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勞迪奧·阿勞,智利鋼琴家。生於智利奇廉,自幼以神童聞名,5歲在聖地亞哥首次舉行演奏會,嶄露頭角。後來師從帕奧利(Paoli)學習兩年。7歲時由智利政府資助到柏林施特恩音樂學院留學,在名師克勞澤長期指導下,進步神速,先後獲伊巴赫(Ibach)獎和霍蘭德獎。1914年,13歲的阿勞首次在柏林舉行獨奏會,繼而在德國其他城市和北歐巡迴演出,蜚聲樂壇,被譽為神童。15歲到歐洲各國在著名指揮尼基什、富特文格勒等指揮下演奏鋼琴協奏曲,名噪一時。1923年返回智利,後到南美各國,又到美國與波土頓、芝加哥交響樂團協作演奏貝多芬鋼琴協奏曲。1924-1940年在施特恩音樂學院任教,1927年獲日內瓦國際鋼琴比賽大獎。1935年在柏林舉行12次演奏會,演奏了巴赫的全部鍵盤作品;1936年在柏林舉行5次演奏會,演奏了莫扎特的全部鋼琴作品;1938-1939年在墨西哥和聖地亞哥演奏貝多芬的32首奏鳴曲和5首鋼琴協奏曲。 1940年阿勞回到智利,在聖地亞哥創建了一所鋼琴學校。1941年定居紐約后持續到各國演出,譽滿全球。阿勞的演奏技術輝煌,感染力強。純正嚴謹的古典風格與深刻的感情結合完美,並通過豐富的音色變化表達作曲家的音樂構思。錄製了大量唱片,是貝多芬、舒伯特、肖邦、舒曼、李斯特、勃拉姆斯、德彪西作品的權威演奏家,最膾炙人口的是六十年代錄製的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