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意翻看林語堂的書《人生不過如此》,書的封底有一段話說「我們最重要的不是去計較真與偽,得與失,名與利,貴與賤,富與貧,而是如何好好地快樂度日,並從中發現生活的詩意。從某種程度上說,人生不完滿是常態,而完滿則是非常態。這就如『同月圓為少月缺為多』的道理是一樣的。如此理解世界和人生,那麼我們就會很快變得通達起來,也逍遙自適多了,苦惱與晦暗也會隨風而去」讀過之後,心裡好像也明白了些什麼。於是開始仔細地讀這本書。
林語堂對我來說是陌生的,中學課本里只有魯迅、冰心,沒有林語堂、陳西瀅、張愛玲「之流」。上大學以前也基本上沒讀幾本課本以外的書,我是班裡讀閑書最多的,曾有過一節課被老師沒收三本課外書的記錄。上大學的時候正趕上流行瓊瑤式的港台言情小說和武俠小說,於是沒日沒夜地看了很多,到現在已說瓊瑤我就犯噁心,大概當時看多了。
我最崇拜的大學老師是研究魯迅的,於是我們也都跟著他「研究」起魯迅來了。被魯迅罵過的文人在我心裡自然也就成了壞人。後來就沒有那麼多時間和閒情逸緻讀長篇的小說了。於是就這麼稀里糊塗的好多年不知道林語堂是誰。
現在魯迅的書也不愛讀了,反過來讀讀林語堂的書,學著輕鬆快樂地生活也很不錯。日子不過如此,何必斤斤計較?象魯迅一樣活著太累了,還是學學林語堂吧,輕鬆一點,快樂一點。
最近跟一個朋友聊天,她跟我說:「到兒子考上大學的那一刻,我所有的夢想都實現了,以後的日子就是混混了!」這個朋友畢業於名校,以前在國內的外企作經理,為了兒子移民美國,現在兒子考上哈佛,她自己也在一個大公司里做一個小小的 manager.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夢想成真,可夢想成真了,幸福感會持續多長時間呢?以後的日子該怎麼過呢?夢想實現會不會比追求夢想更空虛,會不會有一種夢想也不過如此的失落?我不知道,因為我的夢想還沒有實現。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了,日子也不過如此:酸甜苦辣咸就是我們的生活,而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調味師,能調和各種個樣的味道,做一桌子自己喜歡吃的美味佳肴。
在所有的2010年語錄里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我想早戀,可是已經晚了」。我已經過了有夢想的年齡,可是我還有夢想。快樂地活著就是我的夢想。沒有最快樂,只有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