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個永遠的話題。最近木耳兄與小蜻蜓也談了。還讀了不少廢止的言論。有人說我耳朵皮軟,自己則褒以「兼聽則明」。沒有人會胡言亂語,都有一定道理,但該怎麼做呢?尤其在政府的層面。
目前的中醫教育走向,基本上是廢醫存葯的局面。中醫在醫院裡與西醫無異,只是最後開中藥而已。學校里中藥成分的研究搞的熱火朝天,中央投入大量經費,想建立質譜庫,讓每味葯都有其相應「指紋」(用HPLC分析). 我全力支持這方針。但走下去將如何呢?答案也在眼前。這應是一部分,一個重要的部分,但不是全部。
我也害怕那些神醫,但民間確有不少缺乏西醫知識而治病經驗豐富的臨床實踐家(姑且用此稱呼)。發掘這一部分的正面材料,不必什麼都套上循證醫學的帽子,不要事事都以分子結構,受體,免疫來解釋。人們對醫學的了解還在比較膚淺的階段。留在那裡慢慢搗鼓。這部分研究人員最好別學西醫,否則又變味了。
中醫大學不少老教師(已凋零)屬於此類人物,(不是56年後進校的,他們不錯,但西醫化了)搶救這些財富,再加上中藥傳統加工。這條腿不能廢。經費不是問題,問題在決心。想當年我們搞到幾萬元經費嘴巴都笑歪了,現在課題經費都以千萬計。這部分應是中醫研究院的責任。是下決心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