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經費到休市,華裔何時分杯羹?
-----透過政府項目投標,看華裔企業弱勢
丹奇(2011年4月28日)
美國國會議員由自己的選區當選后,具有三重責任。第一,為所屬選區服務,第二,為所屬州服務,第三,為聯邦即全國服務。因此,他們每周一到周五在華盛頓上班,處理國家立法大事。周六到周日才回到所屬選區,看望選民,出席選區活動。他們在國會上班的內容很多,除了對國家大事討論立法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為所屬州或選區爭取聯邦經費。美國納稅人每年所繳納的聯邦收入稅,要進行合理的分配,各州民意代表即國會議員們,都會根據自己選區或州的情況積極提出申請,爭取更多的經費。一來造福家鄉建設,二來為自己建立功勛,為下次競選打好群眾基礎。而在國會資歷越老,爭取到的經費就越多。新晉議員們,門還沒摸著,只有」掃地端茶」的份。基本無法建功立業。
我曾效力代表的前任國會議員蘭譜森因為選區內有美國宇航中心而不遺餘力地為宇航中心爭取了大筆的研究經費,保住了大批技術人才的飯碗。而獲得宇航中心選民的擁戴。後來又為選區內某替代能源研究所爭取了數千萬研究經費,成為當時媒體熱議的頭條。再後來,蘭普森議員為德州爭取到近四千萬美元的經費用於德州警察建設。正值當時僑社發生兇案,一個即將畢業的中國留學生陳植淵被害,僑社對休斯頓社會治安惶惶不可終日。蘭普森此時能夠爭取到這筆經費,就是在發生此案后做出的動議聲請。經費雖然是為德州獲得,為增加各地警力而用。但是休斯頓也可惠及,華裔自然受益。近年來華埠兇案減少,或許得益於此也不可知。
可惜,藍普森議員在休斯頓經歷麗塔颶風期間傾力救災,沒有精力為連任競選而痛失荊州。新晉共和黨籍國會議員由於資歷尚欠,沒有能力為宇航中心爭取經費,又恰逢經濟危機,以致宇航中心處於大舉裁員,據說還得關閉的悲哀境地。可想而知選一個有能力的議員是多麼的重要,他關乎一方百姓的生活大計。
我目前效力代表的國會議員希拉傑克森李是在國會18年的多朝元老,重量級大姐大。她能在選區屹立不倒,除了強勢作風,選區幾乎無人可以匹敵,其次最重要的乃是她全心全意為選區人民服務的頑強精神。這在我過去一年多的輔佐過程中,體會頗深。當初總統奧巴馬斥資百億拯救美國經濟。希拉議員就為選區爭取到八千萬用於休斯頓基礎設施公路橋樑的建設。並把美國新上任的交通部長從華盛頓親自請到休斯頓,為她的選區承包商們舉行項目投標說明會。四顧百人會議的現場,只有我一個華裔,頓感失落。為華裔建築商承包商們失去此大好機會而扼腕。
海地重建,希拉議員也是美國與海地政府之間救災行動的使者。她不但請來了海地官員,還請來了政府負責海外工程的組織機構,舉辦投標說明會,鼓勵休斯頓企業走出美國,進入海地,獲取項目,協助重建。當時也是滿屋子非裔,西裔,印度裔,獨獨不見華裔企業家。實在可惜。
最近一次希拉議員又為休斯頓爭取到九千萬美元的經濟復甦經費,用於修建聯邦大樓。她請我在華裔社區尋找建築商或承包商前往參加她舉辦的投標說明會,希望自己的會議上能夠出現多元族裔參與的局面。說明她對華裔的關心。我不但在網上發布通知,並苦苦搜尋,打電話給各方推薦選擇華裔企業家前往參加。但是反應平平,響應者寡。
開會那日,只有雙樹建築公司負責人林先生到場。與他攀談得知,他本身是建築設計師,也經常參與政府項目投標,但從來沒有中標機會。言談之間隱隱有被歧視之擔憂。我不敢對此妄加評論。但論及為何鮮有華裔參與此類招標會的重要原因,卻令我為之心痛:華裔建築師本身就少,其他做裝修或邊緣業務的又不懂語言,更遑論看懂招標書並投標。然而眾多的招標說明會卻不見華裔企業主前來學習了解,何時方能知曉如何運作,如何投標呢?
華裔在美國精英輩出,為建設美國貢獻良多。但是大多數都在做僱員。大凡自雇者,少部分是成功的大企業家,財力與國內富豪輩出的企業仍然難以相比。當然也很少能與美國大企業匹敵。更多的是作坊式業主。爸爸媽媽店眾多。美國公司法把僱員不超過500的企業都稱為中小企業主。雇傭500
員工左右的華裔企業還是罕見的。因此,華裔佔主流的生意就只能在餐館,商場,或零售批發業領域裡打轉轉。大凡能在基礎設施等大型項目方面施展拳腳的卻是寥寥無幾,無力成軍,更是無權無勢。
所以,在美國這個框架雖然仍為民主體制,實際被利益集團掌控經濟發展步伐的國家,大凡競選期間,各利益集團便可長舒廣袖,自下而上,從市級到州級競選皆使用銀彈攻勢。成千上百萬地捐款給他們屬意的候選人,影響或左右競選局面。好在美國競選委員會限制了聯邦級別候選人接受捐款的最高額度為2400美金。但是利益集團由於群體效應,仍然可以呼風喚雨,發動大批捐款人,因此仍然能將鈔票與選票進行完美地結合。因此,當選后的聯邦議員們便欠下許多人情債需要通過各種機會償還。為選區爭取大筆項目經費便是其中之一,當然此類項目的招標都是公開公平進行的,然而,也只有那些實力雄厚的企業能夠在這種政府項目的招標中獲得機會。公平乎,然也!
在這種局面下,多為中小企業的華裔,心有餘而力不足,想捐款又捉襟見肘,禁不起各級候選人募款餐會的邀請而選擇迴避。由於忙於經營自己的小生意而不捨得抽空前往投票。於是,華裔給美國主流的印象是一無選票,二無鈔票。即一不捐款,二不投票。自我邊緣化。各級官員當選后,首先是對那些資金和選票上支持過的人封官許願。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在中國被詬病的體制,在美國卻是天經地義。因此,一朝君子一朝臣是美國政界司空見慣的事情。華裔因上述原因而不受待見,因此被邊緣化。
官員們屢選屢敗,屢敗屢選鍛煉了他們能上能下的本領。上則積極為選民服務,下則充分發揮任上積累的人脈,發展生意。積累等待機會,重新再來。華裔因為缺錢少票,當然就不在他們眼中了。又因為缺少各種發展企業的機會,就只有在小農經濟的怪圈裡徘徊,永無出頭之日。在此政治經濟生態下,華裔便很難有話語權,更別說能在政府項目中分到一杯羹。
美國政府有許多項目都是通過公開招標而發包出去。大到橋樑公路,小到辦公室清潔,都要對外招標。美國對中小企業有優惠政策,對少數民族企業也有優惠政策,如果是少數名族婦女企業則更加照顧。凡是參與投標的企業必須是獲得上述優惠政策資格的企業。然而,華裔這個族群卻鮮有登記註冊成為市府乃至州府優惠人群資料庫內的一員。華裔業主因為語言問題,及不可言喻但眾所周知的報稅問題,而寧願選擇不登記,因此與所有優惠政策失之交臂。永遠把自己關在政府項目的門外。
我願華裔同胞受雇能打破天花板,成長為企業決策人;自雇能與其他族裔爭雄,引領美國經濟的風騷。請勿把難得的機會拱手相讓,願各華裔企業大步發展,早日躋身美國經濟大潮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