》)
《水滸》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一回本,三種都要出。把魯迅的那段評語寫在前面。
毛澤東的這段著名的談話,不是毛澤東自己撰寫而反覆斟酌修改的關於《水滸》評論的專論,也不是「有其現實政治鬥爭的背景意義」的最新指示,更不是「我國政治思想戰線上的又一次重大鬥爭」的動員令。它是毛澤東與身邊工作人員的一次平常的閑談。據我們所知,毛澤東生命的最後幾年,特別到了1975年下半年,他已經顯得很衰老了。他說話已難聽清了。那些日子,他日常的最主要的活動就是看書,而且差不多都是倚在床上看書。看書看得時間太長了,工作人員就扶他在屋裡走一走,或請他坐在會客廳沙發上休息一下。因為他終生酷愛讀書,也很愛談書和評書,所以工作人員扶他走動或陪他休息時,聊天和閑談差不多也總是以書為話題,用書來引起他的興趣,達到讓他休息和調節的目的。這段有關《水滸》的談話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當時有關這段談話的具體情況是這樣的:
8月13日,從北京大學中文系,請來專門給毛澤東讀書的蘆荻老師,來中南海已經兩個多月了。由於經常給主席讀書、和主席談書,所以,她和主席也比較熟了,談吐也就比較隨便了。這天,蘆荻老師和主席交談中,她看主席談興很濃,就向主席請教了她曾研究和關注的《三國演義》、《紅樓夢》和《水滸》等我國幾部著名的古典小說的評價問題。談論這些古典小說,主席當然是很有發言權的。因為他讀得多,了解的多。主席先談了《三國演義》、《紅樓夢》等幾部小說,接著又侃侃而談了《水滸》。和主席交談,主席很喜歡提出問題。能提出問題,說明你入境了,說明你動腦了。主席也非常有興緻回答對方提出的問題。蘆荻來自教學第一線,又是從事中國文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的,所以,她和主席交談中,常向主席請教和提出一些問題,主席也很有興趣回答她提出的問題。有時主席在回答之前,還常讓她先說說對所提出問題的看法。在主席談《水滸》中,蘆荻藉機向主席請教這樣一個問題:「《水滸》一書的好處在哪裡?應當怎樣讀它?」接著,主席便談了上面這段後來發表的評論《水滸》的話。
毛澤東對《水滸》的這段談話,當時沒有錄音,是蘆荻後來根據當時的談話記錄回憶整理的。對這件事,蘆荻說:毛澤東評《水滸》,完全是對《水滸》這部小說講的,並沒有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