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佳的活法
紀洞天
凡事都有最佳,人們也都喜歡尋求最佳。
刷牙的最佳時間應在每次進食后三分鐘內。
最佳午睡時間是從午後一點左右開始。
吃水果的最佳時間是飯前一小時最為有益。
鍛煉的最佳時間均以下午或接近黃昏時分最佳。
散步的最佳時間為飯後45分鐘。
一天洗澡的最佳時間是在睡前一至二小時。
睡眠的最佳時間以晚上十點至十一點為最佳。
也許有人會說,你說的這些都是日常瑣事,能不能說點大的,比如人生的最佳活法是什麼?
好吧,我們就來說說人生的最佳活法是什麼。
大家知道,每個人從童年開始就做自已最喜歡做的事。有的人愛唱歌、有的人愛運動、有的人愛寫作、有的人愛搞發明創造。
有的人是戲迷、有的人是書迷、有的人是舞迷、有的人是棋迷。形形色色,五花八門。難怪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用催,不用逼,你自已會全力以赴地去做。這就是人生最佳活法的第一條:做自已最喜歡做的事情。能做到這一條,你就實現了人生最佳活法的50%。
我也想隨心所欲地做自已最喜歡做的事情,可是談何容易,我得上班,我得幹活,我得養家糊口,我得挑起生活的重擔,沒有賺錢,我和全家老小去喝西北風?我又不是比爾-蓋茨,錢多得花不完。說得對,這就牽涉到人生最佳活法的第二條了:靠所做的事就足以賺錢謀生。這是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你愛寫作,好,你靠賣文就足以為生了。你愛唱歌,你成為流行歌手,只要登台高歌就吃穿不愁了。你愛搞發明,你的專利收入就足以維持生計。
你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這談何容易?是的,確實是不容易。
愛因斯坦是個高智商的超級天才,他也渴望整日天馬行空地浮想聯翩,有所發明,有所創造。可是他為了實現夢想還是不得不當一名小職員,到瑞士聯邦機構專利局去干「苦力」。
著名作家卡夫卡熱愛寫作,才華橫溢,然而他25歲就到布拉格波希米亞王國工人意外事故保險所工作,一干就是14年。
被譽為「歐洲現代主義的核心人物」的費爾南多·佩索阿這位助理會計師不得不與他討厭的數目字打交道,靠那點薪水來幫助自已從事文學創作。
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為了補貼家用,通過朋友幫助,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圖書館的分館擔任一等助理,不得不每天從事枯燥乏味的編目工作。
為了有一天能全日制地做自已最喜歡做的事情,他們只好暫時地從事自已不喜歡做的工作。他們採取迂迴的戰術,不斷地蓄積力量,「花開花落終有時,蓄芳待來年」,等到有一天,化蛹為蝶的日子來到了,他們便華麗地轉身,實現了自已的夢想。
超級天才尚且需要如此,更何況一般的人。除此之處,難道還有捷徑可走?
01/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