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美國人和中國人誰更會算賬?

作者:浪花朵朵  於 2011-5-21 00:2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亂彈|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37評論

關鍵詞:

    各位看官,本人前幾天寫了一篇<<不會算賬的美國人>>, 引起了一些朋友的討論,我本人對美國了解並不深,上一篇博文的本意也是調侃一下美國人。但認真仔細地讀了網友們的留言,我從中受益匪淺。大家來美國許多年了,對美國各個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特別是網友「泰山石敢當」同學認認真真地回答了我的好些疑問,我心裡無比感動:一為他真誠的態度,而為他的學習的精神。 於是拿出了當年為領導整理講話稿的勁頭,連夜把這些討論整理了一下。希望大家要謙虛一點,耐心讀完,我保證你有所收穫,如果你覺得浪費了你的時間,本人願意賠償你的損失。

   以下內容99.9%是「泰山石敢當」的原話,如果他想拿回去,我很願意物歸原主,立刻把這篇文章從我這裡刪掉。 

關於算大帳與算小帳的問題

    動腦子算小帳、換大小包的功夫費,比省下來的幾毛錢貴多了。這就是為什麼老美寧肯多花錢,也要少動腦子的緣故。但是,在大賬上,鬼子算得比咱們同胞精得多。
    不信看看中美貿易,表面上中國順差、美國逆差,實質上中國就收到個出廠價,而老美從設計(版權),到進口、批發、零售以及品牌增值上賺到了90%以上的收入,還把一個逆差的罪名甩給了中國。真TMD太鬼了!
    因此,他們根本不在乎那毛兒八分的。
    美國人不傻,咱們同胞有時候過於小聰明,反而是真傻了。至少,我認識的這些老美,不管窮的富的,生活中都不太喜歡算計小賬。買東西憑自己喜歡或者方便就付賬了,一般不會去貨比三家。而且有些情況下,即使知道便宜價格,但如果需要額外等待幾天或者多跑路,也寧肯買貴的。
     不過,可氣的是,一旦到了生意中,這些洋孫子們個個都不傻。那花大錢做的可行性分析總要求精益求精,多一分錢的投資都要說清楚,分析透徹了,然後才開始實施。一般生意出大差錯的情況就會少很多。相比之下,我們華人做大生意很多卻都是腦袋一熱就往上沖,根本不管市場規律。結果很多血本無歸。這也許就是文化的不同,或者是眼光的不同。但是覺得他們不該出的錢,卻一個子也不掏。這都什麼世道!
 不過這也沒什麼,看看咱們的第二代移民,這風格與老美就相當接近了。他們經常拿自己們老媽老爸的勤儉節約當笑柄,

    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鬼佬鬼佬,本質上還是比中國人鬼。國人的聰明太顯露在表面文章上了。所以,儘管目前是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自己的好品牌還是鳳毛麟角。
    算大賬是國人需要好好學習的功課。

關於教育的問題:
     就一般人來說(數字天才除外),算術再好,心算到了三位數也就開始犯難了,再多上幾位的話,如果不藉助筆算、算盤或者計算器,怎麼也就完蛋了。所以還不如一開始就使用計算器等計算工具,省時省力。而有些真正鑽研數學的老外,腦子裡面記得的東西,車載斗量,還非常準確。能讓人看得瞠目結舌。這些人雖是鳳毛麟角,但讓人無可否認他們的才能。同時,一般人不幹這一行,也不需要像他們那樣子。
    我覺得人有些時候最好想開些:都打高爾夫,可老虎就一隻;都學過數學,可陳景潤就一位;不會算術沒啥,日子過得快活,比事事都算得清清楚楚要舒坦多了。

    美國人的創造性一流,但日常生活中許多人的數學概念是在不敢恭維,問題就在於他們基礎教育的整體要求和目標過低。根據一些分析人類思維和秉性的研究結果,表明每一個個體的著眼點都不太相同。社會整體也是這樣。美國社會的著眼點是精英治國,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科學技術等領域,只有少數高精尖的人士在起主導作用,其餘的都是跟隨者。因此,美國基礎教育的著重點是讓國民在小範圍內,大範圍內
    看看老美,普遍的在自己專業範圍內非常自信,出了自己的專業,如果需要,就找專家,花錢也在所不惜,而且覺得錢花得理所應當。這樣,造就了社會上大家都有事干,都飯吃,老闆也容易找到應手的僱員。國家和社會就好領導了。
看看老中,就不同了。人人都要上大學,都要往高處爬。這樣,不但自己的專業要好,旁門還必須門門精通。但在生活中,明明自己是個律師,下水道堵了還要嘗試自己動手疏通,目的為了省錢。可是忘了律師通下水道的成本,和可能造成的損毀。
    在中國,普遍的看法也是得精英治國,但結果是人人爭當精英,爭當名牌大學的學子,而忽略了其餘的各行各業。基礎教育教育出來的都湧向很少的行業範圍, 造成淤塞。而大量的需要人才的其餘行業,卻少有受過培訓的高素質人才。這就造成了社會人才結構的畸形。接踵而來的是:一方面很多行業中招不到人才;而教育 系統培養出來的人才又找不到職位;兩下子都耽誤。這對整體社會資源來說,是非常浪費的。
     如果說國家、社會是個巨人,而社會中每個人都是這巨人的一個零件,那麼這巨人不僅僅需要有大腦,更需要有五官、軀幹、四肢等,各司其職,這樣才得以完全, 才可以運作。所以,基礎教育除了要培養大腦,還需要培養更多的軀幹四肢等零件,社會效益才高,才和諧。儘管這樣培養軀幹四肢的基礎教育看起來似乎目 標過低
帳,真的不止有一種演演算法啊。

     歐美社會的教育特點(或者說愚民特點),就是大家都覺著自己沒有隨大流,可又都在隨大流。美國人的教育注重的是各行各業的專業性。比方說:合格的建築木匠,及裝修工人,其專業性要求很高,會使用各種工具,高效完成房建築工作(效率低了就會賠錢)。而且只要是專業學校畢業的工人,整體水平很相近,造出來的房屋質量就好。這就是教育系統教育出來的職業素質。但是,這些工人中的大部分,一生打份工就很知足了,不再想費腦筋把生意搞大。這一方面是因為擴大生意需要很多本職之外的技能,還要冒投資風險。另一方面,歐美普遍地工資系統有保障,工資少了可以罷工鬧事;基於這樣的社會普遍意識,就造就了這種愚民的心態。這對美國來說,是他們教育的成功。既得到了高素質的行業人才,又避免了全民皆大學生全民皆仕全民皆商、全民皆白領全民皆老闆等等地社會畸形現象。

關於人才的問題
    您說的那些望子成龍的現象,在美國當然不少,不過相對來說仍然是少數,而且遠不如中國極端。我看見過很多美國中產階級的孩子,主動放棄上大學,高中畢業后即參加工作,或者進入專業院校學習技能。邊遠鄉下的孩子更是如此。
    根據社會結構,一個社會不需要也容不下太多的高知、高工等高端人士,大多數人還是從事中下層的具體工作的,因此動手能力而不僅僅是應考能力才成為美國教育的主攻方向。現在,高技能的工作,主要都還是由美國人來做的。製造業雖然萎縮,但都是低技術、低附加值、高污染等等的行業搬走到了國外。真正製造業的精髓,還是留在了歐美。(歐美至今對中國的技術封鎖,主要就是為了這一點)
    而歐美國內的重體力工資低的工作,當然都是外來戶做了。這與中國城市中的農民工異曲同工。IT和醫藥業,雖說有不少老印和咱們同胞,但是起主導、領導作用的還是鬼佬居多。一句話,核心還是在白人手裡。
美國經濟結構是30%實體,70%虛擬(中國相反)。因此,製造業早就不是美國經濟的主要支柱了。美國的經濟支柱,今後仍然主要是金融、醫藥、法律、服務、科研等,而製造業只限於高端技術產業。日用產品還會繼續由中國提供,而美國人只在物流中,通過提供服務就能掙到80-90%的收入。反過來,美國在提供給中國或第三世界的各類產品和服務中,仍然繼續掙到80-90%的收入。生意做到這樣,您還擔心美國什麼呢?
   他們的大賬算得真的很精呀,我們需要好好學習。

泰山石敢當答網友問:
《關於金融(經濟)危機》
「9%失業率,1/6靠食物券過日子,foreclosure一個接一個,破產州一個州接一個還叫會算大帳?還叫人人有工作有飯吃?」

可能我前邊過於強調了「算大帳」,是不是您覺得我在褒美貶中。其實我只想說:美國的教育及社會運作比較注重『一招精』,中國的教育及社會狀態,『招招通』的人相對較多。

您上邊說的,是歐美、或全球金融(經濟)危機中一些現象。既然您提到了,我們就不妨說說對金融危機的一些看法。

我們早年學的『政治經濟學』中就說過,「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不治之症」、「黑心的資本家為了其自身利益(可以任意挑選勞工),故意保留一支龐大的失業大軍。」 這些話雖比較偏激,但也說明一些問題。

9%的失業率,這裡面應當不包括對那些臨時性的工作統計。與中國那樣恨不得拾麥穗都算就業的做法相比,這個數字並沒有那麼可怕,不過是比經濟繁榮時期失業 人稍多了一點而已;與此相反,當失業率低於3%,各行各業就會產生勞工緊缺的現象,這就會直接造成工資飛漲,應運而生的就是通貨膨脹。

食物券的發放,也是美國這個富裕社會對自己子民所做的應當應分的事情。因為大家都是受『一招精』教育出來的,平素為國家,為企業貢獻巨大。在非常時期,政府和僱主不能提供他們施展技能糊口的平台,就應當救濟他們。

foreclosure 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中非常常見的事情,生意有開就有關,飛起來的東西遲早還要降下來。foreclosure 就是在生意完蛋時候的一個對應手段,其結果通常就是債務人破產。

與多數人想象的不同,破產這件事,實際上積極意義要大於消極意義,它極大地保護了債務人的權益,使他們可以一次性地從債務危機中解脫,得以重頭再來,儘管 這樣做的代價不小,但是比起一輩子還債,而且還「父債子還」還是要好得多了。中國人喜歡說「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在美國的現實中,卻是殺人不一定要償 命,欠債也不一定要還錢,尤其是欠得太多了。這豈不太爽了啊!

至於說『破產』的州們,則更是政治意義大於經濟意義。因為,從理論上講,美國各級政府都不會『死掉』,只會換屆,除非這個政府下轄區域內一個人都沒有了。 那麼,只要有人在,通過稅務系統,債務遲早會開始償還的。在實際操作中,債務人以破產等手段壓迫債權人,以期獲得更好的貸款寬限的做法非常普遍。畢竟,晚 收回幾天債權,比血本無歸要強啊。

近年美國比較著名的政府破產例子就是1994年12月的橙縣(Orange County) 破產案。
最終,橙縣和橙縣政府並沒有消失,而是通過成立危機處理小組,採取裁員、節省支出,削減公共服務項目,同時與債權人談判、以稅收擔保爭取債務延後償還等連串緊急措施,最終恢復運作。這裡破產不過是橙縣歷史上的一個插曲罷了。

在這個世界上,如果連辛巴威這樣人人都是「萬億富翁」的國家都在撐著,別的國家還怕什麼?

可以說,美國是最不怕債務多的國家了。14萬億美元的債務,先不說怎麼還,光說這錢從哪裡借來的,就夠讓人印象深刻了。什麼樣的信用才能借這麼多錢?這是個問題!

目前的14萬億國債,聽起來嚇人,再過10年,或許就是小菜一碟。

道理很簡單,債務太多,聯儲局搞個量化寬鬆(實際就是增加通貨、人為通貨膨脹的狗皮膏藥),一次性就能讓美元貶值30%,結果就是美國的以美元為基數的國 家債務就憑空減少了30%。每隔幾年玩這麼一下,幾次就能把14萬億給消化得七七八八了。應了那句話:你借的債,只要借到手了,就可以永遠不還,而且還可 以繼續借更多。

這樣做,對美國國內經濟沒有太大影響,工資每年漲一漲,各類商品該什麼價還什麼價,只要美國人不出國就不會覺得錢少了。這樣做的好處是進口成本表面上的增 加,給進口商借口向海外廠家(大多數是中國廠家)壓價,以保住自己的利潤空間;同時,出口成本下降,是美國產品增加了競爭力(其實美國人不在乎也不喜歡低 價出售自己的產品,他們出口時總是牛皮烘烘、頻頻加價,能宰就宰,看看賣給台灣和印度的軍火價格,就知道美國廠家們多會宰人了。沒辦法,誰讓這些兒子國家 和地區們要靠美國老爹撐腰過日子呢。就這一點來說,老美不賣軍火、戰機和所有「高科技產品」給中國,還真說不好是福還是禍呢。

另外一個經濟和金融危機的必要性,就是當經濟發展趨於飽和的時候,各行業的增長都開始放緩,這時候就需要重新洗牌,淘汰一定數量的生意和僱員,使各行業重 新具有活動和增長空間。前面我們曾經把國家比作巨人,如果這個巨人總是吃得太飽就會滯脹,就會生病;而大病一場之後,恢復期間就又能大口吞吃、重長肌肉 了。唯一可憐的只是那些被淘汰掉了的「細胞」們,整體上,美國經濟會更加「FIT」,不信瞧著。

所以,經濟金融危機期間,我們看見的失業、救濟、foreclosure 、州政府『破產』等現象,不過是金融、資本和政治寡頭這些烏賊們釋放出來的墨汁。墨汁下面掩蓋的,是社會資產所有權以及相應債權、債務的超乎人們想象的瘋 狂地變更和換手,這就是所謂的重新洗牌。這與中國各級政府換個法令,頒布個法規,就把出售的『國有資產』重新拿回來的做法並無根本上的不同,只是做得更隱 秘,更細膩,更『合理、合法』,但是目的和效果是一樣的。

從國家和社會的管理角度來看,我們看到:
美國教會自己的國民「一招精,或算大帳」,促進社會消費意識,同時使自己的社會具有強大的團隊競爭力;可以說,美國的『大帳』成就和保持了美國的霸權。

中國從傳統意識出發,強調勤儉節約,萬事都以省錢為主,使社會消費結構不夠合理,很多機構都成了『大而全、小也全』,人才重複、浪費都比較嚴重,同時效率 也不高。但這也不是一無是處,中國的勤儉刻苦,使中國人在充滿戰亂的歷史上得以生存下來;也可以說,中國的「小賬」成就了中國的生存和發展。

總之,大帳小賬,各有長短,取長補短,應是正道。所以,對我們華夏子孫來說,全盤西化和全盤承傳都顯不足,不應一概而論。最好的方式就是中西結合,中西合璧,造就美好未來。




上一篇博文的連接:不會算賬的美國人 https://big5.backchina.com/chineseblog/201105/user-256837-message-111306-page-1.html


1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6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7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7 個評論)

回復 snortbsd 2011-5-21 00:46
而有些真正鑽研數學的老外,腦子裡面記得的東西,車載斗量,還非常準確。能讓人看得瞠目結舌。這些人雖是鳳毛麟角,但讓人無可否認他們的才能。
worked with one professor, gees, the ability of calculation with his mind just stunning.

also, in my business, some of top notch american engineers just incredible....
回復 fanlaifuqu 2011-5-21 00:58
上次沒注意,此君所言句句真理,一句頂一萬句!
回復 xinsheng 2011-5-21 01:02
分析得很有道理。
聯想起63的奴才教育。無論中美,社會需要創造型人才,卻更需要順從型操作者。對大多數人而言,當不了創造者,如果失去了順從的德行,將寸步難行。
回復 fanlaifuqu 2011-5-21 01:25
xinsheng: 分析得很有道理。
聯想起63的奴才教育。無論中美,社會需要創造型人才,卻更需要順從型操作者。對大多數人而言,當不了創造者,如果失去了順從的德行,將寸步難行 ...
此點也是美國文化的重點,國人事事不服氣,自己又沒能耐。
回復 在美一方 2011-5-21 02:30
有道理
回復 hr8888hr 2011-5-21 02:39
xinsheng: 分析得很有道理。
聯想起63的奴才教育。無論中美,社會需要創造型人才,卻更需要順從型操作者。對大多數人而言,當不了創造者,如果失去了順從的德行,將寸步難行 ...
您意思是美國的教育會培養更多的奴才?
回復 三Y老豆 2011-5-21 02:54
日子過得快活,比事事都斤斤計較舒坦多了
回復 xinsheng 2011-5-21 02:59
hr8888hr: 您意思是美國的教育會培養更多的奴才?
中美教育其實沒有本質的差別,63說中國教育是「奴才」教育,其實美國教育特別是就業后崗上再教育,更是「奴才」教育,是順應社會的需要。我不喜歡奴才兩字,但服從上級是一種職業操行,不能全盤否定的。
回復 leahzhang 2011-5-21 03:08
u r smart!~!
回復 酒余飯後 2011-5-21 04:33
哈哈,樓主是那麼gullible還是以退為進?9%失業率,1/6靠食物券過日子,foreclosure一個接一個,破產州一個州接一個還叫會算大帳?還叫人人有工作有飯吃?其實樓主原文所說的美國很多人不會算一點也沒錯,非要提高到國家高度來討論是誤導。個體會不會算,要不要算其實和個體生長的環境,父母的指導,臨場的判斷力,對誘惑的抵禦力,社會總體經濟狀況,生老病死有無保障都有關係。只是在一個物供豐富,競爭劇烈的消費型社會,很多人容易被忽悠而花錢。不過有一點很實際,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截流比開源容易的多,這就牽涉到算小錢--個人理財的問題,其實Price Scanner iPhone App和groupon大行其道,很多online store取消price guarantee就說明了美國人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正在改變一些消費/銷售習慣。
回復 rongrongrong 2011-5-21 05:20
很有道理
回復 hr8888hr 2011-5-21 05:36
xinsheng: 中美教育其實沒有本質的差別,63說中國教育是「奴才」教育,其實美國教育特別是就業后崗上再教育,更是「奴才」教育,是順應社會的需要。我不喜歡奴才兩字,但服 ...
小心63及其fans拍磚
回復 泰山石敢當 2011-5-21 08:40
謝謝 浪花朵朵 同學的整理。
我給您的回帖都沒有版權,您怎樣使用、引用都可以,能讓大家受益就更好了。
同時,這也得益於您發起的帖子,您也功勞不淺。
回復 xinsheng 2011-5-21 09:21
hr8888hr: 小心63及其fans拍磚
不怕,可以拍回去
回復 yulinw 2011-5-21 11:39
   算的更好了~~
回復 浪花朵朵 2011-5-21 19:22
snortbsd: worked with one professor, gees, the ability of calculation with his mind just stunning.

also, in my business, some of top notch american engineers j ...
美國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了,你說呢?
回復 浪花朵朵 2011-5-21 19:23
fanlaifuqu: 上次沒注意,此君所言句句真理,一句頂一萬句!
真的是這樣,他那洋洋洒洒的留言里,一氣呵成,竟然很少有錯別字,真的很令人佩服。
回復 浪花朵朵 2011-5-21 19:25
xinsheng: 分析得很有道理。
聯想起63的奴才教育。無論中美,社會需要創造型人才,卻更需要順從型操作者。對大多數人而言,當不了創造者,如果失去了順從的德行,將寸步難行 ...
你的分析更深入了,其實美國人講個性,但在學校里還是很講究順從的,孩子們在美國老師手裡大都乖乖的。
回復 浪花朵朵 2011-5-21 19:28
fanlaifuqu: 此點也是美國文化的重點,國人事事不服氣,自己又沒能耐。
美國的孩子雖然都覺得自己不得了,但也挺容易合作的,team work 做得也不錯。這是不是與他們從小受到的訓練有關?
回復 浪花朵朵 2011-5-21 19:28
在美一方: 有道理
很有道理。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12:4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