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金榜題名時 幾家歡樂幾家愁

作者:hysonchen  於 2013-1-7 03:1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移民生活|已有6評論

關鍵詞:大學, 錄取新生

金榜題名時  幾家歡樂幾家愁

/陳旭 美國世界日報周刊  January 06, 2013

 

每年12月大學金榜題名開始,各大學陸續公布錄取新生名單。有人早早如願以償,有人痴痴期盼,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就筆者而言,這些經歷早已是陳年舊事,現在只想分享一些經驗,或許能對某些讀者有幫助。

普通高中畢業 哈佛錄取

我的女兒就讀的只是一所普通高中,亞裔也不多。申請競爭全美Elks基金會的獎學金時,馬里蘭州分會負責人把申請資料退回補充,我看到資料中已拆封的學校老師寫的推薦信,評價相當高。例如,說她是個有深度思考的學生,全A的成績並不足以說明其更高智力。最後,女兒獲一等獎6萬美元的獎學金,就在那年,她是就讀的高中唯一被哈佛錄取的學生。

哈佛畢業想讀醫學院的 Md/Phd,就是醫學博士加研究博士雙學位計劃。大四到一位哈佛醫學院教授的實驗室做項研究課題,趕在畢業前完成論文。由於Md/Phd計劃對學生研究能力要求較高,於是畢業后先在哈佛另一個教授的實驗室申請一份工作,增加一些工作經驗,同時完善先前的論文,希望能在學術刊物上發表,為申請醫學院添加一些籌碼。論文寄出后,得到編輯的修改意見。再補充后寄回,就如同石沉大海,沒有音信。

等到哈佛、約翰霍普金斯、康乃爾醫學院的一封封拒絕信紛至,她有點緊張。新到實驗室的負責人,也給我女兒寫過推薦信,談話時得知情況,出於好意說可以幫忙問問,他說不便去詢問哈佛醫學院招生辦,因為招生委員會只歡迎教授寫推薦信,不喜歡教授插足招生決定。但他來自康乃爾醫學院,他說他有「哥們」好像有在康乃爾醫學院的招生辦工作,可以了解一些情況。當下打電話給康乃爾的教授,對方說他手頭沒有申請檔案,讓女兒第二天自己打電話去。

第二天康乃爾的教授說:學習成績、考試成績都還過得去,不過也找不出特別突出的地方,幾封教授的推薦信也不夠有力,你新實驗室的教授給你寫推薦信時,你到他實驗室工作不足兩個月,他對你的了解有限,寫再好也不管用。拒絕就是決定的事了,沒有可能翻案。

其實,我在參加女兒哈佛畢業典禮就關察她的幾個華裔同學,入學時個個幾乎全是SAT滿分或接近滿分,但畢業時也沒顯示多少優勢,當然這只是我的很小範圍的觀察,不是什麼統計資料。哈佛的統計顯示,哈佛錄取學生中95%是高中年級GPA排名前10%的學生;SAT成績的25/75 百分比是:2080-2370,也就是25%的學生分數在2080左右,75%的學生分數在接近滿分(2400)2370ACT分數25/75 百分比是:31-35,滿分是36分。不過哈佛招生部主任威廉菲茲西蒙斯(William R. Fitzsimmons)說過,「在哈佛的學生中,高中成績及其它單科的統考成績比起大學入學考試SATACT的分數,都更能預期學生在大學是否成功。」所以人們常說美國大學招生SAT成績只是個門坎,考不好,入名校可能沒戲,考好了卻也不能保證被錄取。

道理其實也很簡單,就象打籃球身高很重要,但不是身材夠高就能去打NBA。姚明身高是226,身高有優勢;林書豪身高191,在NBA還算是矮個子,但也不影響他的發揮;而NBA絕對不會想要象穆鐵柱228那樣有身高卻不靈活的球員;他們最想要的是喬丹(身高198)那樣有身高又有高素質的球員。

平心而論,在哈佛精英會聚的地方,女兒早已風光不再,表現平平也是再正常不過。她傷心之餘,幸好還有保底的本州島馬里蘭大學醫學院錄取。等到醫學院開學時,搞一個新生研究成果獎,這時正逢我女兒論文發表,還得了一等獎,並獲得學校幾百元的獎勵。

美國教育優勢  強在後勁

說到讀Md/Phd雙學位計劃,要在醫學院多呆好幾年,好處是醫學院學費全免,還給生活津貼。女兒哈佛的一個成績很優秀的華裔同學說他父親卻不太贊成他搞研究,他父親從國內醫學院到北美,不能行醫,只能去做生物研究,但並非在國內的精英到北美做科研就能碩果累累,難免心理有點不平衡,他說他父親有時抱怨到北美大學從事的是養白鼠的工作,所以不贊同他去做什麼研究。還是老老實實讀完醫學院,做一個收入高,又體面的醫生。女兒說只做醫生,整天看同一類的病人,跟修車工也差不多,會很無聊的。不過我總擔心,做研究泡實驗室也會無聊,小貓釣魚,三心二意,怕到時候什麼都做不好。不過我相信小孩長大了,自己的決定總是最好的。父母最多只能在人前人後嘮叨幾句。

說到做研究就得提到創新、創造力這些問題。讀書考試成績好基本上是學習能力的體現。但並不是考試分數高,創新能力也強。就像擅長背詩與會創作好詩不是一碼事;會臨摹的畫匠,不一定是優秀的畫家。筆者觀察美國初等教育看似落後,但到大學,研究院就越顯其優勢,筆者以為美國教育的思路是認為沒必要讓小孩背誦太多或過多地臨摹,所以不會要求學生沒完沒了地練習做題。

女兒在美國從小學到高中,常常見她要做些研究課題 (Projects),要從應試的角度去看,中小學生搞什麼實驗課題,探究發明純屬瞎折騰。但後來筆者體會到,中國人從西方引進科學,數理化考試分數甚至能超過西方人,但在科學上中國人卻沒什麼突破,原因或許是中國人把數理化當四書五經來讀,定理定律背得滾瓜爛熟,學到了科學知識,卻沒真正掌握科學的方法。

獨立思考習慣  有助創造

所謂科學方法,簡單說就是科學家找到問題答案的手段,它是尋找解決問題方案,從測試各種數據中得出最佳結果的研究過程,也就是探索真理的過程。所以科學方法包括:展開研究、確認問題、提出假說、設計實驗、取得結論等等步驟。小孩像過家家一樣做些課題,重要的是從中學到科學方法,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這有助於創造力的提升。

比爾蓋茨、馬克恰克伯格大學都沒畢業,他們在軟體開發上的成就多半是得益於高中時對計算機軟體的興趣和所打下的功底。那些整天在複習做題的高考狀元不可能具有這種素質。

值得一提的是與創造力緊密相關的想象力。想象力被認為是創造力的源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當今媒體上有很多對中國學生成績優秀而創造力不足的批評。有個典型的例子說:老師在黑板上畫個圓,幼兒園小朋友會說像太陽、月亮、或說是塊大餅,到大學生只剩是零或英語字母的「O」了。以此說明學校扼殺學生的想象力。

不過筆者卻以為中國人從來就不缺乏想象力,中國人的想象力與西方人的想象力還有點差別。西方神話中的人物想飛天,多少還長個翅膀;中國人的飛天夢想飛就飛,嫦娥奔月吃錯藥也能登月。筆者不是想說嫦娥奔月的想象有什麼不對,而是想說想象要搞清楚藝術想象和科學想象的不同。嫦娥奔月滿足人的慾望和幻想,作為藝術想象是很美好的東西,是一個好故事,是一幅好畫面。但不能把藝術想象和科學想象混為一談,那樣可能後果很荒謬。你看日本地震引發核泄漏,日本人還沒想到,中國人已經想到屯積食鹽,而且這種驚人的想象力,迅間能得到廣泛地共鳴,舉國上下搶購食鹽。

有學者做過研究,給草地、牛和雞進行配對,幾乎所有被調查的東方人都毫不例外、不加思索地回答牛和草地配對,牛吃草似乎是明擺的事實。但西方人卻有較多回答是牛和雞,因為它們都是動物更符合邏輯。筆者以為,美國的教育蠻看重基本邏輯推理,SAT考試也體現這一點。

三兄弟最「笨」者  獲諾貝爾獎

中國人對名校的感情特別深厚,筆者參加女兒畢業典禮時,演講嘉賓是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博士。朱棣文出生美國,1970年本科畢業於羅格斯特大學, 1976年獲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物理學博士學位,又被授於哈佛榮譽博士學位。朱棣文出身讀書世家,父親194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后留美獲麻省理工學院獲博士學位。朱棣文說,和許多華裔家庭一樣,兄弟姐妹的學業成就對他形成一種無形的壓力,他是三個兄弟中念書最「笨」的一個。朱棣文在演講中說道:「我很感激從哈佛獲得榮譽學位,這比你們想象的要『嚴重』得多。我是我們家學業上的『弱智者』,我哥哥是哈佛醫學院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我弟弟是哈佛法學院的博士。當我獲得諾貝爾獎時,我想我母親會很高興,但並非如此。當我一早就通報這個喜訊時,她只回答『不錯』,就把話題轉到『你什麼時候回來看我』。現在我成了我們兄弟中最後一個哈佛學位的獲得者,也許母親會滿足了。」

朱家三兄弟,沒上過哈佛的朱棣文成就最大,可見哈佛並非萬能,佼佼者依然還是鳳毛麟角。所以筆者相信選擇最適合的大學有時比選擇最好的大學可能更重要。女兒一個哈佛同學,他母親是大學教授,他上大學前已經旁聽過很多的大學課程。到哈佛卻有點不能適應,第一年結束就有兩科沒通過,必須休學一年,自我調整,以觀後效。學過很多課程,並不等於學習能力強。也不是學生不努力,而是潛力不足或是過去的學習方法有問題。所以筆者一直覺得培養小孩很重要的是學習能力的增強,而不是上更多的課外班提高分數。

回過頭來想想女兒哈佛畢業,教授沒寫特別好的推薦信也就不奇怪了,在精英匯聚的哈佛,你沒有突出的表現,教授對你沒有深刻的印象,當然也寫不出好的推薦信。

不過,哈佛的學生還是有很多得天獨厚的優勢。女兒大四做的研究課題,有兩個指導教授,一個是本科哈佛學院的教授,一個是哈佛醫學院的教授,畢業前她草草了結課題。但畢業后兩個教授依然花時間和她討論論文,做學問不是只為了混個畢業文憑。論文被一個學術會議接受時,兩個教授還分擔她參加學術會議的差旅住宿等費用。

讀名校的另一個優勢大概是交友更廣,同學遍布五湖四海,世界各地,也許視野會更寬些!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信息 - 《廣場》金榜題名時 幾家歡樂幾家愁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6 個評論)

回復 白露為霜 2013-1-7 08:14
"學到了科學知識,卻沒真正掌握科學的方法"

有道理。
回復 hysonchen 2013-1-7 09:47
白露為霜: "學到了科學知識,卻沒真正掌握科學的方法"

有道理。
中國人念書考試都不差,也能搞出「任督二脈」等東東,就差不想用科學方法去腳踏實地的研究。
回復 manjing 2014-6-29 05:12
你女兒現在是在shady grove 還是baltimore 分校的醫學院呢
回復 hysonchen 2014-6-29 06:17
manjing: 你女兒現在是在shady grove 還是baltimore 分校的醫學院呢
在baltimore
回復 manjing 2014-6-29 07:26
hysonchen: 在baltimore
叔叔,你知道馬里蘭哪裡能摸到建子嗎,就是福州人愛吃的貝殼,小的,
回復 hysonchen 2014-6-29 08:29
你住在MD,DC嗎?可以去Dickerson Conservation Park,20700 Martinsbury Rd., Dickerson MD 20842,只是1.現在太早了點,可能還太小;2.聽說不是太合法,警察會抓,具體什麼法我不清楚,我去過,但沒被抓過。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8 13:2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