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讀評《水滸》
---「《水滸》要當作一部政治書看」
(8)用《水滸》故事闡明政治觀點
《水滸》是毛澤東讀過多遍並且十分熟悉的一部古典小說。他在講話、報告和著作中時常引用《水滸》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和典故來闡明自己的政治觀點。
對於這一點,薄一波有過這樣一段回憶:「我就聽過毛澤東同志介紹說:《水滸》要當作一部政治書看。它描寫的是北宋末年的社會情況。中央政府腐敗,群眾就一定會起來革命。當時農民聚義,群雄割據。佔據了好多山頭,如清風山、桃花山、二龍山等,最後彙集到梁山泊,建立了一支武裝,抵抗官兵。這支隊伍,來自各個山頭,但是統帥得好。他從這裡引伸出我們領導革命也要從認識山頭,承認山頭,照顧山頭,到消滅山頭,克服山頭主義。」(《回憶片斷》,《人民日報》1981年12月26日)
建國以後,我國廣大勞動人民翻身做了主人,掌握了國家政權,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形勢下,《水滸》中英雄好漢們的造反鬥爭精神和行為模式,在毛澤東的腦海里仍然還留有深深的印記。1956年2月20日,一次在聽取工作彙報的談話中,毛澤東說:《水滸傳》是反映當時政治情況的,《金瓶梅》是反映當時經濟情況的。這兩本書不可不看。(《毛澤東與文藝傳統》,中央文獻出版社,第123頁)
1957年3月19日,在南京黨員幹部會議上的講話中,他強調在新的工作中,仍然要保持和發揚光大《水滸》中英雄們的革命熱情和拚命精神。他說:
我們要保持過去革命戰爭時期的那麼一股勁,那麼一股革命熱情,那麼一種拚命精神,把革作做到底。什麼叫拚命?《水滸傳》上有那麼一位,叫拚命三郎石秀,就是那個[拼]命」。我們從前幹革命,就是有一種拚命精神。(《毛澤東選集》第5卷,第420頁)
1959年夏廬山會議期間,一次在談時社會上刮的「共產風」的問題時,毛澤東又意味深長說道:
宋江立忠義堂,劫富濟貧,理直氣壯,可以拿起來就走。宋江劫的是「生辰綱」(劫生辰綱是晁蓋等人乾的---引注)是不義之財,取之無礙。我們長期不打土豪了。打土豪,分田地,都歸公。那也可以,因為是不義之財。(《毛澤東早年讀書生活》,第19頁)
毛澤東在這裡,把宋江等人取的不義之財,和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時期打土豪、分田地取的不義之財,是一併加以肯定的。他認為這些做法是對的,都是義行。而在社會主義時期,在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對農民們的集體財產如肥豬、大白菜等,要拿就拿,拿起就走,則是不對的。
毛澤東從政治的視角讀《水滸》,事例是很多的。就拿重視知識分子這個問題來說,1945年4月24日,在黨的「七大」會議上的講話,就這樣說過:《水滸傳》里若沒有公孫勝、吳用、蕭讓這些人物,梁山的事業就不行。又如,在如何對待犯錯誤的幹部的問題上,毛澤東也常常從讀《水滸》中得到的啟示。1955年10月11日,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擴大的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在談到怎樣對待犯錯誤的同志時,他就聯繫到《水滸》。他說:
我想只有兩條:一條,他本人願意革命;再一條,別人也要准許他繼續革命。……我們不要當《阿Q 正傳》上的假洋鬼子,他不準阿Q 革命;也不要當《水滸傳》上的白衣秀士王倫,他也是不準人家革命。凡是不準人家革命,那是危險的。白衣秀士王倫不準人家革命,結果把自己的命革掉了。(《毛澤東選集》第5卷,第207 頁)
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毛澤東對《水滸》里[人]物印象是多麼深刻。毛澤東讀《水滸》,[特]別注意書中的一些細節和情節的描繪,善於從政治的視角分析人物和事物,從而有目的、有針對性引伸出一些有益於現代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和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