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姐的日誌:看奧運 想起在市少年業餘體校訓練的日子
看2012年倫敦奧運,當孫揚,葉詩文,焦劉洋等以打破世界和奧運紀錄站在了一直為歐美國家所壟斷獎牌的泳壇獎牌榜的榜首之中時,當吳敏霞以無與倫比的完美跳水動作登上世界跳水頂峰的一刻,當五金王鄒凱,創造歷史,成為中國奧運史上第一人的瞬間,世界震撼了,我們感動了。他/她們和其他的中國奧運軍團體育健兒就象燦爛的焰火,燃燒著自己,傾瀉出瞬間的輝煌,創造了中華民族體育文化史的新的巔峰,留下了永恆的光輝.而他們的艱辛付出,一般人是體會不到的,所謂"場上一秒鐘,場下十年功".這讓我想起了很久以前,我在市少年業餘體校訓練的日子.本來事隔很久,早已忘卻.不料,看了一些西方媒體和一些職業反中者對他們的抹黑,勾起了我對那一段日子點點滴滴的回憶.
剛進初中,就與同班的二位同學,一起參加了校乒乓球隊和體操隊的活動.不久,我們三人被學校選送到市少年業餘體校去訓練.學校也只有這三個名額,我們三人同年同月生,同住一個院,從幼兒園開始就在一起玩.其中一位,還是我多年的同桌.那一年去體校時,我們剛過十二歲生日.
進了體校,平時,每周訓練三個下午,一個下午好象是二個小時的訓練課.到了訓練時間的日子,下午上完二節課,我們三人就拿了體操鞋和體操服,小跑步到體校.然後,就開始訓練課了.在運動場,在體操房,每一次的訓練,我們的運動量都很大,每一次的訓練,我們的體力消耗也很多.每一次的訓練,我們都是揮汗如雨,汗流浹背...訓練結束時,天已經黑了,第二天還要早起去上學。平時,我們一起跑步上學.放學時,在回家的路上,我們把人行道當作平衡木,跑跳翻滾,也是樂在其中.當然,那時我們居住的古城,街上沒有很多人.
到了寒假和暑假,就是住校集訓的時間,全年約一個多月的時間.自己交伙食費,體校發一些伙食津貼.少年女子體操班約二十多人,住一間大房間.宿舍在體育場的附近,聽說體育場在解放前是刑場,夜裡,有時會聽到一些奇怪的聲音.雖然這麼多人住一間房,晚上還是有點害怕.
訓練時間要求很嚴格,連上街都要請假,再說,也沒時間外出,周日休息可回家.我們清晨起床,晨間跑步至少1000公尺,當然,有時間多,還可以去打籃球和打乒乓球,練耐力和體力.早餐后,就開始正式訓練.練基本技能,練基本動作.然後,練難度動作,練各個項目的全套動作.由易入難,翻滾跑跳蹦,一個難度動作,一遍一遍的練;一套規定動作,成天成天的練.多少次的摔跌,已經記不清了,也不知道流了多少汗,也不知道身上有多少傷...
在集訓期間的午睡后是自由練習,也可以是自由活動,晚上是夜自習時間,可以看書,寫日記等.我寫日記的習慣,就是從那時養成的.記得有一天下午,我們三人未請假,就出去看電影.回來后,教練找我們談話,還要寫書面檢查.生平沒寫過檢查,很緊張.由我執筆,一式三份,各人簽名,交給教練,才算了事.當時心裡很煩悶,把此事記在日記里,心情就好多了,我才發現記日記還可以抒發情緒.(呵呵!現在可以寫博客日誌了,那時候還沒有電腦和網際網路)。後來,我的許多本日記和我得到的運動會比賽的獎章,以及等級運動員和等級裁判員的證章都在以後的不斷搬家時丟掉了。.我以為這些往事也已隨風而逝,那知道,這次看奧運,中國奧運軍團如此出色的表現,甚至創造了世界體壇的歷史,但還是招來了那些酸葡萄者的指手畫腳,無理指責,雜訊不斷,才發現這些記憶並不如煙,仍沉澱在心的底層.
經過二年多的市少年業餘體校的訓練,我們已能完成相當於省體操隊難度的少年級一組標準動作,為學校贏得了榮譽,以後也多次贏得了市和學校體育比賽的獎牌,雖然,後來,業餘體校希望我們轉體校,成為專業運動員,但是我們三人都沒有選擇走這條路,(以後,我們三人都考上了不同地區的醫學院校),但是在訓練中潛移默化養成的性格,讓我因此能直視今後人生道路上的坎坷,也讓我坦然面對今後生活中的各種傷痛,身體的,心靈的.那時候,我們才十二,三歲.
我快樂的無憂無慮的少年時代,卻又有點沉重的少年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