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所創作的十九首鋼琴曲《匈牙利狂想曲》,在他的鋼琴作品中佔有特殊重要的地位。這些作品不但充分發揮了鋼琴的音樂表現力,而且,為狂想曲這個音樂體裁創作樹立了傑出的音樂典範。這些作品部是以匈牙利和匈牙利吉普賽人的民歌和民間舞曲為基礎,進行藝術加工和發展而成的,因而都具有鮮明的民族色彩。這些樂曲結構精鍊、樂思豐富活躍,音樂語言與音樂表現方法同匈牙利鄉村舞蹈音樂和城市說唱音樂有密切聯繫,樂曲的形式雖然不時的變化,可是音樂形象始終鮮明而質樸,體現了自然美和藝術美的完美統一。

Gyorgy Cziffra 齊夫拉(1921-1994)
法籍匈牙利鋼琴家,5歲就登台即興演奏民歌,1930年進布達佩斯李斯特音樂學院,在多南伊班上接受嚴格訓練.1933-1941年在匈牙利和北歐等地舉行獨奏會,好評如潮.1941年入伍參戰,1947年被俘釋放后,在費倫希(Ferenczi)班上繼續學習,1955年獲李斯特比賽獎,1957年移居巴黎,后入法國籍.齊夫拉的演奏,以技巧而取勝,技巧的表達令人眼花繚亂,但對作品的內涵往往很難深入探究.他演奏的練習曲及高難度技巧作品,都能充分展示其才華,最具特色的作品是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與《超技練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