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佛教

作者:zhenguang  於 2008-10-23 00:4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宗教簡介|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關鍵詞:

  佛教是三大宗教之一。它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他原來姓喬達摩,名悉達多。他的生死,傳說不一,大抵說他生於主前557年,死於主前477年者較為普遍,近來有人說他約是在主前563483年。他的父親凈飯王是尼泊爾和印度邊境上釋迦族一個貴族,迦毗羅衛城地方的一個部落首領,屬剎帝利種姓。

  釋迦牟尼感到印度社會上階級的不平等,又感到人類的生、老、病、死4大痛苦,他29歲出家,入山修道。修道7年,達到了至高無上的精神境界,終於成。他周遊印度等諸國,特別在恆河流域傳教40年。

  佛陀覺悟者)的略稱,是梵語的譯音,有時譯作菩提,其義為覺,意即自覺,覺人與覺行圓滿也。釋迦牟尼為梵語譯音,其意為能仁,意即他德全道備,能濟萬物也;也就是釋迦族的隱修者或釋迦族的聖人。他死了以後,人們為對他成佛后的尊稱,才稱他(悉達多)為釋迦牟尼或佛陀。佛教寺院的大雄寶殿里,當中那個是如來佛如來大雄都是釋迦牟尼的稱號。

  釋迦牟尼不承認婆羅門教經典吠陀權威性,反對殺生獻血的祭祀等;但佛教繼承了婆羅門教關於輪迴的教義。所謂輪迴,就是說,有生命的東西,總是象車輪似的一生一生流轉不停。他們認為,有生命的東西,有一個前生和一個來生。一個人的前生不一定是人,也許是鬼,畜牲,也許是神。至於你是什麼,則決定於前生的是行為,包括思想、言語、行動。他們認為世界是個苦海,人免不了生、老、病、死,總的來說就是苦。如果一個人今生修善,他來生也許是人;若他行惡,來生就會變鬼或禽獸;修得好一點,也許能做皇帝。但他們認為,就算做了皇帝,也免不了生、老、病、死,充其量免了老,那就更苦,因為要早死。因而他們的人生也是悲觀的,什麼金也空,銀也空,死後何曾在手中……」。一切皆苦,苦的根源在於慾望,由慾望而造業,就不免於輪迴。

  涅槃:他們不願輪迴,他們認為修行再好,不過當皇帝,還是要受生、老、病、死的苦,所以他們為了要擺脫輪迴,就創造涅槃說。就是說,必須消滅一切慾望,才能達到不生不滅的境界,修行止於至善,達到寂滅入涅槃,再也不輪迴,止於至善,滅絕一切慾望而達到完全靜寂的至高無上的境地。如果修道不到家即不能止於至善,還要輪迴做個皇帝呢!他們什麼都不願做,故一直修到止於至善了,即入涅槃。後來,涅槃一詞多指成佛或得道和尚的死亡。

  佛教的教義是

  1.「,指人們都要經生老病死等,這都是苦的;
  
2.「,指苦的原因,有慾望就有行為(業),因此不免輪迴之苦;
  
3.「滅諦,是消滅致苦的原因,要擺脫苦就要消滅慾望;
  
4.「,是導致消滅苦因的道路,要消滅苦因就要修道。

  早期佛教沒有承認一個創造世界的主宰,這一點不同於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當時佛教沒有神廟,也不崇拜偶像。釋迦牟尼死後,佛教徒把他火化后留下來的骨灰,分發並保存在聖地興建的宰堵波(一種印度塔)里,即佛牙舍利。佛寺和偶像是以後才出現的,而崇拜偶像大約是主歷1紀以後的事。

  他們有戒律。在家的和出家的教徒都必須遵守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出家的教徒就是和尚(僧),除了剃頭髮鬍鬚,穿僧袍並完全脫離家庭生活外,還遵守另一些戒律,如飯食要有節制;不觀賞舞蹈、音樂、戲劇;不佩戴飾物等。

  佛教在印度盛行一時,主前3紀,阿育王時期,曾立佛教為國教。早期佛教認為修行雖然可以使人入涅槃,但不能人人成佛。後期,佛教的一派造了寺廟,崇拜偶像。他們宣揚信佛修行,人人都能成佛,並說這樣氣派大,乘的是大車,故有大乘佛教之稱,即把保持原來說法的另一派貶為小乘佛教。

  主前3紀,佛教由印度傳入斯里蘭卡。過了幾個世紀后,傳到中國西南的傣族地區,主要是小乘佛教。到東漢孝明帝(主后58年到75年),佛教由印度北方開始傳入中國漢族地區。到主后1紀下半葉,佛教大量傳入,但以大乘為主。在印度北方興起的以大乘佛教為基礎而注重念咒和魔法的秘教,13紀傳入蒙古地區,形成喇嘛教。至於佛經之東來,為時也很早,主前2年,博士弟子秦景兒接見大月氏王使伊存,曾親受其口授的佛屠經,其後傳入洛陽。其運行時是用白馬負來,因而立白馬寺於洛城雍關之西,這寺便成為中國第一座佛寺。

  法顯為平陽武陽人,主后399年(東晉安市隆安三年),西行求法,歷15年始歸。玄藏為洛州緱氏人,主后628年(唐太宗貞觀2年),西行求法,17年始歸。義凈為范陽人,主后671年(唐高宗咸享2年),西行求法,25年始歸。翻譯佛經的以鳩羅什、真諦、玄藏、不空等4人可稱為中國佛教史上的4大翻譯家。

  僧尼之數:東晉時為24,000人;北齊時最多,計300萬;到唐朝時則為265,000多人。

  寺院之數:西晉時僅180所;北齊時為40,000所;唐代最多,竟達44,600多所。

  寺院主要是供僧尼居住;但有時也成為達官貴人的家庭;有時則供其他活動之用。

  浮屠:是梵文的譯音,中文稱為。塔或五級,或七級,或九級,或十三級不等,為儲藏經典之用,如長安宮城南大慈恩寺。造磚浮屠,藏譯玄藏所取西域佛經,名雁塔。還有為紀念之用,即如雁塔本為紀念一特殊之雁而來的。

  至於石窟,是鑿石壁成窟,用來安置佛像。

  佛像;自佛教傳入,雕琢佛像。有用鐵鑄成的,有用石鑿成的,有用石灰膠成的,有用木雕成的。最大的竟達6070尺之高。顯祖於天宮寺造釋迦立像,高43尺,用赤金100,000斤,黃金600斤。《魏書》造像立碑,始於北魏,迄於唐之中葉。大抵所造者釋迦、彌陀、彌勒及觀世音等為最多。

  佛書是很有名的,尤其在敦煌千佛洞,各種佛書都有,如《千手佛觀世音菩薩》,又有表示極樂世界或天堂等的佛書。

  佛教曾一度興盛,在印度則由盛而衰,到1213紀時幾乎完全消失了,其實佛教在印度還不如印度教(婆羅門教)。目前印度居民83%信印度教,而佛教信徒只有2%3%左右,為數甚少。尼泊爾居民信印度教為85%,而信佛教的只有13%。作為佛教發源地的印度和尼泊爾,現在信佛教的人寥寥無幾。

  有人認為信佛教可以上天堂(西天、極樂世界)。我們前面已經說過,早期佛教教義沒有承認有宇宙主宰、有天堂。他們最高目標就是止於至善入涅槃,不再輪迴,死後什麼都沒有,再也不投胎。它認為世界是個苦海,一切皆空,可是它所要達到的是寂滅,還是個。以空補空才是它的目的。人死後到西天是中國人後來的說法,意思是到佛教聖地(印度和尼泊爾),它是在中國的西方,所以說西天。

  原先的佛教解決不了人的歸宿,用寂滅入涅槃怎能滿足人的要求?它不信天地有創造主,人死後也不能上天堂。可惜今日有不少人信佛教寄望於將來上西天。大乘佛教有所改變,所以主歷1紀傳時,以大乘為主。佛教傳到中國后,為了滿足一些人的慾望而創造出許多原先沒有的事。請記得,佛教並不像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相信創造主宰。它既沒有主宰,也沒有天堂。所以我們說,天地之間的真神絕不是佛教的釋迦等,我們不是故意把它說成這樣。我們必須分辨初期佛教與後期佛教。連創立佛教的釋迦也不提倡有主宰與天堂,信佛又怎能上西天得永生呢?請信佛的朋友再研究佛教

                                                                                                                       摘自"約拿的家"文章中心

評論 (0 個評論)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9-28 08:2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