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獵犬
紀洞天。
中國有四大國粹:中醫中藥、水墨畫書法、武術、京劇。中醫中藥、水墨畫書法、武術都有數千年的歷史了。戰國到秦漢時,中國就有了中醫藥的偉大著作《黃帝內經》。武術起源於炎黃時代,當時的蚩尤戲就是一種具有賜、拿、打、摔、抵等多種方法的徒手搏鬥.,而水墨畫書法則起源於原始社會的彩陶藝術。有趣的是,京劇從誕生至今才不過二百多年的歷史,卻也能成為中國的四大國粹之一,原因何在呢?應當承認,慈禧太的一手推動是功不可沒的。
慈禧太后還是咸豐皇帝的妃子時就酷愛京劇了,等到她大權在握時,她作為京劇的最主要的推手便使京劇達到了鼎盛的階段。
慈禧太后在宮中成立了由小太監組成的戲曲組織「普天同慶」科班,其成員小德全就是因為才藝雙全而飛黃騰達,當上了太監總管,此外,她還下令大批的京劇演員進宮承差了。
慈禧太后迷上京戲,光緒皇帝也是個超級戲迷,他經常將京劇名角譚鑫培、王瑤卿請到宮中演戲,有時他本人也粉墨登場充當票友,而且他還是京、昆、腔的多面手。愛屋及烏,光緒皇帝更喜歡京劇的司鼓打鑼,他特地向司鼓大師沈寶鈞請教學打鼓,向打鑼名師吳永明學打大鑼。
有一回,有個打鼓師偷懶少打了個鼓點(行話叫「核桃」)光緒皇帝立即發現,便叫道,停,怎麼回事?少了個核桃?光緒皇帝笑了,說,三國時的儒將周瑜風度翩翩的美男子,他和將領們商議軍事時也會請江南歌伎在一旁彈琴。歌伎們為了讓周瑜能回眸一瞥,便故意彈錯曲子,周瑜聽到后都會回頭一顧,誰又彈錯了?難道你們也是故意的嗎?嚇得那個打鼓師趕緊重打。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當時的朝廷的王公大臣幾乎是人人都迷上京劇,達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有一回,慶親王為福晉祝壽,請來了名角譚鑫培。譚鑫培居然問慶親王,我在戲台上可是演過皇帝的,今兒你讓哪個大臣給我磕頭啊?這時,正好,那桐來了,他一見譚鑫培立即笑臉相迎,雙膝跪下給譚鑫培磕頭,請譚老闆賞個臉。那桐是軍機大臣,相當於宰相,軍國大事都是在軍機處商議后才奏請皇帝和太后批准的。達官貴人對戲子必恭必敬的態度,充分顯示了戲子的地位之高。
有一天,慈禧太后看戲,她點了《十八扯》。那是名角候俊德被召入宮供奉后的保留節目,臨入座時,候俊德的弔場詞便念道,你看我為假皇帝尚能夠有座,他那真皇帝卻天天侍立,何曾坐過?這話是有所指的。由於當時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結怨,每次看戲,慈禧太后自已坐在後堂中,卻讓光緒皇帝立於一則,形同僕人。如今候俊德為光緒皇帝鳴不平,慈禧太後為了掩住眾人的口,打那以後,她才讓光緒皇帝能夠坐下看戲。候俊德巧諷慈禧太后,使她欲怒無從,欲責無由,戲曲界都盛讚候俊德有古孟優之風。其實,慈禧太后雖然沒有怒形於色,早在心頭記下了候俊德一筆帳,她在尋找秋後算帳的最佳機會。
那年,光緒皇帝慶壽,慈禧太后替他點了兩齣戲,一是《造白袍》(《連營寨》)候俊德扮演劉備,當他看到全堂行頭從桌圍到椅被是清一色的素白,不由地愣住了,慶壽怎能點這樣的戲?這是紅事白辦啊!第二齣戲是《白帝城》,候俊德還是扮演劉備。候俊德實在為光緒皇帝打抱不平,他特地自已追加了唱詞,當劉永、劉理上場時,劉備唱道,二皇兒。劉永、劉理同曰,父王。劉備唱道,汝兄弟,莫懦弱,要剛強。劉、劉理只好唱道,遵命。這明顯是在給光緒皇帝打氣嘛,慈禧太后一聽,氣得青筋直跳,但她還是強忍住沒有當場發作。
當時,在宮殿內演出,規矩甚嚴。有一回,候俊山唱《玉堂春》,戲中有句唱詞是,「我好比羊入虎口有去無還,」 慈禧太后聽了大怒,下令將他驅逐出宮。候俊山大惑不解,後來才懂得他犯了禁,因為慈禧太后正好屬羊。候俊德加了唱詞,還指桑罵槐,能有好果子吃嗎?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老佛爺心可毒著哩。
話分兩枝,俺來說說狗。在人類社會中,狗的地位是任何其他動物不能望其項背的。早在周代宮廷里就設有「犬人職」,並有「狗監」,專門負責管理養狗的事務,可見狗之受重視。到了清朝康熙至乾隆帝,靈狗也倍受寵愛。當時的皇家畫師、義大利人郎世寧奉聖旨畫就的《駿犬圖》,採用一種擬人性手法,形神兼備,動物體態栩栩如生,給人一種高貴、溫馨的天然生趣感。此畫至今還收藏在故宮博物院,列為國家級文物。雍正皇帝曾養有10條洋種獵犬,他叫宮廷西洋畫師艾啟蒙畫的10幅《駿犬圖》,至今仍在故宮博物院收藏。溥儀在1924年被驅逐出宮前,也養過100 多條名犬。溥儀為了維持皇家的尊嚴,並不帶愛犬進入他居住的養心殿。溥儀喜歡大型狼狗。他的淑妃文綉則喜歡小型犬。《清史稿·職官志》記載,專為皇家服務的內務府下設養狗處,「處長」由大內侍衛擔任。在皇宮東華門內設有內狗房,佔用19間房屋,在東華門外的南池子路西設有外狗房,佔用15間房屋。狗房首領是兩名八品太監。好,別的不說,俺來說說慈禧太后的愛犬。慈禧太后也喜歡養犬,她給愛犬取名為哮天。二郎神廟又稱為狗神廟,他的那隻靈犬就叫哮天犬。這天,慈禧太后正在逗哮天犬玩樂,她讓哮天犬尋找宮女藏匿的珠寶,想不到不論宮女收藏的多麼巧妙,哮天犬總能嗅出來。真是神了,不愧是靈犬。突然,慈禧太后靈機一動有了報復的妙計。
到了慈禧太後生日的前幾天,慈禧太后讓太監通知戲班子,生日那天要上演《假巡按》,並且特別指定候俊德要扮演假巡按楊傳。《假巡按》這齣戲說的是,被刑部衙門革職的公差楊傳、李乙在離京途中,聽說楊州肖太師和地方官吏陷害楊振達、文溪明,又得知新任巡按陳魁轉道回鄉完婚。於是,他們趁機制假印,喬裝成巡按和差役到楊州平反冤案,肖太師大為震驚,等陳魁趕到時,真假巡按難辨,雙方定於次日當堂煉印。楊、李定計慌報后衙失火,趁亂用假印換成真印,使得真巡按變成了假巡按。演出之前,慈禧太后讓李蓮英交給戲班主兩顆玉璽,一顆是傳國玉璽,另一顆是假玉璽,讓他們作為煉印的道具。戲班主嚇得雙手發抖,說,這傳國玉璽可是無價之寶,怎能用來當道具?李蓮英說,這是老佛爺吩咐的,說行就行,不行也得行,你想抗旨嗎?戲班主慌忙點頭答應,是,是,一切照辦。演出后,慈禧太后讓李蓮英收回傳國玉璽,誰知李蓮英看了玉璽卻大叫了起來,這不是傳國玉璽,這是假的!這還得了,假戲真做,傳國玉璽卻被調包了。慈禧太后一聽,勃然大怒,下令戲班子的人一個也不準離宮,並讓太監牽來哮天犬。慈禧太后說: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傳國玉璽沒了,印匣子不是還嗎,把印匣子讓哮天嗅一嗅,我就不信找不出來。戲子們個個人心惶惶,不知會有什麼樣的大難臨頭。搜查的結果,哮天犬從候俊德的戲服衣袋裡嗅出了傳國玉璽,候俊德傻眼了。慈禧太后冷笑道,好啊,假巡按偷了真玉璽,這回我看你這個還有什麼話要說?候俊德叫道,老佛爺,我絕對沒有偷傳國玉璽,是有人陷害我,我比竇娥還冤啊!慈禧太后說,你有冤就到閻王殿去申訴吧。光緒皇帝也替候俊德求情,皇阿爸,朕以為候俊德確實是冤枉的,一定是有人裁了贓。慈禧太后怒斥,你怎麼知道他是冤枉的,難道哮天犬的鼻子失靈了?慈禧太后兩眼閃出怒光,光緒皇帝彷彿被螫了一下,已到了嘴邊的話又強咽了下去。
四歲的光緒能當上皇帝完全是由慈禧太后一手操縱,導演的。同治皇帝死後,誰來即位?這個難題考驗著慈禧太后的政治智慧。按祖制,乾隆定下的輩份是「永、綿、奕、載」,道光又續接四字「溥、毓、恆、啟」,同治叫載淳,他死後,理應由「溥」字輩來繼承,道光有個長孫叫溥倫,十七歲,如果讓他當皇帝,最晚十八歲就得親政了,那麼一來「太后垂簾聽政」豈不落空。於是,慈禧太后宣布,醇親王奕譞的兒子載湉過繼給咸豐當兒子。這麼一來,慈禧太后是一箭三雕,首先改變了父死子繼的祖制;其次,改變了皇位繼承程序的祖制,首次由太後來作出決定;再者,改變了幼帝由大臣來輔政的祖制,把權力完全抓到太后的手中,而且是二十九個大臣無一人反對。不得不佩服慈禧太后的老謀深算。
光緒皇帝一向是慈禧太後手中的提線木偶,可慈禧太后又偏要讓人們感覺到光緒皇帝是完全可以自已當家作主的。光緒十三年冬天,因為明年將舉行光緒大婚,所以在體和殿舉行了選后儀式。備選的五名少女被太監引領入內 ,依次排列。她們是:慈禧太后的侄女那拉氏、江西巡撫德馨的兩個女兒、禮部侍郎長敘的兩個女兒。作為定選的信物是:選定為皇后的,贈予鑲玉如意;選中為貴妃的,贈予紅繡花荷包。慈禧太后對光緒皇帝說,皇帝,這事你自已作主,合意的你就授予如意。光緒皇帝說,還是皇阿爸作主吧,子臣不能作主。但慈禧太后執意要光緒皇帝自已決定,可是當光緒皇帝看中德馨的長女想把如意授予她時,慈禧太后卻在後面大喝一聲,皇帝!光緒皇帝回過身來,只見慈禧太后示意他將如意授予太后的侄女,光緒皇帝只好不情願地照辦了,慈禧太后侄女成了隆裕皇后。慈禧太后料知如果讓光緒皇帝再選妃子,德馨的長女肯定會中選,日後定會奪隆裕之寵,於是,她乾脆示意榮壽公主將荷包遞給長敘兩女,也就是瑾妃和珍妃。光緒皇帝無可奈何地選定了一后和二妃,名義上還是他自已相中的。選后妃是如此,看戲更是如此而已,身為皇帝的光緒不但受盡羞辱,而且還要遭到打擊,他在慈禧太后的跟前從來就沒有直起過脊梁骨。
候俊德知道是慈禧太後設下圈套報復他,這回自已是死定了,便也不再喊冤叫屈而是高昂起頭顱,高聲喊道,陛下,我走了,你莫懦弱,要剛強,你莫懦弱,要剛強!光緒皇帝目睹這一切又能說什麼呢?面對慈禧太后的淫威,他只能是神情更加的黯然了。
02/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