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蘇東坡"赤壁懷古"的詞而想起的
日前,重讀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很有感觸.我很喜歡蘇軾的詞.尤其這一首,更是氣勢磅礴,迴腸盪氣,令人不禁與作者一起感慨:'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酎江月".
由赤壁之戰,就想起周公瑾,少年英俊,意氣風發,運籌帷幄,借著天公的東風,以五萬兵力用火攻,橫掃曹操號稱八十萬大軍,叱吒風雲,驚心動魄.從此,在青史上留下了英名.不想,赤壁戰後,公瑾孔明各為其主,結下了瑜亮情結.進而,諸葛亮用計三氣周瑜,至周瑜時而口吐鮮血,時而金瘡崩裂,時而昏厥在地.最後,竟氣絕而亡,臨死前,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 死時,年僅三十六歲.
前幾天,到書店去買了易中天的<品三國>,他說,歷史上周瑜不是氣死的.在偶爾的一次機會中,我直接問易中天老師,周瑜死於何病,他回答說:「周瑜死於血吸蟲病」。對於這一點,我不能苟同,因為,眾所周知,血吸蟲病發展到吐血,那一定是肝硬化的門脈高壓症引起的,怎麼可能還會揮兵千萬,統帥三軍,贏得震撼歷史的赤壁之戰的勝利啊!今天,我無意也無能力去探討歷史的史實,只是根據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的故事來談周瑜的死吧!
在小學四年級時,我就開始讀三國了.那時,因年齡小,讀時只追求故事情節,對書中的爭爭鬥斗全然不懂,只知道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周瑜,他是我崇拜的英雄.在以後的很長時間裡,我都不喜歡諸葛亮,因為他氣死了周瑜.雖說他有很多優點,譬如說,忠心耿耿,譬如說,足智多謀.
以後,我讀了一些醫書,有西醫的,也有中醫的,才逐漸明白,周瑜真是氣死的.他急躁易怒,不懂豁達,不知忍讓,以至急火攻心,氣絕身亡.中醫理論認為,肺屬金,肝屬木,金本克木,但怒火傷肝,木火太旺,而反侮金,導致口吐鮮血.肝火上炎,又必化風,就不省人事,昏絕倒地.
<勸忍百箴>中怒之忍說:"怒為東方之情而陰膩之氣,裂人心之大和,若火焰之不撲,期燎原之可畏."故大凡成大事者,都需忍怒.韓信忍於襠下,則受拜將之榮;張良忍於取履,終有封侯之尊;越王卧薪嘗膽,才能重建基業.如果周郎能象他們一樣,那三國演義的故事豈不要改寫了?所以,凡事忍為上,否則會小不忍則亂大謀.周公瑾不能忍怒,才活活被氣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