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曾經到雲南昆明旅遊,在景點大觀樓讀到一幅歷來被譽為180字的《天下第一長聯》,本想貼在這裡,但看到前不久有一村友已貼出來,所以不再重複。直到今天讀到一文,談起:迄今為止,已發現的超過180字的長聯不下十副,清末鍾雲舫題的四川成都崇麗閣長聯就是其中一副。
崇麗閣有兩幅對聯全國聞名,稱得上是對聯中的精品。其中一副對聯長達212字,以景達情,說古論今,全聯一氣呵成,氣吞山河。此聯出自清代長聯怪傑鍾雲舫之手,他曾在江津的臨江樓撰寫了長達1612個字的長聯至今也是全國第一長聯。據說,當時鐘雲舫因告發貪官,反而被打入監牢,特撰此長聯抒發心中的不平之氣。現將此精品長聯貼於下,期與愛好對聯的村友分享:
上聯:
幾層樓,獨撐東面峰,統近水遙山,供張畫譜,聚蔥嶺雪,散白河煙,烘丹景霞,染青衣霧。時而詩人弔古,時而猛士籌邊。最可憐花芯飄零,早埋了春閨寶鏡,枇杷寂寞,空留著綠野香墳。對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總貪送醉夢鄉中。試從絕頂高呼:問問問,這半江月誰家之物?
下聯:
千年事,屢換西川局,盡鴻篇巨製,裝演英雄,躍崗上龍,殉坡前鳳,卧關下虎,鳴井底蛙。忽然鐵馬金戈,忽然銀笙玉笛,倒不若長歌短賦,拋撒寫綺恨閑愁;曲檻迴廊,消受得好風好雨。嗟予蹙蹙,四海無歸。跳死猢猻,終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樓附首:看看看,那一塊雲是我的天?
(譯文)
高高江樓,獨立雲表,穩如泰山,支持著東面的群峰,統領著遠近的山水,展示出古往今來千百幅畫卷:聚集著蔥嶺的冰雪,瀰漫著白河的烽煙,烘托著丹景山的彩霞,點染著青衣江的青露。在這裡時而詩人弔古,時而猛士籌邊。最可憐的是美人零落,早早的埋葬了春閨紅顏。還有這寂寞冷淡的枇杷門巷,空留著一片綠野,半丘青冢。面對這變幻莫測的人生,新潮洶湧,百感交集。可笑人是——這憨蝴蝶的夢幻,總是沒有盡頭。試從高樓絕頂呼喚,問一問這半江明月終究屬於誰家?
千百年來,巴山蜀水不知換了多少主人,多少轟轟烈烈的巨著,描述著無數的英雄:名垂青史的諸葛亮,遺憾百代的龐士元,稱雄一時的李特李雄,稱帝一時的公孫子陽。一會兒金戈鐵馬,遍地狼煙;一會兒銀笙玉笛,舞女歌宴,何曾有什麼真正的安寧平靜,倒不如在詩詞歌賦中去派遣那些無謂的煩惱,曲欄迴廊里去享受這和風細雨。可嘆我局促緊迫,在這樣大的世界里,竟沒有我一小塊天地,又象那可笑的猴子,始終跳不出天地的牢籠。且讓我在高樓上俯瞰這波中的雲影,看看究竟哪一塊是我的青天!
(說明)
這是清末鍾雲舫為崇麗閣撰寫的楹聯。聯末有序文說:江津鍾雲舫,以控縣吏貪墨,不得直,題此抒憤。
這幅對聯,自始至終緊緊圍繞望江樓構思,每一轉折,都立足於崇雲閣這一特定的位置。同時又能展開想象,說古道今,放開手筆,嘻笑怒罵,盡情傾吐了作者的一腔憤懣,具有強烈的激情和非凡的藝術感染力。「憤怒出詩人」的哲理在這幅對聯及其作者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後來,此聯為四川總督岑春煊所知,深感其才,將他營救出獄。鍾雲舫出獄后揮書刻木,將此長聯懸掛於崇麗閣之上,遂傳誦一時,至今仍風采不減。
崇麗閣還有一副奇聯,據說是清代的一位江南才子,一天登上望江樓,看到沿江景色美不勝收,一時興起,寫下了上聯,頓時稱絕,於是沉醉於上聯的意景里,下聯怎麼也寫不稱意,只得報憾將上聯書於望江樓上。一百多年來,吸引了千千萬萬的讀書人前來應對,都不能如意。 上聯是:「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樓千古,江流千古。」 這讓人心醉的下聯,何時才能有絕對?
有興趣的村友,你能不能對出這副絕對的下聯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