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字傳奇(之一)
紀洞天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6月,內外交困的國民政府決定更換行政院長。行政院長相當於古代的宰相,其地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國民黨內的不少高官都看中了這塊肥缺,於是四處活動,明爭暗搶,真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是結果卻出人意料之外,著名的地質學家翁文灝突然出任行政院長。翁文灝,字詠霓,浙江浙東人,清末留學比利時,專攻地質學,獲理學博士學位,回國后從事教職,講授岩石學、礦物學等課程,並且專門研究地震。作為地質學家的翁文灝是無可非議的,可作為民國政府的大管家,翁文灝並不被各方看好,各界都認為選翁文灝當行政院長簡直是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話分兩頭,各表一枝。一天,翁文灝的好友,曾任浙江省教育廳長的阮毅成因公幹來到南京,他特地慕名到《世益報》拜訪編輯錢景浩,請他測測新上任的行政院長翁文灝的官運如何。錢景浩一聽他的來意,斷然拒絕,錢景浩說,我是《世益報》的編輯,又不是測字先生,平時給同事測測字,只是鬧著玩的,怎能給行政院長測字,不行,不行,絕對不行!儘管阮毅成再三的請求,錢景浩就是死活不肯測字。阮毅成只好搬兵,請社長盧家祺出面,錢景浩沒料到此事會驚動社長,只好硬著頭皮測了阮毅成隨手寫下的「翁」字。阮毅成聽了錢景浩的拆字,驚訝的目瞪口呆,半晌說不出話來。阮毅成走後,社長盧家祺對錢景浩說,有意思,有意思,我今天算是大開眼界了,想不到我們報社還有你這麼一尊活寶。太妙了,你馬上寫一篇短文作為社評發表,題目就叫作《為翁內閣測字》。這回輪到錢景浩驚愕的合不攏嘴了,他問道,社長,這能行嗎?盧家祺說,怕啥,我是一社之長,天塌下來自有我頂住,你只管寫好了,明天見報,我把頭版頭條的位置留給你!當晚,錢景浩開夜車趕寫了《為翁內閣測字》一文。全文如下 :石破天驚,翁文灝當大官了,而且是不當則已,一當就當上了行政院長。作為著名的科學家,翁文灝是響噹噹的,也為國人所熟悉,他創下了多個的全國第一:第一個地質學博士;第一個撰寫中國礦物志;第一個繪製全國地質圖;主導發現及開採中國第一個油田:玉門油田;第一個考察研究1920年甘肅8.5級地震的中國學者;第一個繪製中國地震區劃圖;中國第一個現代地震台的創建者;中國地質學會的創會會員之一。作為科學家,翁文灝成就斐然,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可惜,這麼一位中國科學的泰斗竟稀里糊塗地卻誤入了仕途。翁文灝出生於浙江鄞縣,是蔣介石的寧波小同鄉,喜用浙江人的蔣介石也相中了他。特別是因為一次地質調查發生了車禍,翁文灝的頭蓋骨都撞得部分塌陷了。蔣介石下令不惜任何代價搶救翁文灝,終於將體重僅九十磅生命垂危的他從死神那兒奪了回來。俗話說,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更何況是救命之恩,於是,翁文灝棄學從政了。如今翁文灝又連升三級,官至一品,可謂是傳統士大夫仕途的極致了。並不是說,好人不能當官,專家不能治國。只是書生治國往往把政治簡單化、技術化,以為用科學的方法管理政治就能力挽狂瀾,藥到病除,馬到成功,確實是太天真了!在此筆者要為翁內閣測個「翁」字。「翁」字的上面是八,即八面威風,七品芝麻官外出尚且要鳴鑼開道,當宰相的人是何等風光就可想而知了。「八」字下面是ㄥ字,不方不圓,乃三角形狀,可見此人性情很怪,他當行政院長后自然會提供生動的事例。最下面的「羽」字,則是本次測字最大的看點了,這是兩個「月」的一半,那是不是說翁文灝的行政院長當不了二個月呢?當然不是,古人詩云,白髮三千丈,並不是說頭髮真的有那麼長。可憐兮兮的兩個半邊月只是說明他做官的時間絕對長不了,在此可大膽預測,長則七八個月,短則半年。翁文灝當行政院長,這完全是歷史的錯位,他的悲劇幾乎是宿命的。翁文灝的陰差陽錯,只能是成為腐敗體制陪葬的犧牲品而已,曇花一現的翁內閣註定是要成為歷史的笑柄。好在時間並不長,人人都能看到這出鬧劇是如何收場的。
翁文灝果然在1948年11月底下台,這正好就在錢景浩預測的時間內,孫科接任再度出任行政院長。孫科的名氣比翁文灝響得多了,人說孫科有三氣:革命脾氣、洋人脾氣和大少爺脾氣。他這三種脾氣,有時只發一種,有時二種併發,有時則三種一起發,因時因地因人而異。說說孫科的三種脾氣確實有點意思。先說孫科的革命脾氣,孫科可是國民元老、老資格的革命黨人,他早在1901年就在檀香山加入了同盟會,1921年出任廣州市首任市長,1926年當上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再說孫科的洋人脾氣,孫科當然是個中國人,他1912年赴美國,就讀於加利福尼亞大學與哥倫比亞大學,后獲經濟碩士學位,幾年的洋學堂的熏陶,喝足了洋黑水,使得他洋人脾氣十足。1935年暮春,孫科在上海友人陸英的家宴中認識了藍妮,又名藍巽宜,藍氏是外名門閨秀,容貌出眾,孫科見了驚為天人,酒席上倆人頻頻敬酒,相見恨晚。不久,孫科將藍妮聘為機要秘書,隨著倆人的感情與日俱增,孫科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公開娶藍妮為二夫人。身為立法院長,此事畢竟見不得檯面,所以只擺了四桌酒席,宴請立法院的同事,孫科還自我解嘲道,我這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啊。藍妮可不是省油的燈,她當上二夫人後,生怕孫科往後又見異思遷,便逼孫科寫了保證書,說是我只有原配夫人陳氏與二夫人藍氏二位太太,此外決無第三人,特此立證,交藍巽宜二太太收執。孫科太天真了,以為有了白紙黑字就能相安無事。誰知1948年孫科與李宗仁競選副總統時,國人都看好孫科,以為他有蔣總統撐腰,必定是穩操勝券的。誰知第一輪競選時就冒出了個「藍妮事件」。政敵控制的《救國日報》造謠藍妮從德國進口的顏料是敵偽資產,大肆進行詆毀,在此關鍵時刻,孫科卻當了縮頭烏龜,不但沒有替藍妮公開辯解,反而耍了些小動作為自洗刷清白,這就使得孫科的聲望受挫,四個回合的較量,孫科敗給了李宗仁,生性倔強的藍妮原本是雲南哈尼族苗王的後代也咽不下這口氣,與孫科分道揚鑣了。三說孫科的大少爺脾氣,孫科是國父孫中山的獨子。他一旦發起大少爺脾氣來也是很了不得的。1923年,廣東革命政府的滇軍、桂軍奉命出征,胡漢民派孫中山的侍衛副官親持手孫中山令到市政廳提款。市長孫科居然大叫,我又不會印銀紙,哪來的錢。說罷,將手令撕個粉碎,投入紙簍,揚長而去。這下可就闖大禍了,當天下午,孫中山了解到滇軍、桂軍都因沒領到軍餉不肯出征。孫中山問會計司長黃隆生。回答是會計司沒有錢,孫中山就更感到奇怪了,他趕到二樓質問胡漢民,聽說是孫科拒不付款,孫中山氣得臉色發紫,將孫科召來大罵一通。孫科不敢頂撞父親卻跑到胡漢民辦公室大罵胡漢民假借命令索錢,挑撥父子關係,盛氣凌人的孫科公然還揮杖擊打胡漢民,胡漢民一閃身,手杖將辦公桌上的玻璃板打個粉碎。響聲驚動了正在洗澡的孫中山,他披著浴巾跑了出來,看破到這般情景,氣得奪過衛士的駁殼槍,要一槍斃了孫科,孫科見此慌忙逃走。孫中山追到帥府的大門,連拖鞋甩了,幸好眾人攔住,孫科才撿了一條命。
孫科上台後,錢景浩又在《益世報》發表了:《替孫科測字》的社評,文中說:「有人會問,如今孫科當了行政院長了,他會怎樣發脾氣呢?我以為他很可能會三種脾氣一起發,因為他眼下的處境實在太糟糕了。在嚴重的軍事打擊和經濟危機的衝擊下,翁內閣實在是混不下去了只好辭職,眼看國民黨覆滅迫在眉睫,一反過去爭搶行政院長寶座的行情,居然無人敢於繼位。蔣介石煞費苦心地張羅了近一個月,才推出了孫內閣。孫院長名科,科就是星移斗轉的意思,如今已是天翻地覆不是年孫科當行政院長的時候了。科字再仔細推敲就是禾與斗,一句話,孫科是欲斗無門,欲和無口,實在是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啊!」在談到孫科能當多久的行政院長時,錢景浩說:翁(文灝)只當了半年的行政院長,孫(科)又能長到哪裡去呢?君若不信,請拭目以待!結果,孫科乃然是個短命的行政院長,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共宣告成立后,孫科也只好夾著尾巴逃到台灣了。
一九四九年元月初某日的下午,《益世報》的編輯們正在喝下午茶,大家七嘴八舌地聊天。有位編輯說,我看徐蚌會戰是勝負已定了,老蔣的嫡系部隊喪失殆盡,這回他又該下野了。又有編輯說,老錢,你不是挺會測字的,你看老蔣會在哪一天下台?錢景浩正埋頭喝咖啡,聽到有人問他,不由地一愣,他想了想說,殺雞何必用牛刀,依我看這字人人會測,「蔣中正」三個字拆開來就是「草頭、一、將、中、止」五字,組成了「廿一將中止」這句話,今天不過月初,再過十幾天就是二十一號了,老蔣就得第三次下野了。眾人聽了哈哈大笑。社長盧家祺當時也在場,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等眾人上班后,盧家祺便將錢景浩召到社長室對他說,老錢啊,又是個好題材,你趕緊將下午茶的談話整理出一篇社評來,明日見報。錢景浩大吃一驚,說,社長,這怎麼行?我不過是信口開河,說笑而已,充其量只是茶餘飯後的笑料,可沒有絕對的把握。盧家祺說,測字嘛,測測而已,誰要求你百分之百準確?說不準,讀者一笑了之,要是說准了,那可就是轟動一時的大新聞了。賭他一把還是划算的。第二天,《益世報》的頭版頭條刊登了錢景浩寫的社評《為蔣總統測字》,全文如下:字聖蒼頡造字,最先造出的是那個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眾說紛紜,向來沒有定論。我以為應當是「田」字。申就是神,申字是田字伸頭伸腳。《聖經》說,神在東方的伊甸造了個園子。東字並不是日在木中,而是木在田中。甸字的核心就是中間的一片田。田加土成了里字,里是古代的一種居民組織,先秦以二十五家為里。八家為鄰,三鄰為朋,三朋為里。里加予(我)成了野字。何為野?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野。蔣介石是擅長下野的,下野對他來說有如小孩玩過家家,簡直達到了如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地步了。蔣介石第一次下野是在一九二七年。當時由於汪精衛、唐生智逼迫,李宗仁、白崇禧從旁相助,又有何應欽的默許,蔣介石逼於無奈只好下野。可是到了一九二八年元月,他便回國復職了,以退為進,坐收漁翁之利,登上了黨政軍的最高位。無獨有偶,中原大戰後,蔣介石用武力統一了中國。1931年,蔣介石在南京召開了國民議會。正當蔣介石躊躇滿志的時候,他卻因與立法院院長鬍漢民的約法之爭竟然軟禁胡漢民而聲名狼藉。李宗仁、陳濟棠等人通電全國逼他下台,汪精衛在廣州則成立國民政府,形成了寧粵武力對峙。「九一八」事變后,因蔣介石實行不抵抗政策,更激起了全國民眾的憤慨。1931年12月5日,蔣介石辭去國民黨主席和行政院長職務,再度宣布下野。但是只過了幾十天,1932年初,蔣介石便又捲土重來,宣誓就職,掌控了全國的軍事大權。蔣介石心目中的「野」就是他的故里浙江奉化。每次下野,他都是重返故里,晝夜反思,養精蓄銳,然後又東山再起。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如今,蔣介石又準備第三交登上野了。蔣介石為何要下野呢?至少有四個方面的原因逼得他不得不下野。第一,美國人促蔣介石下野。蔣介石玩權術很有一套,但押洋人的寶並不在行。他居然將美國總統的寶押在杜威身上,誰知杜魯門卻鹹魚翻身,這回蔣介石是笑臉貼上了冷屁股,此「杜(魯門)」可不是那「杜(威)」,他可不想宰相肚裡能行船,早就想叫蔣介石下台了。第二,軍事的敗勢已成定局。徐蚌會戰打得一團糟,黃伯韜兵團七萬人馬在碾庄被殲。黃維兵團十萬人馬又在宿縣全軍覆沒。蔣介石縱有金山銀山也經不起坐吃山空,他能有多少軍隊幾萬,十幾萬幾十萬地送給中共?徐蚌會戰一敗,南京大門洞開,這爛攤子誰來收拾?第三,經濟面臨崩潰。全國通貨暴脹,物價狂飛,蔣介石回天乏力,只懂得濫印鈔票,鬧得人心惶惶不可終日。第四,社會上重開與中共談判的呼聲日益高漲,內戰是蔣介石挑起的,中共當然不會與他和談,他也只有下野一途,以觀權變了。可以相信,蔣介石還會重新上台的,但在什麼日子難說,不過他下台的日子卻是可以大膽預言的。「蔣中正」的名字泄漏了天機,這三個字拆開來就是「草頭、一、將、中、止」五字,組成了「廿一將中止」這句話,也就是說日子定在本月的二十一日。君若不信,不妨拭目以待。這報紙一發行,立即引起了轟動,很快就銷售一空,報社不得不加班趕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