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菊黃蟹肥,又到了吃陽澄湖大閘蟹的季節了。小時候不見得常吃大閘蟹,但也不覺得是件怎麼大事,也不太講究非得上陽澄湖的。性子急,對這門高雅的享受不像有些粉絲那麼鐘意。吐在桌面上的蟹殼常被媽媽說:(財股啊財股)罪過呀罪過!因太多的肉還在殼上留著。
但那米醋里放薑絲,再一點點糖的香味還是很誘人的。小時候吃蟹打兩分錢的米醋,當時好像不吃鎮江醋,更不知道有山西醋。
九雌十雄是關鍵,但我的感覺到了十月(陰曆)也還是雌的好吃,我愛吃那蟹黃。現在知道那膽固醇特高。大學時常下鄉勞動,秋收應時,可下田,溝河去捕魚捉蟹,河岸上蟹洞里,管它大小,一盆盆扛回來清水一煮,沒醋沒姜也吃得津津有味。
讀研究生時那些北京同學回家一定得帶些上海大閘蟹回去,我是老土地,上菜市場採購總得我出馬。紮緊了,不讓動,到了北京就不見瘦多少。
家姐最喜歡吃蟹,來美多年後得了許多過敏的毛病。一年回去吃蟹得了過敏性休克,差點出大事。後來回去看著別人吃比死還難受。我出個點子,先吃10毫克強的松,再吃蟹,果然沒事,經過精心設計的脫敏法,現在已不需先服它了。
今天又在NPR里聽到陽澄湖的大閘蟹了。老上海不如這些美國佬,講得頭頭是道。
1. 早就沒有陽澄湖的大閘蟹了。因水壩的建設,蟹的產卵活動改變了,陽澄湖裡不會生蟹了。所有的蟹都是別處移來的。現在的定義是在陽澄湖裡生活6個月便是陽澄湖的大閘蟹了。
2. 陽澄湖地區有管理部門專門發放經營的執照給當地蟹民,以示此乃正宗陽澄湖的大閘蟹。但幾乎誰都知道,其他地方人能弄到這樣的標記。後來又變成做假的標記。到今天人人都知道無法鑒別真假了。連出口到香港台灣的也保不住了。(香港台灣好這口的特多,也算風雅的標記)。早年紐約的華人超市,尤其緬街的金山,也有賣的。空運過來,好像20來元一磅吧。
不管它是否陽澄湖的大閘蟹,關鍵是現在個個蟹肥黃足(以前常會買的空殼的)。可見裡面有貓膩,起碼用了什麼「添加」的東東了,哪有個個都這麼好。所以太座改吃美國的青蟹了,純天然,無毒,無激素,無抗菌素!
NPR 對FAKE大加鞭笞。問題是現在人人都知道作假了,產品也漸漸被公眾接受了。這是悲劇的真正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