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最應當感謝趙姨娘的人

作者:ruthrose  於 2010-3-5 05:5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原創文學|已有8評論

無論出自倫理道德還是個人得失,我覺得最應該感謝趙姨娘的人不是賈環,而是探春,可惜探春從來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這要從探春的委屈說起。

身為趙姨娘的女兒,探春有兩大委屈,一是出身,「沒有托生在太太肚子里」,二是性別,「沒有生為男兒身」。探春為洗刷庶出的恥辱,所做出的一切努力,是《紅樓夢》故事的主線之一,從這條線看過去,贊同或者鄙視探春斬斷親情之舉的研究討論轟轟烈烈,的確嘆為觀止,我找不出可以由我繼續發揮的空間。知難而退,那就從探春的另一個委屈,性別著手吧。

《紅樓夢》第五十五回,因為趙姨娘的兄弟趙國基死了,管事媳婦根據王夫人的指示精神,問探春該發放多少撫恤金。探春仔細權衡了利害得失,拍板決定賞銀二十兩。趙姨娘聽說后,覺著二十兩太少,進來找探春討個說法,想多得些銀兩。趙姨娘仗著探春是「自己腸子里爬出來的」,左一句「我混得連襲人也不如了」,右一句「你舅舅死了」,不知深淺地用親情一再刺激探春庶出的這塊傷疤,氣得探春哭成一團,場面相當火爆,李紈試圖緩和一下母女對峙的狀態,但是嘴笨,哪壺不開提哪壺,逼得探春不得不字字血聲聲淚地道出另一種心頭之痛:「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那時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兒家,一句多餘話也沒有我亂說的。」

先放下探春「我但凡是個男人·····偏我是個女孩兒家「這段話的中心思想,是不滿現實的控訴還是胸懷大志的抱負不說,不妨設想一下,但凡探春是趙姨娘的兒子,會立一番什麼樣的事業,會有一番什麼樣的道理呢?

寶玉出后不久,賈府又傳喜訊,趙姨娘亦生一子,小人兒雖沒有寶哥哥的神仙背景,其容顏倒也是神清氣爽令人見之忘俗,賈府老太太素來是以貌取人的,瞧了瞧這小哥,自然是喜歡的不得了,雖然小哥不夠級別,不能如同寶玉一般地留在老祖宗身邊,和姐姐妹妹一起長大。但賈母定會吩咐王夫人,安排管事的找個好奶媽子來,仔細餵養著。

此時王夫人縱使心中一百個不樂意,也只好先應承下來,想來一個從姨娘身上掉下來的肉團團,帶著「庶出」的先天不足,恐也難成什麼氣候,既或發現情況不妙,再採取補救措施也還來得及。

在老太太不定時的關注下,政老爺的小骨肉依偎著奶媽的胸堂,吮吸著奶媽的乳汁,漸漸長大,出落成派頭十足的小帥哥。待王夫人發現小帥哥的才氣見識和志向,不僅直逼寶玉,似還有後來者居上的勢頭,心裡那叫一個堵啊,別說是情敵趙姨娘之子,就是自己嫡嫡親的孫子賈蘭,王夫人也斷斷沒有讓他超過寶玉的道理。

從此王夫人對趙姨娘的兒子,面上還是淡淡的,心裡可是恨恨的,使絆子,設圈套,原本長得乾淨利落奶水量足質優的奶媽,王夫人「看著妖喬,攆走她·····」,換一個「極老且丑「的奶媽子來,這等」笨笨拙拙的人「,王夫人用著心裡踏實。趙姨娘雖覺著婆子奶媽調來換去地大有貓膩,卻又不能明察秋毫,不得要領地東一棒子西一榔頭,稀里糊塗地把奶媽子的差事一併兼任下來了。在王夫人的運籌帷幄下,別看小帥哥「才自精明志自高」,終究逃不脫「生於姨娘運偏消」。

這樣看來,探春若不是趙姨娘的女兒,而是兒子的話,他活得怕還不如「小凍貓子」賈環呢,他的英氣逼人貴不可言,不僅成不了出人頭地的資本,反而成了少年夭折的禍根,除非他用自甘猥瑣換來一條活路,或許可以像賈環賈璉賈琮以及賈府其他子弟那樣長大。於是論事業,他不會比他的兄弟們更強,論道理,無非和賈環一個樣「只是命薄,不是太太生養的」,也許還會比賈環多一樣「但凡生為女兒身,·····」

所以,就性別來說,探春是幸運的,相對於弟弟賈環,她更應當感謝趙姨娘。

再來看探春那段「但凡是個男人」的豪言壯語,我首先體會到的,是探春對現狀強烈的不滿意不甘心,恰恰是這種求突圍,求改變,反抗現實的個性,來自於趙姨娘的遺傳。

抄檢大觀園,探春面對找上門來抄家的主子奴才們,秉燭而侍,厲聲反擊:"我的丫頭自然都是些賊,我就是第一個窩主。""我的東西倒許你們搜閱,要想搜我的丫頭,這卻不能。""我原比別人歹毒,丫頭們的東西都在我這裡,要想搜她們的東西,只管搜我「,當王善保家的倚老賣老,嬉皮笑臉地上去搜檢探春衣服,探春舉起手來,狠狠地打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痛罵起來。

聽聽,這尖銳而又潑辣的言語,看看,這痛快而又解氣的一個嘴巴,不都有趙姨娘的影子嗎?除了趙姨娘生的探春,大觀園所有未出閨閣的小姐們,誰有如此「豁出去」的素質?為此,探春是不是應該感謝趙姨娘呢?

不是說探春沒有抱負,如同鳥兒的抱負是落在最高的枝頭上,而不是羨慕天鵝的舞步一樣,探春的抱負是不被庶出身份所累,擇得貴婿,為自己找一個最好的歸宿,這和趙姨娘還是丫鬟時候的抱負,異曲同工——為嫁得好而努力奮鬥。

探春終於嫁給藩王做了王妃,雖然漂洋過海骨肉分離,然而比起在大觀園裡朝夕相處的眾姐妹們來,已經算是求仁得仁了,她終於超越了自己的出身,飛上了枝頭變了鳳凰。

從庶出的女孩兒到藩王的嬪妃,探春一路走來,最應當感謝的人,是趙姨娘。
1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8 個評論)

回復 jjsummer95 2010-3-5 10:55
又一番紅學
回復 超越2010 2010-3-5 21:58
紅樓夢的精典之處就在於無論從哪個角度,無論讀者是誰甚至無論在哪個年齡段去讀,都有不同的體悟。
期待更多內容。
回復 素青衣 2010-3-6 05:55
鑒於俺和探春的情感緣素,不得不拍,得罪了哦:-))
回復 ruthrose 2010-3-6 07:16
jjsummer95: 又一番紅學
不是紅學,是學紅。
回復 ruthrose 2010-3-6 07:17
超越2010: 紅樓夢的精典之處就在於無論從哪個角度,無論讀者是誰甚至無論在哪個年齡段去讀,都有不同的體悟。
期待更多內容。
一同體悟,彼此共勉。
回復 ruthrose 2010-3-6 07:18
素青衣: 鑒於俺和探春的情感緣素,不得不拍,得罪了哦:-))
除了覺得探春對母親兄弟有些絕情意外,俺是喜歡探春滴~~~~
回復 ruthrose 2010-3-6 07:37
 《紅樓夢》這部不朽的巨著,文字優美,將眾多的人物通過寶黛愛情故事、和賈家興衰過程兩條主線一一展現出來,刻畫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自從《紅樓夢》出世以後,眾多名師大家莫不出手,染指紅樓。早先太平閑人等三人的三家評本,此後索隱派逐漸興起佔到上風,在蔡元培先生的《石頭記索隱》走向高潮。王國維引入叔本華的解釋而著《紅樓夢評論》、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等評點紅樓一二等等。而胡適以《紅樓夢考證》開創的「新紅學」,不僅影響了紅樓夢的研究方法,更改變了中國現代的學術思想。俞平伯因同顧頡剛通信而感著成《紅樓夢辨》,這本書給他帶來了名聲,也帶來了災難。1947年的周汝昌因報刊文而得胡適提攜,借閱脂評甲戌本,使得周汝昌得窺紅樓真貌,從此踏入紅學大門,得著《紅樓夢新證》,成就大陸建國后新紅學領袖地位。不僅如此,文傾於一時的張愛玲亦著得《紅樓夢魘》,海外學者余英時也偶一試手紅樓而成《紅樓夢的兩個世界》,所謂行家出手不同凡響,我至今仍覺得余先生的這本書比那些專業研究紅樓夢的所謂學者高出不知凡幾。至於蔡義江的《紅樓夢詩詞曲賦鑒賞》、朱一玄的資料彙編等等更是此中好手,是入門紅學不可不讀之作。
  
  與此同時也不乏光吃紅樓飯起家但水平其差的哥們,比如李希凡、藍翎兩位,1954年因為一篇《關於「紅樓夢簡論」及其他》批評俞平伯的學術研究方法被毛澤東點名讚賞,大出風光,成就兩位一生的功名。更有意思的是,兩位此後居然反目成仇,藍翎僅僅因為發文排名在後,政治地位始終低李希凡一截,為此還做《龍捲風——四十年來半部書》發一翻牢騷。兩個小人物不過是棋子,但在此事之後大陸掀起一番清除胡適在九大領域遺毒的高潮,參與人數、規格之高是前所未有,學術界的風氣己是天翻地覆。不僅如此糟糕,或許李、藍二位是無意中被捲入了歷史,而當下諸如劉心武做《紅樓三釵之謎》己屬意淫,而今更出《劉心武<紅學>之疑》自稱為學術著作,引起眾多「紅學家」群起攻之,劉心武固然藉此書賺人氣,而當下所謂的紅學家也高明不到哪裡去,不過是要保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至於其他無名小輩動輒動作驚人之語、自創新派,新奇觀點層出不窮,其實賺的是讀書人的眼球,泯失的是學術良心。
  
  每個時代都會出現偉大的人物,但令人可悲的是,每個偉大人物的身後都有前仆後繼的平庸研究者,高明的學者是可以讓後人對偉大人物、偉大作品有更深一步理解。但實際上多數人是為了混飯吃。在國外有吃莎士比亞飯、吃陀思妥耶夫斯基飯、吃托爾斯泰飯的,一本《尤里西斯》使得多少人混得了博士文憑,喬伊斯對他們可謂恩同再造。在中國也是同樣光景,有靠翻譯哈貝馬斯出名,有翻譯哈耶克出名並以法學家聞名於世的,其實呢,根本沒讀過法學,而吃魯迅飯的可能是最多的,但無能之輩也最多,奇見輩出,而史學界則是數十年來產生不計其數的廢紙。
  
  這個問題並不這麼簡單,正如梁歸智在序言中所說的,「很多人不明白『紅學並不單純是一部小說的學問』,而是周汝昌先生所標舉的『中華文化之學』和『新國學』」。其實這和計算機製造業中所謂「中國芯」、「龍芯」以及剛鬧出的大丑聞「漢芯」並無二致。一來通過弘揚所謂的中國精神、民族氣節的口號來賺足眼球、拉滿人氣,二來各方各面劃分派系來圈住讀者圈,造就個人名聲。至於紅樓夢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謎,它和世界上近現代小說的差距在哪裡,它到底是不是一部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這些都不關鍵,關鍵的是只要參與了這些,很多人就有了吃飯的飯碗。至於所謂的紅學,也只不過是為沒飯吃的人提供一個飯碗而己,但僅此而己。余英時先生是看透了這套把戲,因此他偶一為之《紅樓夢的兩個世界》,更再也不碰。前輩學人高山仰止,但時下的人卻並不理會這些,奮筆急書,大聲鼓吹,使得多少有為青年前仆後繼奔向紅學殿堂,真是害人不淺。
  
  
據晚清文學家李放著《八旗畫錄》載:「光緒初,京朝士大夫尤喜讀之,自相矜為『紅學』雲。」這是「紅學」一詞最早見於典籍的記載。另據民國初期上海1918年出版的一本《可發一笑》的笑話集內《治「紅學」》篇中記載:清代自乾隆以後,國內講求「經學」之風盛行,學者們埋頭於《易》、《詩》、《春秋》等幾部經書中。晚清松江有個文人,名叫朱昌鼎,號子美,不肯趨附這種風氣,一反「俗」態,竟唯獨對被譽稱為「五大奇書」之一的《紅樓夢》精熟入迷。他曾以「生平所見說部有八百餘種,而尤以《紅樓夢》最為篤嗜」自詡為榮。一天,有個友人來訪,見他正在埋頭伏案陶醉於看《紅樓夢》,於是笑著問他:「您為何不好好專治『經學』?」他卻幽默地回答:「我正在專攻『經學』,不過和別人的『經』不同。我的『經學』比別人少『一橫三曲』。」那個友人迷惑不解。他又笑著說:「我所專攻者,就是『紅學』呀!」


  原來,「經」字的繁體字是「經」,去掉「一橫三曲(巛)」豈不就是「紅」字嗎。這則有趣的笑話不脛而走,就在文人中流傳開來。「紅學」一詞就被《紅樓夢》研究家們所採用,約定成俗,遂成為後來研究《紅樓夢》這門學科的專用名稱。  
回復 ruthrose 2010-3-6 07:49
所謂紅學,就是一種茶餘飯後供人消遣的休閑文化,所謂「說趙姨娘系列」,無非是娛樂。
以求同存異心態待之,以姑妄言之、姑妄聽之心態待之,做學術者誠心正己、坦蕩淡泊、寧靜致遠,當屬正道。
紅學研究出現市場化苗頭,降低了學術品位與學術意義

  最近一些年來,隨著文化市場的形成,紅學研究也開始走市場。新一撥的紅學家們開始關注紅學研究的市場效應,力圖從紅學研究中產生出暢銷書籍。這方面的典型代表便是劉心武的兩本揭秘《紅樓夢》的書。據有關的報紙報道,劉心武揭秘《紅樓夢》是事先經過精心策劃的,作俑者是有意識地想製造出轟動的市場效應。這樣一來,紅學研究的斯文面孔便被拋棄,降低了學術品位與學術意義,成了新聞炒作的熱門貨,紅學研究由此而走向庸俗。

小說是用來讀的,讀了之後才有評論。評論的目的一是為了對小說主旨的詮釋,二是從文學創作的角度發掘其創作思想和技法的現實意義,再就是探討其美學意義和社會價值。或贊或貶,見仁見智。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09:2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