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規範漢字表》的研製及公開徵求意見
國家語委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
李宇明
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感謝諸位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我今天主要發布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關於《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一些情況;第二關於《通用規範漢字表》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的一些情況。下面介紹第一個方面的內容。
一、《通用規範漢字表》簡介
《通用規範漢字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配套規範,是現代記錄漢語的通用規範字集,體現著現代通用漢字在字量、字級和字形等方面的規範。
字表收字8, 300個。根據字的通用程度劃分為三級:
一級字表收字3,500個,是使用頻度最高的常用字,主要滿足基礎教育和文化普及層面的用字需要。
二級字表收字3,000個,使用頻度低於一級字。二級字與一級字合起來共6,500字,主要滿足現代漢語文本印刷出版用字需要。
三級字表收字1,800個,是一些專門領域(姓氏人名、地名、科學技術術語、中小學語文教材文言文)使用的未進入一、二級字表的較通用的字,主要滿足與大眾生活和文化普及密切相關的專門領域的用字需要。
二、《通用規範漢字表》的研製情況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它歷史悠久,使用人口眾多,使用狀況也相當複雜;漢字之學源遠流長,淵深如海。研製一個適用當前語言生活的字表,工程龐大,問題龐雜。字表正式立項研製始於2001年4月,歷時8年有餘,先後召開學術會、審議會、徵求意見會等大型會議80余次,參與討論的海內外專家學者3, 000多人次,前後修改90余稿。可以說,字表是所有參與者的集體產品。
字表的研製有很多特點,限於時間我主要講四點:
第一,充分利用語料庫資源和計算機統計技術。使用的主要語料庫有:
●國家語委「現代漢語平衡語料庫」(9, 100萬字元)。
●北京語言大學「現代新聞媒體動態流通語料庫」(3.5億字元)。
●字表研製過程中建立的「教育科普綜合語料庫」(404萬字元)、「兒童文學語料庫」(570萬字元)、「中小學語文教材文言文語料庫」(560萬字元)。
●同時還參考了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2005-2008年建立的平面媒體、網路媒體、有聲媒體、教育教材等海量語料庫的數據。
●參考了海內外幾十個語料庫的數據。
這些語料庫提供了現代用字的統計數據,為字表研製奠定了科學基礎。
第二,全面繼承已有成果,充分發揚學術民主。課題組的工作是從學術調研和社會調研開始的。在調研中,系統地收集與字表研製相關的文獻資料,梳理出字表必須面對的若干學術問題和社會問題,然後有針對性地召開學術座談會,廣泛深入地聽取各領域的意見,並就一些重要問題的處理召開學術審議會,做出學術決策。這為字表研製提供了學術基礎。
第三,廣泛徵集用字,認真聽取相關部門的建議。向教育、文化、科技、民政、公安、軍事、測繪、新聞出版、文物圖書、廣播影視、信息處理、辭書編纂、醫療衛生、民族宗教等領域,了解用字需求,徵集需補入字表的漢字,得到了各部門的大力支持。
就字表及其實施等問題,多次聽取了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民委、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文化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解放軍有關單位、中科院、社科院、國家測繪局、共青團中央、中華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等部門的意見。為字表的研製及以後的實施提供了社會基礎。
第四,以方便人民語言生活為目的,兼顧穩定與創新。建國以來的語言文字工作,為文字規範化奠定了良好基礎,有效滿足了文化教育等各項事業的發展。信息時代的來臨,對漢字的規範化、標準化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需提高標準化程度,方便信息儲存、信息管理和信息交換;另一方面,某些專門領域的用字較快進入大眾生活,社會用字量有所擴大。字表重視與已有規範標準銜接,同時根據語言生活的新情況對已有規範進行整合優化,拓寬了通用領域用字的範圍,慎重處理了類推簡化、異體字等有關問題。
三、《通用規範漢字表》制定和發布的意義
字表是適應新世紀語言生活需要、體現國家文字政策的重大規範。字表的研製與實施,是為了利國便民,滿足社會各領域漢字應用的需要,方便人們的語言生活,促進國家的經濟、文化、教育、國際交流、信息化等事業的發展。字表制定和發布的意義是多方面的,我這裡主要談三點:
第一,更好地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該法於2000年10月頒布,是21世紀生效實施的我國第一部法律。這部法律規定:「國家推廣普通話,推行規範漢字」。字表確定了「規範漢字」在通用層面上的字量、字級和字形規範,使「規範漢字」這一法律概念落到了實處。
第二,更好地滿足新世紀語言生活的需要。21世紀的中國,由於國家各項事業的發展,特別是信息化的快速發展,使語言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這種變化對社會用字的主要影響是:1、通常使用的漢字更加集中。幾年來的統計分析表明:600來字就可以覆蓋漢語書面語的80%以上,900多字覆蓋90%,2400字覆蓋99%以上,5200多字覆蓋99.99%。2、使用的字量有所增加。3、信息化要求文字實現標準化,要求社會用字更加規範化。4、文字觀念呈現出多元化和開放性的特點。字表合理收取一二級字,增加三級字,恢復部分異體字,就是為了滿足新世紀的用字需求,促進國家的信息化建設。
第三,整合和優化已有規範,體現新世紀的文字理念。字表繼承了《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1955)、《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1965)、《簡化字總表》(1986)、《現代漢語常用字表》(1988)、《現代漢語通用字表》(1988)等字表的具體成果和規範原則,並根據新世紀的語言生活和文字理念,兼顧漢字應用的科學性與社會性,對已有規範進行整合和優化,集分散規範於一體,增強規範的科學性和使用上的便利。
字表保持通用領域內漢字的系統性,進行有限類推簡化,恢復部分異體字。特別是考慮到漢字在兩岸四地及國際上的使用情況,編製《簡繁漢字對照表》以利溝通;採取靈活的用字要求,允許表外字有條件使用等。這些都是新世紀文字理念的具體體現。
四、《通用規範漢字表》主要解決了哪些重大問題
字表涉及問題眾多,具有很強的學術性、社會性和政策性,研製難度很大。解決的重大問題,我這裡主要講四個:
第一,簡繁問題。字表研製過程中,對繁體字恢復和類推簡化問題,曾進行過反覆的研討。研製組最終得出的結論是:為了維護社會用字的穩定,字表原則上不恢復繁體字;將類推簡化的範圍嚴格限定在字表以內,以保持通用層面用字的系統性和穩定性;允許字表以外的字有條件使用,但不類推簡化。
第二,異體字問題。為尊重社會習慣,方便國人用字需要,字表將《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的51個異體字收入表中,主要用作人名地名,如「喆」、「淼」、「堃」、「昇」等。對異體字不再簡單地提「淘汰、廢除」,但在使用上有明確要求。
第三,字形問題。字表對《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進行了深入研究,總結出隱含其中的字形規則;依此對一些不符合字形規則的字的字形作了微調。這些規則,也使今後大批量漢字的字形整理有章可循。
第四,字表的屬性。字表的研製,是以大量的統計數據為基礎,以滿足現代語言生活的通用領域用字需要為目的,因此具有通用性、現代性和規範性。規範性是字表的本質屬性。
上面我介紹的是第一個方面的內容:《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一些情況。下面我介紹第二各方面的內容:關於《通用規範漢字表》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的一些情況:
語言文字關乎民族生計、國家命脈。字表的發布實施,是一件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根據國務院關於民主決策、政務公開有關規定的精神,經國務院同意,教育部、國家語委決定,字表在發布之前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語言文字工作向社會徵求意見,是有歷史傳統的。回憶當年,《漢字簡化方案》、《漢語拼音方案》都曾廣泛地徵求了社會各界的意見。字表的使用者是全體民眾,向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是一次科學民主決策的實踐活動,可以充分發揚民主,問政於民,問道於賢,有利於字表的進一步完善,也有利於字表發布后的實施。
教育部、國家語委高度重視字表的公開徵求意見工作。教育部黨組專門開會研究字表公開徵求意見工作。教育部主要負責同志多次批示,對這一工作作出部署,提出明確要求。教育部、國家語委還成立了以部領導為組長、多個司局參加的領導小組,下午還將召開國家語委成員、各地語委、各地教育部門會議,專題布置這一工作。
為把徵求意見工作做好,最近已連續召開四個座談會,分別向社會文字應用領域、高校和學術團體、新聞媒體和文化藝術界、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聽取意見。他們的發言很感人,他們的建議很中肯,使我們深受教益。
在公開徵求意見的過程中,我們一定以積極負責的態度,組織專業隊伍,暢通訊息渠道,做好意見收集和整理工作。對提出的較為集中的問題,我們將分階段集中說明,做好解釋工作;我們將秉承科學精神,組織專家對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進行科學分析研究,並盡量吸收合理成分,以完善字表和推動語言文字工作。
歡迎社會各界人士通過電子郵件、信函和傳真等方式,積極建言獻策,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字表徵求意見稿及有關材料登載在《中國教育報》(2009年8月13日)和中國語言文字網(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上,具體通訊方式見《關於〈通用規範漢字表〉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
最後,向參與字表研製的方方面面的專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對多年來一直支持字表研製工作的國家部委、地方語委、科研機構、學術團體、高等院校、專家學者、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