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看到蒲公英的文章《好事?壞事?》https://big5.backchina.com/space-261066-do-blog-id-48909.html就忍不住評論了兩句,於是我們倆聊了幾句。她的觀點深深地觸動了我,讓我已經不太習慣思考的大腦有又轉動了起來。
出國以後,已經習慣了老公一個人掙錢養家,自己多多少少掙這麼點錢甚至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心裡卻明顯地感覺到老公所承受的壓力比在國內時大多了。想想他一個認認真真、勤勤懇懇的書獃子現在既要做好工作,又要學著用不怎麼地道的英文與人家周旋就覺得挺難為他的。
如果說老公這樣我們覺得是我們第一代移民付出的代價,但是我們應該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卻是另一個問題。我們的孩子應該活的比他們的父輩更揚眉吐氣,更輕鬆快樂,這是每一個做媽媽的良好願望。
以下是我們倆的對話(從蒲公英的博客里轉來的,我保存在自己的文檔里。)
浪花朵朵
在出國的男人中象你老公這樣的人很多,包括我老公和我周圍的許多人的老公都是這個模式——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刻苦、認真,做事踏踏實實,但不太願意自我表白和與 人溝通,總是相當然地以為,實事勝於雄辯。其實好多的所謂的聰明人也許會利用語言的優勢和交流的便利就 「take advantage from them」 ,有時他們難免吃虧。但真正聰明的老闆知道他們的價值。我說的不一定對,只是一點想法。
蒲公英
謝謝您的理解。其實,在現實的工作場合,不一定有讓老闆充分了解的機會,尤其是如果所在的機構管理不太清晰的情況下。對於現狀,我們已經認了,以後他會吸取教訓,現在我開始思考培養下一代的時候,我們是不是要過分注重做人的誠懇,隱忍,把嚴格的道德觀過早加到孩子腦里是不是對她好。
浪花朵朵
這種思考很有價值,也就是說我們堅持的那種價值觀,能不能讓我們的孩子適應將來的要求?我們的孩子應該有與我們不一樣的經歷和處事方式,當我們諄諄教導孩子的時候,是不是也該反思一下自己?
蒲公英
是這樣。
我和老公都屬於家教很嚴格的那種。我們自然把很多東西灌輸給了孩子。我已經發現孩子比較膽小怕事,心理負擔相對比別的一些孩子重些。當然,結果是別的家長 都很願意讓我女兒陪他們的孩子玩,她有「好人緣」。但我和老公開始反省自己,覺得我們面對女兒是不是應該更多地閉上一隻眼。
浪花朵朵
這樣的孩子長大了以後,會比較有責任感,值得信賴。但遇到事情也許會有心裡負擔,活得可能比別人累一些。對這樣的孩子應該從現在開始不要在給他提太多要求,讓他覺得生活中不一定要事事追求完美,(但該爭得時候還是要爭一爭)。
在一些大公司里,有許多從中國來的女員工會比男的混得好,原因就是她們除了工作做得好以外,她們的表達能力強,善於溝通,也會爭取。不象男人那樣只拉車不看路。
蒲公英
你說得對。我就是從現在開始注意放鬆要求。其實不容易做到。
網友
非誠勿擾的評論:
1. 關於老公
曾經聽到一個人壽保險的廣告語:「都說有家的男人幸福,誰知有家的男人辛苦」,在一個家庭之中夫妻雙方的責任會有所不同,男人辛苦點為妻兒支撐起一片安寧的小天地也是應該的,但付出能得到上面對話里的兩位妻子這樣的理解也就無怨無悔了,將「辛苦並快樂著」進行到底。
2。關於孩子教育
曾經也為把兒子教成怎麼樣的人困惑過。一邊試圖將一些傳統的美德向他灌輸,一邊又在擔心,在將來混沌的社會裡闖蕩,過於天真地信善是否會受傷害。現在想明
白了,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增加,他自然會有自己的判斷力。有許多人生經驗是要靠自己去體驗的,我們自己也不是都這樣一路
走來的嗎,不必杞人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