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周兆呈:重慶這門政治課ZT

作者:它鄉異客  於 2012-3-25 12:5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轉載|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關鍵詞:

                                                重慶這門政治課
                                                        (2012-03-25)
                                                            ●  周兆呈 ●
      要對中國政治的未來發聲,沒有經歷過重慶這樣的事件,僅僅依賴書本的歷史教育或是現實生活中瑣碎的怨言矛盾,是無法站在更高的高度思考和認同中國的政治及其體制改革的。這或許是重慶對中國年輕一代做出的意想不到的「貢獻」。  
      3月15日,可能是重慶衛視《重慶新聞聯播》節目歷來收視率最高的一天。中國人大政協兩會閉幕次日的政壇「平地驚雷」,一整天的震蕩之後,人們將視線放到暴風眼的中心地帶,仔細琢磨那塊天地的變化。拜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的技術進步所賜,重慶衛視的新聞傳播可以不受地理限制,地方台的鏡頭裡依次出現的面孔,都成為中國國內外關注的熱點。 這些跨國的觀眾群里,也包括在海外的一些中國留學生。最近和幾位拿獎學金來新加坡讀書的中國80后、90後學生聊天,他們的話題很快就聚焦在重慶的變化。他們說,自己和身邊的同學,最近一段時間除了功課之外,就是不停地上網,搜索各類網站,也流連於不同媒體之間,看消息、跟進展,比較各種版本的故事和傳說。雖不至於到廢寢忘食的地步,卻也忽然發覺自己和同學們很久沒有如此關心政治了。按他們的話說,真沒想到故事的背後充滿了不可思議,很難想象一夜之間境況突變的殘酷。
        80后以及更年輕的一批人,在政治經濟的盛世中長大,未曾經歷過慘烈的時代。不像70后以及更早的兩代人,或切身體驗過文化大革命的激烈,或親身經歷了80年代末期的政治運動,因此,他們對文革的記憶、對政治鬥爭的感悟,不僅僅是從小說、影視和回憶錄中獲取,也埋藏在生命的深處。相比之下,中國30歲以下的年輕人,沒有文革記憶,也直接跳過八九,對中國最高層政治權力的風風雨雨,一片朦朧,缺乏直接的認知。
       說起來,這其實是種進步。意味著這一代的人,不是在鬥爭中長大,而是在繁榮中成熟。他們生活與成長的氛圍是一個急遽發展、喧囂蒸騰的環境,沒有大的政治與經濟波折,歷史的動蕩多由教科書和紀錄片拼湊而成,他們更追求張揚自我個性和價值,與那些正年富力強、佔據社會主流階層的上一代相比,他們政治上更為單純,對中國社會轉型的認識與感受不在一個層面上。
       但是,他們同時又是敏感的,在跌宕起伏的政治劇情下,他們可以迅速成長。越是波雲詭譎、起伏突變,越能夠鍛煉心智、啟發視野。尋找和搜索信息的得心應手、網路平台上的嫻熟操作,以及群體交流、廣為傳播的技巧,更可以讓他們獲得前所未有的政治課營養——因為,重慶事件不僅將是中國政治學的經典案例,也將在國家發展方向上影響著準備參與其中的人們。
       重慶衛視3月15日的新聞聯播之後,一小段並非首播的某白酒商業廣告,迅速被外界放大成為標榜「無廣告公益衛視」的重慶衛視在政治形勢改變之後,要進行轉型的標誌。驟然被置於放大鏡下的重慶,無論是蕭規曹隨,還是改弦更張,都會引起不一樣的解讀。一舉一動,都可能被外界一廂情願地在政治謎團下,視之為一夕變天之後對過去高壓的強力反彈。 此次變局,牽涉的是個別人事變動,引發的卻包括對中國未來路線、發展理念的對立與分裂。這一方面體現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人們思想觀念的多元,但另一方面,這些分裂的爭論方式,卻再一次突顯中國社會內部對於如何處理和面對彼此思想體系的差異,並沒有形成解決的方案。理性辯論的空間不足,對非我陣營的異議思維,寬容對話、互相尊重的空間並未形成,標籤化、成王敗寇的傳統性思維,仍然廣泛存在。彼此之間的暴戾之氣,或許是因為文革的餘毒猶在,也或許是多年來社會等級差異、公平不足、資源分配差異的不滿情緒造成,或者兩者皆有。為追求政治制度的進步而對重慶模式叫停,然而在處理重慶事件的過程中,透明度有限,地方官員拚命學習貫徹、統一思想、表態效忠,隨後是一系列的清理前任痕迹,這些傳統的政治作為,無法體現出政治理念的進步。
       無論是思想角力、路線爭執,還是政壇內幕、政爭傳言,對於80后、90后的年輕一代來說,都是新鮮的經歷。全國性的清查、表態、統一思想、政治學習,都貌似過往雲煙。這次,雖然主要集中在一城一地,然而通過網路的同步討論、即時傳播,對國家方向、對政黨政治、對思想路線的爭議,伴隨著對政治流言的猜測和挖掘,已然成為全國性的共同體驗。
       從這個角度看,重慶事件的起伏,對中國的年輕一代是現實的政治教育。重慶事件撕開了中國政治路線鬥爭、權力分配的更殘酷一面,不再僅僅停留在經濟矛盾、貪污腐敗等社會議題,而是更為驚心動魄、更為風雲激蕩。
       要對中國政治的未來發聲,沒有經歷過重慶這樣的事件,或是沒有經歷過類似他們的兄長輩、叔伯輩經歷的那麼多且複雜的政治風波,僅僅依賴書本的歷史教育或是現實生活中瑣碎的怨言矛盾,是無法站在更高的高度思考和認同中國的政治及其體制改革的。這或許是重慶對中國年輕一代做出的意想不到的「貢獻」。
                                  (作者是聯合早報網主編兼《新匯點》主編)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4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5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6 13:2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