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武康路

作者:fanlaifuqu  於 2016-7-7 22:3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隨筆|通用分類:回國記錄|已有27評論

這兩天忙於玩,高潮過去了,靜下來!
看看村裡熱點話題挺多的,我好像沒什麼特別的見解,評語里一丁半點的說了些,還是再回到我的「上海」吧!
自從日本鬼子把城裡(上海人稱老南市區為城裡)的老家炸了,就搬去了楊浦。姨媽家住淮海路,吳興路,小時候常去,甚至住上一段,尤其政治上不穩定時,像「解放」上海的戰爭時,二六轟炸時等。那是大洋房,大概總有個上千平米吧。現在還在,他們都去世了,後代算撈著了。
那時常去武康路玩,特別喜歡那環境。那幢與紐約時代廣場附近的一個建築有點相像的武康大樓算是歷史性的建築了!

坐上地鐵,到那個地段。出站一看,哇,新建築不少!


過去沒幾步,看到一位老同學的家,老爸是名醫!

再順著湖南路繞一圈,也是很多演員,名人出沒的地方。

老建築都保存得不錯,還有個老房子藝術中心,很好的地方,免費參觀,卻無人問津。

裡面轉轉!

環境幽靜,欣賞一下!學建築的一定更喜歡!


即使牆上的照片,也令人神往!

這傢伙村裡坐過的不多吧?

再沿路走幾步。

可能都是國家財產了,誰買得起,住得起啊!

到了武康大樓了。老名字放回去了:諾曼底大樓!

她的能遮風擋雨的長廊也是美麗又實用的!

瞧那幼兒園的氣派,不知都是些什麼人的孩子。然後再沿淮海路逛過去!

就這麼一直逛到人民廣場。

夏日炎炎啊!回去吧!



2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27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0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7 個評論)

回復 徐福男兒 2016-7-7 22:46
下次回去,一定要按照翻老佳文的指引慢悠悠地逛一次。
回復 fanlaifuqu 2016-7-7 22:53
徐福男兒: 下次回去,一定要按照翻老佳文的指引慢悠悠地逛一次。
有條件在那裡住一陣,才5-10萬一個月!
回復 徐福男兒 2016-7-7 22:59
fanlaifuqu: 有條件在那裡住一陣,才5-10萬一個月!
住就免了,省下銀子吃好吃的。 武康大樓居然還在,我們那個時候逛淮海路,就是從武康大樓開始,一路往東走。
回復 【小蟲攝影】 2016-7-7 23:56
懷舊情懷,老建築有特色。以前我舅舅住在那邊,去過。謝謝分享,您又去上海了嗎?
回復 fanlaifuqu 2016-7-7 23:59
【小蟲攝影】: 懷舊情懷,老建築有特色。以前我舅舅住在那邊,去過。謝謝分享,您又去上海了嗎?
沒有,再過些日子!
回復 十路 2016-7-8 00:11
藝術館內人不多。
回復 fanlaifuqu 2016-7-8 00:16
十路: 藝術館內人不多。
曲高和寡!
回復 jc0473 2016-7-8 00:57
俺就熟悉武定路那嘎達,北京路石門二路周邊
回復 總裁判 2016-7-8 01:00
情調源於民國時代氣氛。
回復 泥城酒徒 2016-7-8 01:09
黃包車坐過,高高在上。
回復 【小蟲攝影】 2016-7-8 01:27
黃包車我小時候坐過,4個小孩子擠著坐,那時候我們住在淮海路,表弟去年已經去世,恍如隔世了。。。
回復 穿鞋的蜻蜓 2016-7-8 02:36
上海如同紐約,處處是景,處處有名,第一張真的和曼哈頓的一兩棟建築很像:)
回復 異域堂 2016-7-8 03:04
這就是中國最早開洋葷的地方?!
回復 嫣蝶 2016-7-8 03:33
去年剛去過,去看望中學老師。她住在徐匯區少年宮這條弄堂里與武康大樓隔街相望。但是老洋房已陳舊不堪,房價卻是價值連城。
回復 xu3331 2016-7-8 08:01
第一幅畫令我回憶兒時去過的徐家匯一帶,那幢大樓下的有軌電車。電車是瑞士進口的,製作的很精巧,行駛穩當。似乎今天在北美,所見電車也不過如此。那地方處處法國梧桐,綠樹成蔭,十分安靜,間或傳出一二聲鋼琴,令人嚮往。共產黨繼承中華文化的落後部分 : 熱鬧。
後來所謂文化大革命,更其鬧的不可開交。
回復 fanlaifuqu 2016-7-8 08:22
xu3331: 第一幅畫令我回憶兒時去過的徐家匯一帶,那幢大樓下的有軌電車。電車是瑞士進口的,製作的很精巧,行駛穩當。似乎今天在北美,所見電車也不過如此。那地方處處法
所以我一直對「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很不解,你們見過舊中國嗎?
回復 越界築路 2016-7-8 08:42
謝謝儂。拜讀儂文章,常常想起小辰光事體:落雨天, 洋傘勿帶, 逃到九層樓下面躲雨。
回復 fanlaifuqu 2016-7-8 08:44
越界築路: 謝謝儂。拜讀儂文章,常常想起小辰光事體:落雨天, 洋傘勿帶, 逃到九層樓下面躲雨。
那時叫福開森路!
回復 xu3331 2016-7-8 09:36
之所以記住這第一幅的樓,因為並非方方正正的。後來49 年後造的索性統統火柴盒。
歐洲許多城市,建築與此類似。十字路口反而少見了。
回復 ala 2016-7-8 09:50
出國前的家就在武康路,照片里有些地方非常熟悉,看到小時候在那裡開小小班房子。現在這些中小學同學還能在微信上面相聚,可是還住在原地的人已經非常少了。一次回去舊地重遊,感到原來十字路口都有了紅淥燈,來來往往的人也多了。那個高大上的展覽廳,在讀小學的時候,我們拿著小板凳在裡面開大會,髒兮兮的十分破爛,現在修好了真的是今非昔比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05:0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