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以為溫柔與刺頭,風馬牛不相及,走馬觀花巴貝多島,我看到了刺頭兒的溫柔。
1536年,當葡萄牙人在遠赴巴西的途中路經巴貝多時,遠征的領導者佩德羅·坎波斯見當地盛產一種長滿芒刺的無花果樹,遂用葡語「芒刺之國」將該島命名為「洛斯巴貝多「,用時下通俗的說法就是「刺頭兒」了。
比起帶刺的無花果樹來,名聲響亮的「海盜酒」,似乎更能體現出刺頭兒的特徵。
1647年9月的一天,名叫理查德•利根的英國人在「阿卡貝斯」號船的甲板上看到了加勒比海的巴貝多島。他在航海日誌中寫到,「我們看到了這個讓人神往
的島嶼,越靠近它我們就越能感受到它的美麗」…利根和他的同伴們登陸后,發現那兒已經荒無人煙。定居下來以後,他們開始種植甘蔗,除了製造蔗糖以外,生產
蔗糖的副產品「糖渣」(也叫「糖蜜」)在發酵蒸餾后釀造成酒。這就是朗姆酒,「朗姆」(RUM)源自英文rumbullion,意為野性霸氣、活力張揚的
「爭吵和騷亂」,之所以為選用了這個名字是因為當人們過量飲用「蔗糖渣釀造的酒」以後,往往會產生「大聲喧嚷」的結果。
最早接受朗姆酒,並讓它馳名世界的,是橫行於加勒比海的海盜們。面對詭異多變的大海,朗姆酒是海盜們緩解壓力的最佳方式,他們用朗姆酒禦寒,用朗姆酒壯
膽,用朗姆酒狂歡,也用朗姆酒給傷口消毒。對海盜們來說,朗姆酒是他們航行中最重要的夥伴,他們可以沒有食物、沒有金幣,但不能沒有朗姆酒,因而朗姆酒又
被稱為「海盜之酒」。
如今風景秀麗的巴貝多島猶如一顆晶瑩的珍珠,閃爍在碧波蕩漾的加勒比海上,盡情地向世界展現著她的溫柔。海盜們的故事也早已消散在海風中,或許只有從放蕩不羈的海盜們所鍾愛的朗姆酒里,才能領會些許「頭上長角,身上長詞」的尖銳和厲害吧。
巴貝多島
雖然地處熱帶,但由於受海洋氣候的影響,全年氣候溫暖如春,加之風光奇秀,不僅是全球聞名的旅遊勝地,更是歐美名流度假的天堂。島的中部為山地,東西部較
為平緩,面積只有431平方公里,是一個寸土寸金的袖珍島,環島101公里長的海岸線以湛藍的海水,優美的海灘吸引人,每一處都有各自不同的景緻。
游輪在巴貝多島拋錨后,我們首先趕往東海岸的
Full-screen
八溪吧(Bathsheba)風景區
,那裡有一群群特別的「蘑菇石」,它們是從整體山岩上分離出的巨型石塊,在大西洋高風急浪的沖刷剝蝕下,成為頭大腰細的蘑菇形狀,有的看起來很驚險,只憑
著一條細石柱深入海灘中,支撐著整個龐大的身子。我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海蝕奇觀,養眼之餘,不忘舉著相機,東一棒子西一榔頭地拍照。
接下來去海灘潛水觀魚,途中路過著名的度假村桑迪萊恩(Sandy Lane),2004年,高爾夫球金童 老虎·伍茲(Tiger Woods)
,在這裡迎娶了美麗的瑞典新娘艾琳,夢幻般的盛典據說花費了1000萬美元,巨星名流商賈紛紛到場為這對新人送上祝福,巴貝多島也因這場婚禮盡顯萬種風
情。

溫柔的歡迎

走在八溪吧的海灘上
一手托穩江山

雙手扶起椰樹
放眼加勒比海

老虎·伍茲在這個大門裡迎娶新娘

桑迪萊恩度假村的海灘

海底沉船

昔日海盜的獵物,今天魚兒的樂園

「刺頭兒」遺風

鄉村小教堂

「刺兒府」辦公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