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了!紐約的情況大家明白,昨天還沒網路,今天剛有,就迫不及待地上了。馮鞏每次上春晚的那句就是我現在要說的:想死你們啦!這次回國,主要是去貴州看看,而三都,周覃又是最想去的地方。
周覃認識自己的人已不多了,有一位原食品公司的朋友(已去世),他有個女兒尚記得我,堅持要我們一行去她家吃飯,恭敬不如從命。她家住在周覃街上,就是原來的區政府所在地,現在稱為周覃鎮,四十多年前,我與老婆帶著一歲的女兒來到了這裡,開始了我們的人生一段重要的歷程。這是她準備的午飯,火鍋這老習慣還是沒變。


周覃像上海,北京,貴陽,都勻與三都一樣,這幾十年的改變太巨大了,我想找的小河,水井都沒如願,萬幸的是我們曾住過的兩處房子還在。看看吧!
這是剛到的那天,安排我們住進的那間房。我在後牆開了個洞,可以倒些污水,包括半夜的尿液,後來別人有些閑話。

這是後來新沏的住房,前後兩間,臨街還有個院子,大家都搭個廚房。已被廢棄,幸虧還沒拆除。

衛生院的門口已今非昔比,很像樣的建築,與院長,醫生們合影,還有一位老同事在,他下個月退休,真不容易。從業務水平來說,當年有十來個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有專職化驗,X 光師,開展多類手術,如今已沒有大學畢業的醫師了。一位以前的朋友,當初是護士,估計後來拿到高級職稱了,退休工資4千多,不錯。
再去兒子,女兒讀過書的學校看看吧。

新建築很高大,整潔。

再看看兒女當年的校舍,依然保存在學校里。

當孩子們圍著我喊爺爺時,眼淚忍不住了!
從校長處了解到不少信息:國家對農村(應是全國一樣的政策吧)實行九年義務教育,還包括免費的午餐,所以除了家裡有特別變故外,初中畢業,不是太難。學前教育和高中問題較多,需要支持。考入大學后,生活也會遇到很多難關。隨遷與留守是新名詞,牽涉到太多太多的層面,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學校老師的工資約2000-4000,應算可以的了,校長自己3000多。這些孩子眼界的寬闊當然不如大城市的,所以我想英語學習是個積極因素。談起這個,校長不由嘆了口氣,師資不足,孩子們除了背背書上的句子外,學不到多少真才實學。上廁所前,校長一再讓我有思想準備,我沖他笑笑:我不就是從這兒出去的嗎?放心吧!

真正的農村風貌依舊。

原來衛生院的老朋友都走散了,全國各地,乃至世界,但多數還在黔南,三都。就趕去三都會會大家。
席間談到往事,一起懷念蹉跎歲月,不少已離我們而去。無論是鄉里,還是縣城,大家給我的感覺都很富有,口頭常說的一句:錢不是問題!
與三都民中石校長談得多些,他很開放,沒幾句便說到英語教育這個話題,他說這是他的心結所在,苦於無計可施。我談了我的想法,回去后組織力量,來這裡搞個師資培訓班,著重於常用的口語交談,不是多選題的考試。熟悉美國也是內容之一。我們共同努力,先訂規劃。這事可能比捐些錢更實在些。

在周覃小學還看到「校友風采」的壁報,女兒,兒子,想寫寫什麼送過去嗎?
剛回來,想說的太多了,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