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去麗江的人都是沖著老房子、石橋、小溪和古老的納西文化去的,大家都抱著逃離俗世,找回寧靜的期望而來,將這裡設想成心靈的伊甸園。但事實上呢,這裡大多數地方並不寧靜,即使是在十二月的淡季,依然是遊客不斷,各條古老的小街里開滿了商鋪,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花花綠綠的商品和大甩賣的招牌讓這裡的商業氣息和周庄,七寶古鎮或是上海的七浦路有的一比。站在古城中心的四方街,你可以看到搖著小旗子的旅遊團操著各方的口音魚貫而入,讓我想起上海的新天地。
既然並不如人期望的那樣安靜,為什麼仍有人一再地回來,逗留半月甚至半年,有的索性辭了工作?麗江的寧靜其實在每個人的心裡,古城裡的人來自世界各地,每個人都是外來客,這裡的文化已經多元化,過客們懷著對古老的尊重和純樸的嚮往待人處世,從而建立和維護起了這種和諧的氛圍,並一一傳承下去。在我看來,麗江的魅力就在於此吧。
在麗江的日子裡,我破天荒地沒有還二價就在一家銀器店裡買下了一件首飾,雖然違背了我一向的購物準則,辜負了上海女人精明的「美名」,回來后還被朋友嘲笑花了個大價錢買了攤頭貨,不過卻因此和銀器店的老闆交上了朋友,他請我在店裡和他們一起吃飯還邀請我加入他們自發的社團去雨崩援助當地的貧困兒童。設想當時我若充分發揮了大刀闊斧的砍價功夫,估計就不會有後來的那段有趣對話,這個北方來的老闆會忙不迭地把我打發走。所以在我看來,旅途中對錢財的些許大氣還是會換來一些回報的。
在麗江,會有陌生人邀你同桌吃飯,海闊天空的一番聊天之後,因為覺得和你談得來就豪爽地買了全部的單,然後連姓名都不問就各自散去。設想在城市裡,我們怎會就這樣輕易地和陌生人一起吃飯,而不懷疑對方有什麼不良企圖或是往酒里下藥,換個角度來講,又有誰會這樣毫不算計地主動替人買單,當這冤大頭。
在咖啡屋裡坐著互不相識的北方人、南方人、中國人、外國人,只需一個微笑,一句友善的問候就可以開始一段融會各地風土人情,閑聞軼事的對話。碰到談得投機的,自然而然就相約去了瀘沽湖、虎跳峽或是香格里拉,倒也不大會懷疑會不會被人在半山路上坑了或是拐了。
走進了麗江,你可以選擇做個單純的遊客,或者融入這裡的生活。在我看來,似乎更多的人在嘗試放下盔甲,在這個沒有人認識的地方,嘗試做另一個自己,又或者說印證了對自己在以往城市中生活方式的懷疑和否定。這裡少了許多猜疑、隔膜,戒備的神經開始放鬆,而且說不清是誰先起的頭,就這樣像流感一樣將人內心隱藏壓抑許久的友善和大氣召喚出來再傳染開去。
在麗江常常想起,「小隱於野,中隱於市,大隱於朝」的說法,人的心靜了世界自然也就靜了。其實如果大家都有這種共識,何必千里迢迢奔往那古城去,哪裡都可以是麗江。如若我們可以在麗江的市集中既談論買與賣,又體會單純的人際關係,那麼理論上在上海或是北京也是可行的,只是,由誰來開這風氣的先河呢?

閑人瞎掰——如果在麗江:
煙花的咖啡吧,娃娃廣招人才,宜修特級翻譯兼婚介校長,媽媽咪攝影師兼導演,他二哥率領科技開發,醜女作家加白活大師,瓊花持弄的玫瑰園...,順便歸攏一群孩兒們,一起住進漁夫馳名天下的四合院旅店,那是多麼壯觀愜意的事情啊!
我們哪裡集合呢?呵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