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剛才李司長說《通用規範漢字表》會把規範這個概念落到實處。剛才還說了通用。什麼叫通用?什麼叫規範?這兩個詞怎麼理解?我們注意到,有51個異體字收入字表中。收入的依據是什麼?比如剛才王教授說的,淼和喆的人文關懷,還有畢昇的昇,是因為這個字使用比較多,還是因為畢昇這個人很有名,所以使用這個昇字?謝謝。
李宇明:《通用規範漢字表》,通用是它的領域,規範是它的實質。通用是兩個意思。一個意思,它的使用領域是通用的,比如說一般的教育、大眾傳媒都是通用領域。什麼叫非通用領域呢?比如說書法、古文教學,還有很多專門應用的地方。通用第二個含義,它使用的頻率比較高。當然,剛才王寧老師解釋了,這個使用頻率高,一是印刷和寫的頻率高,這個可以通過資料庫把它統計出來,二是它的閱讀的頻率高,特別是醫藥、化妝品中,可能經常看到。所謂規範,基本的理念就是經過整理的,可以做標準的,社會公眾應該遵守的,特別是在信息產品當中,語言文字的規範,已經具有工業標準的性質。所以在信息時代,更加要求語言文字的標準化,要求語言文字使用的規範化。剛才曹先擢教授講了,我們現在正處於一個信息化的時代,或者說電子媒體時代。我們希望計算機更規範,給人更多的方便。我想,「通用」和「規範」,我們是從這個角度來理解的。因此,《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說,「國家推廣普通話,推行規範漢字」。我們在通用領域的規範漢字,是目前這個字表,把法律的概念落到實處。
關於異體字的問題,這次恢復了51個異體字,主要是用於人名、地名。我們給各位的字表裡已經做了注,哪個恢復了,應該怎麼用都做了說明。它的基本原則,除了字理上的原則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們尊重人民大眾的用字習慣,尊重人民大眾已經有的用字習慣。過去這些字,雖然作為異體字被廢除了。事實上,很多人取名字還是取這個字。但是在我們生活當中,有很多名字遇到麻煩。比如說,有時候可能計算機終端打不出來,帶來一些麻煩。這次我們照顧社會的習慣,尊重人民的實踐,恢復了這51個異體字。學術上的問題,那就非常複雜,請王寧老師講一講。
王寧:51個異體字。首先,這些異體字在1955年12月22日發布《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的說明,從實施日起,全國出版的報紙、雜誌、圖書一律停止使用表中括弧內的異體字。這句話的意思,過去我們放到《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里的異體字位置上的字,就已經不能用了,也就是廢除了。而這個異體字整理表裡,有很多字還是有用的。一旦被廢除了,就給大家帶來很大的不方便。所以有一些字我們經過了整理,發現哪些有用的字就把它釋放出來。因為它原來是不讓用的,是廢除的。釋放在哪裡呢?多半是釋放在三級字表裡。但是,我們已經用了很多年,大家習慣了。如果把這個字再釋放出來以後,一個字就可以有兩個寫法,給大家帶來不便。因此我們做了規定,這51個字,很多都只是專用的。這些字都是什麼字呢?我想可以分成幾類,第一類就是大家仍然大量在使用,禁而不止的一些人名用字和姓氏用字,特別是姓氏用字。第二類,雖然地名用字已經規範了,但是談到古代地名的時候,我們仍然需要用這些字。比如說璦琿的琿。璦琿條約是很著名的歷史文件。當我們回去查歷史典籍的時候,就找不到這個名字了。所以這樣的字,在歷史上是有用的。另外在人名中,還有一些既是過去名人的用字,又是大家認為這個字好,又特別喜歡的用字。這樣的異體字我們也恢復了。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屬於這個異體字實際上在使用的過程中間,正字不能替代它。一旦用正字替代它,在理解意義上就會產生一些問題。這樣一些字我們不得不恢復。所以,這51個異體字,第一是這個字形進了《通用規範漢字表》,進了表就可以進入計算機,進了計算機就可以用了。二是採用的時候,是有一個適用範圍的,以免對過去的衝擊,產生不穩定的現象。
北京電視台記者:《通用規範漢字表》的實行,對中小學當中的語文教學有什麼樣的意義和作用?第二,《通用規範漢字表》的實施,會不會對今後學生的考試產生影響?謝謝。
李宇明:總體來講,對中小學教學是有比較大的幫助。因為一般中小學教學都要用3, 500字。這一次把這3, 500字做了優化。所謂優化,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用大量的統計數據,看哪些字最常用。我給大家一個現代用字的數據,2008年和2009年,我們統計書面語使用的情況。能夠覆蓋整個書面語80%的,只用了600來個字,能夠覆蓋書面語90%的只用了900多個字,能夠覆蓋書面語99%的只用了2400個字。覆蓋我們整個書面語99.99%的只用了5, 200多個字,這也就是說,我們用字已經比較集中了。在3, 500個字裡面,我們首先是通過大量的統計數據,把現代語言生活要用的字放進去,不用的字從裡面拿出來。比如說,過去描述房子的「檁」、「椽」字等等,就從字表裡面拿出來了。語料庫里,我們做了一些人工干預,專家組的統計是3%,把天干地支的用字,各個省的簡稱,還有兒童常用的。可能在大人的語言里用得比較少,但是兒童需要。比如說蝴蝶,那個蝶用得比較多,蝴用得比較少。補充的時候要把蝴字也補充進去。所以這3, 500字就比較優化了,再用它編教材,肯定是有好處的。
研製這個字表的過程當中,我們和語文課標研製組都進行了很好的溝通。有一些精神已經進入到課表中去了。將來語文課表跟進,教材編寫跟進,對考試都不會有負面影響,因為學什麼考什麼。
人民網記者:我想問一個關於繁體字的問題。這次有六個繁體字,納入漢字表。為什麼是這六個字,而不是其他?這是不是意味著,繁體字的教育將納入基礎教育?謝謝。
王寧: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這次恢復了六個繁體字,是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這一次,要堅持我們國家的語言文字政策里的簡化政策,基本上不恢復繁體字。現在恢復的繁體字,都是必須恢復的。另外,我想說明一下。這裡面有三個字不是我們今天恢復的,而是過去的規範里,已經做了說明,這些字是可以用的。如果不恢復這三個字,那麼字體內部系統就會發生混亂。比如硃砂的「砂」,這是一個科技用字。但是這個科技用字,恰恰是一個繁體字。你不拿出來,有些科技地方就沒有辦法說。所以這個字不能不恢復。還有一個浮萍的「萍」和蘋果的「蘋」,是混合在一起。現在必須把浮萍的「萍」拿出來。因為這是跟環保有關的。如果都寫成蘋果的「蘋」,那麼意義不一樣。比如說姓鐘的和姓鍾的,都改成一個中間的中。人家是兩個姓,兩個家族。但是恰恰當成一個繁體字合併在一起。像這些問題,都是因為極個別字,會擾亂使用系統,給大家帶來不方便,才把它列出來的。從數量上,我們2000多個簡化字,這次恢復三個,以前也是恢復三個。這個量是非常好。這個量說明,我們堅持簡化漢字的基本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