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受造奇妙可畏(《聖經》中的科學之十四)

作者:紀洞天  於 2009-3-23 11:2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雜談|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關鍵詞:


受造奇妙可畏(《聖經》中的科學之十四)


                                                                    紀洞天


《聖經》說:「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詩篇》13914)

我們人是神造的。「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里,他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 《創世記》2:7)我們都知道,人體最小的基本單位是細胞。中總共有60兆個細胞。(註:一萬億為一兆)

在過去,科學家們一向認為一個單細胞的構造是最簡單的。自從生物學成為一門學科以來的200年中,人們對單細胞的研究就從不間斷。1951年,美國23歲的生物學博士詹姆斯·沃森來到英國 劍橋大學卡文迪什實驗室,他說服當時正在做博士論文的克里克與他一起研究DNA分子模型。他們吸收和借鑒了當時也在研究DNA分子結構的鮑林、威爾金斯和 弗蘭克林等人的成果,從1951年10月開始,幾經嘗試,終於在1953年3月獲得了正確的模型。這個模型闡明,DNA的分子結構是由雙螺旋組成,故稱雙螺旋結構。從大象到細菌,從變形蟲到人類,所有生物都具有這種相同的雙螺旋結構。(只有特殊的噬菌體是個例外。)1953年4月25日,《自然》雜誌發表了他們不足1000字的論文《脫氧核糖核酸的結構》,這一發現被譽為20世紀最為重大的科學發現之一。1962年,沃森、克里克以及在X射線的衍射分析上做出貢獻的威爾金斯共同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

DNA,世紀的寵兒,很少有什麼分子能有這麼大的魔力:科學家為之痴狂、藝術家為之靈感涌溢、世界為之震撼……從任何一個角度來說,DNA都無疑是現代科技的一個豐碑!

DNA (脫氧核糖核酸) 分子只是細胞內的一小部分而已。有人曾將DNA分子與電腦晶片的資料傳送效率作個較量。假如將全世界圖書館內的資料全數存入電腦晶片內,我們需要堆積如山的晶片,而晶片堆成的高度,比起地球往月球的距離還要高;倘若我們用DNA分子作同樣的資料儲存,我們只需像針尖的百分一體積大小的DNA分子,便能達到此目的!DNA分子的效率比人類尖端科技的矽晶片超出45個一百萬乘一百萬倍。

生物界乃至人體個體的千差萬別,實質上在於DNA分子結構上的差異。利用這種差異,技術人員運用放射自顯影等先進分析手段可以得出特定的像商品條形碼一樣 的DNA圖譜。這種圖譜在個體之間就像人的指紋一樣各不相同,具有高度的特異性,因此稱為DNA指紋。DNA指紋圖的譜帶是按遺傳規律在親子間傳遞的,在沒有突變的情況下,子代的基因一半來自父親,另一半來自母親,不可能帶有雙親都沒有的遺傳標記,子代DNA指紋圖中的所有譜帶都能在其生身父母的DNA指紋圖的相應位置找到。DNA的神奇之處真是舉不勝舉。一個DNA就如此奇妙可畏,就更不用說人的眼耳口鼻、五臟六腑了。受造之物的神奇是隨處可見。

人的身上含有幾十種不同的化學元素,如果將所有的元素提煉出來製成日用品的話,脂肪可造七塊肥皂,石灰可粉刷一個小房間,碳可二十磅焦炭,磷可製成2200根火柴,還有約一匙的硫磺,一英兩的金屬,鐵可鑄一枚一英寸長的鐵釘,僅此而已,差不多值十多美元罷了。如果計算我們身體上的原料的價值,包括各種激素、蛋白質、酶等就價值600萬美元了。如果把這些原料組成細胞至上要花上六萬億美元了,簡直是天文數字了。如果將細胞組成具有人體功能的各種器官要花上全世界所有的財產還難以辦到。具有人體功能的各種器官僅是身體,如果再加上人的靈魂那就根本無法計算其價值了。在上帝的眼中,每個人的身體都是無價之寶。

我們只能讚歎:OH, MY GOD!

                                              03/22/09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5 01:5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