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為什麼被逐出孔廟?

作者:ruthrose  於 2009-2-13 18:0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4評論

關鍵詞:

王安石死後,曾「配享」孔廟,其地位與顏回、曾參同列,這是漢唐以後的儒者誰也享受不到的殊榮。但後來先被降為「從祀」,繼而被逐出孔廟。其基本理由,就是據說他說過「天變不足畏」。無論這話是對王的推崇還是對王的誣衊,把不畏天看作莫大之罪,卻是儒者們真實的觀念。

孔子說,君子應該「畏天命」,並把那不知天命和不畏天命的視作小人,我們今天的研究者卻往往喜歡杷孔子說成是不信天命鬼神的,並認為這樣才是對孔子的表彰。不過王安石之被逐,倒也說明了那時的儒家學者和今天的儒家文化研究者,對於天命的態度,有著天壤之別。

長期以來,學界討論孔子對鬼伸的態度,主要依據《論語》。然而孔子自稱「述而不作」,以詩書禮樂教人。這裡就有一 個值得人們深思的問題:六經所載的那些天命鬼神信仰,孔子對之持什麼態度?再深入一下,自從獨尊儒術之後,儒經乃是儒者識字、達理、做人的基本教材,那 么,所有的儒者又是怎樣對待儒經中那些天命、鬼神的文字呢?只要深入思考就會發現,儒經中那些上帝鬼神信仰,是所有儒者包括孔子在內的思想和行為的基 礎,可惜近年來的傳統文化研究,偏偏忽略了這個基礎。

即如《論語》而言,其「敬鬼 神而遠之」等幾條言論是不少人認定孔子不信鬼神的基本根據。那麼,什麼叫作「敬鬼神而遠之」呢?朱熹引二程道:「人多信鬼神,惑也,而不信者又不能敬,能 敬能遠,可謂知(智)矣。」在「事人」、「事鬼」、「知生』』、「知死」下朱熹注道:「非誠敬足以事人,則必不能事神」,「幽明始終,初無二理」。程、朱 的注,不僅揭示了孔子對鬼神的態度,也道出了他們及宋元明清所有儒者對鬼神的態度。

漢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只有行三綱五常之道,才能受天的庇佑」的觀念,決定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從這時起,中國社會所信仰的上天、就成了一位充滿了儒家精神的上天。並且從此以後,儒者們不僅以 天人關係,也就是神人關係為核心,發展起一系列哲學的和倫理政治的學說,而且一步步地依據儒經,去釐定對天地、宗廟的祭祀制度,使這個傳統宗教從「硬體」 到「軟體」都奠基於儒家的學說之上,並且又翻過來、把這個宗教的精神滲透於社會生活和社會意識的各個方面。

在這種君子畏天命的文化氛圍內,王安石的「天變不足畏」,大概傷害了眾多儒者的宗教情懷,才有了死後在孔廟由「配享」降為「從祀」繼而「逐出」的傳奇經歷。

4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

回復 普通一丁 2009-2-13 20:12
歷史上求變者往往必須具有「天變不足畏」的勇氣,方能破舊立新,結果在變法中把自己也搭進去。
王安石只被逐出廟堂,商鞅的命運更慘,被車裂慘死。
回復 nnyycc 2009-2-13 20:27
喜歡這樣的文章。多多益善。謝謝了!
回復 水影兒 2009-2-14 12:59
長見識~~
回復 trunkzhao 2009-2-15 01:56
王安石是干大事的人,所以說天變不足畏。
可是倒霉的是老百姓。老百姓才不管你的本意是為了老百姓好還是壞,只要最後老百姓倒霉那麼創始人就是罪魁。看結果不看過程,而對細節的把握卻正是王安石所欠缺的,這一點從他吃法就可以看出。
罵王安石是奸臣並非無理,這一點和朱總理相似,不管你是真的為民還是假的,反正是哀鴻遍野,自己也落得聲名狼藉。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23 22:4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