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在危機中恐慌逃逸

作者:hysonchen  於 2008-11-8 10:4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關鍵詞:

在危機中恐慌逃逸

美國次級房貸危機,傳染髮作成華爾街金融海潚,似乎又要導致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危機。當年在中國不論學文學理,政治經濟學是必修課,那時知道搞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必然產物。後來,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放棄了社會主義的懷抱,投入到資本主義水深火熱之中,這幾十年的美帝國主義,雖有風吹草動,經濟上下起伏波動,但還沒親身體會過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滋味,這回好像真的「狼來了」。

咱不是經濟學家,只是老百姓看世界。如今處在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中心,還不知後事會如何發展,但感覺到的是恐慌心理似乎更可怕。或許很多人在真正經濟危機還沒傷及到他們時,早已被恐慌的心理折騰得遍體鱗傷。

雙房危機,雷曼破產,AIG告急,於是媒體傳言還要有不少銀行要面臨倒閉。想想老百姓辛辛苦苦被剝削剩餘價值之後,還得再向山姆大叔交糧納稅,糊口之餘省下的幾兩銀子都無處藏身,恐懼的心理也就不難理解。上個月,這裡在美國銀行做事的人說,突然間多了不少從美聯(Wachovia )銀行提出的現金和支票,存入感覺更安全的美國銀行。幾天後政府救市,銀行兼并,也沒有太可怕的事情發生,不過總是讓一些人驚慌一場。也許倉惶逃逸,是人們在遇到危機時的一種本能的反應。

有個故事說兩個人在森林中行走,突然發現一隻餓壞的老虎,其中一個人撒腳就跑。另一個說:「你跑有什麼用,你能跑得過老虎?」跑的人說:「我跑不過老虎,可我跑得過你就行了。」這使我想到《動物世界》中看到的鹿群、牛群遭遇危險大逃亡時恐慌的壯觀畫面,最後可能也就是一兩隻不走運的鹿或牛被弱肉強食,但誰會心甘情願地成為不幸者?人類雖然智商高於動物許多,但面對突來的災難,真正能一下子團結一心,同心協力也不容易。

眾議院否決7000億美元紓困方案之後,次日,見各大報紙上醒目的「777」大字,還以為是那裡波音飛機墜落,誰知是美國股市立馬遭恐慌性拋售,慘跌777.68點,創下史上最大單日跌幅。熟悉賭城的朋友說,777應該是好運氣才對,怎麼股市下跌也挑跌個發財的數字?對於那些遠離股市的良民,原以為股市崩盤也不關他們什麼事,被人一說401K退休計劃中的養老金縮水了,才感到也深受其害。反正這些年美國政府赤字漲得很兇,退休年齡也在延後,還有更多年可熬吧了。

股市動蕩,想到華爾街謀職的朋友,打個電話問聲「還好嗎?」,回答是「還算可以吧」。華爾街還在,股市還開,謝天謝地沒享受雷曼「兄弟」們捲鋪蓋回家的待遇。壓力大了點,工作辛苦點,只是年終的紅包這會不敢想得太多了。

其實對老百姓而言,也並非全是壞消息,比如油價下跌,物價回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看得見的實惠,但卻在經濟衰退,失業率節節攀高的陰影下無法讓人興奮得起來。

中國人遇到危機或心理壓力時,沒有看心理醫生的習慣,更別提看精神科醫生,總怕被人笑話,所以問題多是自己扛著。而美國人好像看心理醫生或精神科醫生也不算什麼不正常的事情。看醫生要預約時間,這也是正常的事,不過最近位於馬里蘭州陶森St. Joseph醫療中心的精神科醫生Mahmood Jahromi,發現他的新老病人中,預約了卻沒來看病的人數增多,而且高達大約20%的缺席問診。

其中一些病人是因為失業了,也沒了醫療保險;一些人則是想盡量節省開支,自己能扛就扛。但是問題還是依舊,Jahromi醫生相信一些人到了面臨精神崩潰的邊緣。經濟危機使人們更沮喪,感覺更多的壓力並需要治療,但很多人不願接受治療是為了省錢, Jahromi醫生稱之為「雙重打擊」(double whammy)。
另一個研究憂慮和壓力綜合症的醫生Harold Steinitz博士的病人中也有類似的情況發生,他說很多的憂慮症常常源自經濟可能崩潰的處境,當人們預感會被炒魷魚或失去退休的保障時,心理上的不安情緒就容易引發各種疾病。
我們不知道這經濟危機會走多遠,但大概知道不太好玩。不過恐懼大概也不會有什麼幫助,對未來過分的擔憂不但無助問題的解決,更會傷身。麵包會有的,「英特納雄耐爾」也是要實現的。(美華商報2008-10-24)
2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9 12:0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