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教育的思維、謀略與智慧

作者:hysonchen  於 2023-4-9 07:4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1評論

教育的思維、謀略與智慧
by  
April 7, 2023April 7, 2023

從中國恢復高考,科學的春天來臨,四十多年過去,中國的進步全世界有目共睹。只是核心科技,創造發明還有待加強提高。從計算機在美國誕生后,中國人在IT界的從業人員幾乎快已佔到半壁江山,可為什麼從互聯網到今天很火的ChatGPT等先進技術還是多誕生在美國?美國的Intel公司雖然已失去世界半導體行業的老大地位,可為什麼台基電、三星或ASML不可能卡美國脖子,還要委屈自保?原因在於他們都離不開美國的核心技術和軟體支持。 

數量並不一定與質量成正比 

有個木桶理論說是木桶盛水量多少取決於短板,長板是多餘浪費的部分,甚至要切除鋸平。所以,長板的優勢有些顯得多餘而不受關注,數量多的差不多長短的板材可以造出更多的木桶。這樣的教育思路也有好處,能多快好省地以生產線模式培養人才。就象麥當勞的漢堡,總統和百姓吃得是同一大小,味道相同的漢堡,不僅公平,店裡還不需什麼大廚二廚,一切按流水作業,效率很高,生意也做很大。 碰到的問題是長板沒得到關注而萎縮,被人卡脖子的現象發生了,於是,想要自力更生,自行研發,面面俱到,樣樣拿得起就不存在卡脖子的問題了。可是很多時候,現實並不如想象那樣美好,閉關自守,最後可能只剩下短板。行行突破並不簡單,重要的是認準方向後的堅持,而非急功近利。在今天多元的世界,也不大可能哪個國家行行都領先。利益最大化的謀略就顯得重要,只有握有長板,才有討價還價的本錢。關鍵在於要有自己的獨創的某些核心技術,只要你有不可或缺的長板,大慨不愁別人不與你合作,可是如果只有平庸的短板,又有誰心甘情願和你分享大桶的優勢?問題就在長板從何而來?也就是頂尖人才的培養。中國人歷來重視教育,也算是人才大國,博士一抓一大把,但數量並不一定與質量成正比。俗話說,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數量多,本不是壞事,可難免濫竽充數。 

筆者女兒在美國本科畢業於哈佛大學,現在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院醫生。大學畢業時,想讀Md/PhD醫學與研究雙博士學位進一步深造,但報考的過程並不順利,在醫學與生物學領域都是一流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那年這個計劃收16個學生,拒絕了我女兒的申請,最後被保底的馬里蘭州立大學醫學院Md/PhD計劃錄取,那年該計劃收8人。招收的人數有限,是因為國家需要一些即懂臨床,又會做研究的人才,但由於美國博士學歷的薪籌通常低於醫生,醫學院學生再多花幾年修研究博士學位經濟上划不來,這樣就要額外拿出資金貼補這些學生的醫學院和博士期間的學費和生活津貼。就是說我女兒上醫學院和讀博士,不但不用付學費,每年還有小几萬美元的生活補貼。或許他們的思路是人才精比數量多更重要,如同鄭板橋所說:「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 

不同的長短板 

先前我曾看到國內新聞,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業。美國的比爾·蓋茨,扎克伯格都是大學沒畢業就創業成功,成就了美國科技大企業。但我們必須了解的是國情各異,背景不同,長短板也不一樣。美國的學生多有在社會上工作過的經驗,即使是富裕家庭的小孩,暑期也要做義工,打工掙點零花錢也不丟人。而且這些社會活動都是大學尤其是美國名校入取學生很看重的參考。有社會經驗,創業成功的概率才會大些,即使你社會經驗不足,周圍有經驗的同學朋友也樂於合夥加入。 

筆者有個出租房住了幾個美國學生,有一天我在修停車道上的水泥路,一個學生過來就說我做得不夠專業,他還教我怎樣才會修復得牢固而美觀,他說他在工地上干過活。他在讀電機與電子工程研究生,業餘的愛好是修摩托車,房子里的電器設備維護他基本上能搞定,只是讓我們去看看,報告一下賬單。另一個學生還曾問我可否乘他幾天假期,把他房間的硬木地板油漆一下,他內行這些活,粗細打磨,配底色、上油漆他有經驗可以幫忙。 

而我們上大學的學生,假期多在補習班渡過,奧數競賽是強項,創業紙上談兵可以,實現起來成功率要低些。大學生創業應該是面向社會有創意,而不是不燒惱只燒錢,更糟糕的是燒父母的錢。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 

筆者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國內的研究所工作,那時所里的研究生私下耳語,如果覺得自己有想法,畢業后一定得離開自己的導師。因為出了成果,你都要歸功於老師,不管你貢獻多大,你不可以與老師爭成果,在尊師重道的傳統里,與自己導師爭成果是不厚道的表現。 

我女兒在美國讀愽士,他的導師是年輕的副教授,那時實驗室也剛建立不久,還沒有一流的成果與文章。我女兒的博士論文教授建議投去《自然》雜誌,儘管她後來又多花了一年時間才在世界頂級期刊《自然》上發表。此前實驗室還沒有過這家頂級期刊發表的文章,有這樣的成績,老師和學校都很高興,雖然教授的指導功不可沒,但學生的署名在前,教授的名字斷尾,並沒有什麼爭議。我注意到從課題立項起,課題名字就在學生名下,又是我女兒向NIH(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申請到16萬美元的課題經費,雖然並非什麼巨資,但對一個學生而言,已是莫大的激勵,半夜還在實驗室里工作也就不足為奇。出了成果,學生是論文第一作者也就天經地義,誰申請的項目,誰做的課題,有案可查,沒什麼爭議。青年人朝氣蓬勃,是祖國的未來,只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國家才有希望。軍功章上記住貢獻者的成就,同時要鼓勵來者創造更燦爛偉大的輝煌。只有年青人樂於耕耘這片土地,才能激發他們的創造力,才留得住人才。 

很多成就不一定有錢都能砸出來,重示教育已有共識,只是辦好一流的教育還要有更深層的思維、策略與智慧。我從小就相信我們是個勤勞而智慧的民族,翻開世界近現代科學史,卻少見中國人的卓越貢獻,這是乎與我們重視教育的傳統不成比例。一百多年前中國引入「賽先生」,改革開放中國正在追趕和超越世界,那麼許多思維和謀略是否也需要總結、檢討和創新?   

【美中故事匯】4/7/2023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浮平 2023-4-9 09:05
您是因為在美國民主社會的教育體制下把女兒培養成功的。先向您表示祝賀。

對另一個制度就別扯什麼教育謀略這些辭彙了,不中用,人家時刻在謀略。您女兒在那裡就不一定成功了。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8 13:5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