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智者自殺俱樂部(之二)

作者:紀洞天  於 2009-3-5 13:3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小說|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2評論

關鍵詞:


智者自殺俱樂部(之二)


紀洞天


蓋瑞同羅伯特一起前往智者自殺俱樂部。在路上,羅伯特告訴蓋瑞:你知道我為什麼名叫羅伯特嗎?我原本名叫菲力普,就因為我特別欽佩羅伯特,所以才改名的。蓋瑞問:羅伯特是誰?羅伯特說:馬提歐-羅伯特是十八世紀義大利的一位製鞋家,他從小就有強烈的殉教自殺心。十三歲那年,他用刀切下自已的睾丸而一舉成名。後來,他搬遷到威尼斯居住。羅伯特自製止了十字架,他企圖將自已的雙腳釘在十字架上,但由於路人的阻止而沒有成功。兩年後,羅伯特實施了更周密的殉教自殺計劃,一切都在室內實施,這樣外人就無法干擾了。他先是褪去衣物,雙腳重疊並親自用釘子釘在十字架上。蓋瑞叫了起來:那有多痛啊! 羅伯特說:是的,他的毅力確實是過人的。接著,他又將自已的身體捆綁住,用刀子將身體割得傷痕纍纍。他用還能動的雙手在地上爬行,當十字架拖到窗邊時,他故意讓身體失去平衡而掉出窗外。由於十字架事先是用繩索綁在天花板的樑上,所以就能懸掛在窗外的牆壁上。這時,他又用左手將自已的右手釘在十字架上,當然他的左手是沒有辦法再釘在十字架上了。路人們看到懸掛在高層建築上的羅伯特都騷動不已,可是因為沒有消防隊的雲梯也無法解救他。一連幾天,羅伯特忍受著飢餓和烈日的曝晒,最後因體力衰竭而死去。這事就發生在180642日。羅伯特死時年僅十七歲。蓋瑞聽了深受震撼,他說:太了不起了,一個大無畏的殉教者。

羅伯特和蓋瑞到達俱樂部時,五十二名正式會員都已到齊了,另外還有七名候補的會員。輪值主席宣布開會後,包括蓋瑞在內的八名候補的會員將進行抽籤,決定誰能夠替補已自殺的一名正式會員。輪值主席說:我這兒有五十二張撲克牌,你們每人抽一張,誰的點數最小,誰就能成為正式會員。如果點數相同,則進行第二輪抽牌。想成為正式會員的前來抽牌,還不想成為正式會員的人可以站在一旁觀看。有個候補會員走上前抽牌,可當他的右手指頭碰到撲克牌時,立即像篩子般地發抖動,無法控制住自已。輪值主席說道:你怕什麼?這一切都是自願的,沒有人強迫你,你要是不敢抽,你就退下好了,讓別人來抽。眾人高喊道:退下!退下!退下!也有人喊叫:膽小鬼!還有人叫道:怕死的靠邊站!那人羞愧地退了下來。看到這個場景,一向好勝心強的蓋瑞不由地熱血沸騰,他走上前去,說:我來抽牌!他毫不動搖地抽了一張牌,併當眾亮牌:紅桃老A。眾人齊聲歡呼:好樣的!好樣的!好樣的!蓋瑞的臉上充滿勝利者的喜悅,羅伯特則高興地上前擁抱蓋瑞,並且對他說:你真是超捧了!我沒有看錯。其他六名候補會員抽的牌點數都比蓋瑞來的大.

當晚,羅伯特以《自殺是智者的最佳選擇》為題做了演講。

羅伯特說:人們往往錯誤地認為,自殺是愚不可及的蠢事,只有傻瓜、笨蛋、白痴才會自殺。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凡夫俗子、平頭百姓他們看重的是衣食住行,吃喝玩樂,這隻不過是物質的生活,是人生的第一境界,而智者往往是解決了物質生活的人,他們事業有成,名利雙收,因而他們追求的是精神生活,這是人生的第二境界;是靈魂的生活,這是人生的第三境界。正因為如此,即使物質生活的條件再好,如果精神生活得不到滿足,靈魂的生活無法實現,與其混混沌沌地活著,像只會吃吃喝喝的行屍走肉,像沒有生命的木雕泥塑,他們往往是寧可選擇自殺,毅然決然地告別人世。

具體地說,智者自殺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A、理想主義無法超越。美國著名作家傑克·倫敦就是一個執著於理想主義的人。傑克·倫敦感到自己會比俄羅斯大文豪托爾斯泰寫得更好,這就給了他前進的動力,最後他發現自己終究不如托爾斯泰。當他發現自己一輩子的追求的理想破滅了,中止生命也就是很自然的選擇。不斷超越,他活著才有意義,無法超越了,最後他只能是自殺身亡。

B、名人的感情往往是孤獨的憂鬱的,而又無從發泄。日本的著名作家川端康成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文如其人,在他唯美主義的作品中,就瀰漫著一種淡淡的憂鬱。但人們沒有注意到,這種憂鬱最終會成為他自殺的前兆。而作為作家,他覺得「死是最高的藝術,死就是生」。因而,他是殉職而死的,尤其他是離開家,走到工作室去結束生命的,更說明了他的用意之深。

C、自殺的名人天生具有悲劇的性格。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晚年深受病痛折磨,在多年醫治無效后,他徹底被病痛打敗了,這違背了他生存的信念,能選擇的只有消滅自己。在《老人與海》中,老漁夫對著崇拜他的小男孩說:「它們(鯊魚)把我打敗了, 這回是真的給徹底打敗了。」再者,海明威晚年的寫作生涯也遇到了瓶頸,他無法再寫出蕩氣迴腸的作品了,這對一個自命不凡的作家來說是生不如死的境遇。他在文學創作上又被打敗了,這也違背了他生存的信念。所以他選擇了消滅自己。老漁夫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消滅他,卻不能打敗他。」海明威想到了消滅自已而不是被打敗,在人生的悲劇中當一名不被打敗而是被消滅的硬漢。

        D、自殺的名人往往具有很強的主觀性,自戀的情結。馬雅可夫斯基是前蘇聯才華橫溢的大詩人。20歲時馬雅可夫斯基認識了舉止優雅、品貌端莊、對文學藝術有著深厚興趣的瑪麗亞,她把浪漫的詩人迷住了。但是,勢利的瑪麗亞的父母把她另嫁別人。在1915年詩人認識莉莉婭,並很快愛上她。但莉莉妮視愛情為遊戲,後來卻嫁給了批評家勃里克。192810月,馬雅可夫斯基在巴黎追求法籍的俄羅斯少女達季雅娜並向她求婚,但女方卻拒絕了.19295月,詩人與莫斯科藝術劇院已婚的女演員波隆斯卡雅熱戀,他提出讓女友離婚,退齣戲劇界,安心做他妻子的要求,被卻屢屢拒絕。愛情的不幸使詩人最終以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也結束了他不幸的愛情。

羅伯特的演講大受歡迎,不時被聽眾的掌聲打斷。
  蓋瑞怎麼也沒想到,自殺居然還有這麼高深的理論,而且是一套一套的。他真是大開眼界了。(待續)

              03/04/09

3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xqw63 2009-3-5 13:52
看來,自殺的都是舞文弄墨的文人,也確實,因為在一種自我囹圄的氛圍里難以自拔,很容易出現這樣的念頭
回復 homepeace 2009-3-5 13:52
開眼界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12-24 10:5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