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新水滸劇編劇文字硬傷舉例

作者:lixixing  於 2011-7-26 11:0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水滸雜談|通用分類:大話影視|已有3評論

關鍵詞:

 

新水滸劇編劇文字硬傷舉例

李西興 2011-7-26

      前些時(2011-7-7),我寫了一篇博文《滄州牢城林沖吟反詩》作為「評新版水滸電視劇系列之一」發在我的網頁上。文中提到10集「林沖棒打洪教頭」把林沖會見柴進,並棒打洪教頭的場景,從柴進的莊園里搬到了滄州牢城營,由此也造成了許多明顯的硬傷。

      可能有人會問:什麼叫做「硬傷」呢?

      所謂硬傷,是指劇中的故事情節或人物台詞違反該劇所處的社會歷史背景,因而出現的邏輯錯誤,並不僅僅指編劇對原著故事情節的不當修改而言。最近,中國的歷史和武俠題材古裝影視,隨著宣傳中華傳統文化思潮的發展而進入繁榮期。這就需要編導及其歷史文化顧問團體,具備或者說必須充實有關劇情背景的基本常識。

      在該博文以及之後的《新版<水滸>電視劇濫用詩詞贊語舉例》(2011-7-13),我談到該劇編劇在台詞里濫用原著詩詞贊語的幾處不當的地方。本文再就10集「林沖棒打洪教頭」的台詞里所出現的文字硬傷舉幾個例子。

       一、飢餓的文字

      差撥罵林沖:……你這個賊配軍,滿臉寫的都是飢餓的文字,一世也發不了跡,打不死,拷不殺的頑囚……

      【李西興案】滄州牢城營差撥罵林沖的原文見百回本《水滸傳》第九回「柴進門招天下客,林沖棒打洪教頭」。原著的文字是:「我看這賊配軍,滿臉都是餓文」。什麼是「餓文」呢?這是相面術語,是說某人臉上的某種特定的紋路,預示著該人將會遭受飢餓之災。《史記·絳侯世家》載:

      條侯亞夫自未侯為河內守時,許負相之,曰:君後三歲而侯。侯八歲為將相,持國秉,貴重矣,於人臣無兩。其後九歲而君餓死。亞夫笑曰:臣之兄已代父侯矣,有如卒,子當代,亞夫何說侯乎?然既已貴如負言,又何說餓死?指示我。許負指其口曰:從理入口,此餓死法也。

      許負說周亞夫臉上,有橫向皺紋延伸到嘴裡,這就是餓紋。預示著他日後將會餓死。到漢景帝時,周亞夫被拜為太尉,平定吳楚之亂,位至丞相。後來因遭漢景帝猜忌,周亞夫被誣下獄。在獄中周亞夫憤慨不屈而絕食自殺。

      《史記》里還有個類似的例子,見《佞幸列傳》,是說漢文帝有個寵臣叫鄧通。文帝使善相者為鄧相通面。

       曰:當貧餓死。文帝曰:能富通者在我也。何謂貧乎?於是賜鄧通蜀嚴道銅山,得自鑄錢,鄧氏錢布天下。其富如此。

      後來文帝得病,膿瘡潰瘍。鄧通不避污穢,為文帝吮吸膿瘡。使文帝感慨到鄧通愛自己勝過了太子。因此鄧通遭到太子劉啟的忌恨。文帝去世,劉啟繼位,就是漢景帝。景帝就變著法兒迫害折磨鄧通,使之貧窮乃至餓死。

      新水滸劇里,把滿臉都是餓文()」翻譯成「滿臉寫的都是飢餓的文字」,顯然是因編劇的文史常識欠缺而導致的文字硬傷。

        二、拜給

      劇中林沖挨了一頓臭罵之後,不得不向差撥行賄。

      林沖:差撥哥哥,些小薄禮,休言輕微。

       差撥:就五兩銀子?拜給管營和俺的都在裡面?

       林沖:只是拜給差撥哥哥的。

       差撥:給管營的在哪兒呢?

       林沖:小可再也沒有了。

      這裡的硬傷,筆者就不想多作解釋了。「拜給」是什麼時代的語言,我不知道。反正既不是《水滸傳》里的語言,也不是現代漢語。原著上所用的明明是誰都能看懂的「送與」,不知編劇為什麼非要把「送與」改為這種生造的詞語「拜給」!

        三、有失遠迎

      當林沖披枷帶鎖,念叨了一通不倫不類的「狩獵讚詞」之後,終於掙扎著跪在步入牢城營的柴進。二人的對話台詞如下:

      柴進:這位戴軍枷的軍犯是什麼人?

       林沖:小人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槍棒教頭,賤姓林,名沖。因得罪高太尉,被栽贓問罪,刺配滄州。久聞這裡有一個招賢納士的好漢,柴進柴大官人。大人貴名傳播海宇,誰人不曉。不想今日得見尊顏,宿生萬幸。

       柴進:沒想到是林教頭,我柴進有失遠迎

      【李西興按】柴進應邀來牢城營飲酒,偶遇刺配在營里的林沖,怎麼能說「有失迎?」這樣的話呢?《水滸》原來的故事是林衝到柴進莊上去,柴進出獵不在。林沖從莊裡出來,恰遇柴進狩獵回來:

      只見那馬上年少的官人縱馬前來,問道:「這位帶枷的是甚人?」林沖慌忙躬身答道:「小人是東京禁軍教頭,姓林名沖。為因惡了高太尉,尋事發下開封府問罪,斷遣刺配此滄州。聞得前面酒店裡說,這裡有個招賢納士好漢柴大官人,因此特來相投。不期緣淺,不得相遇。」那官人滾鞍下馬,飛近前來,說道:「柴進有失迎迓。」

      請看,原著說的是:「柴進有失迎迓。」 柴進對於前來自己莊上的林沖這麼說,是非常恰當而合情理的。而劇中卻讓柴進在牢城營里對林沖說「我柴進有失遠迎」,就非常不恰當也不合情理了。特別是用「」更換「迎」,僅一字之差,就反映出新水滸編劇在邏輯思維上的誤差。就整段台詞和原著加以比較,新水滸編劇的文字水平之低,也是不言而喻的。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4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4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E=MC2 2011-7-26 23:50
老的也好不到哪兒去,有句台詞說:「拜見鎮三山黃信「,古人是這樣直呼官諱的嗎?
回復 liuyushi18 2011-7-28 07:08
現在拍電視劇還不都是向」錢「看齊,這些細節問題我估計那些導演什麼的根本就沒注意到。看看老版《紅樓》與新版《紅樓》的對比就知道了。新版就一破爛玩意。
回復 cmz 2011-9-16 13:19
俺說就看看消遣消遣也夠好啦,就不那麼吹毛求疵啦,呵呵,有一問題倒是有趣,這裡大漢們都說吃酒,很少說喝酒 的,是原文嗎?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9:4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