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鎮反運動中的蒙冤者

作者:ruthrose  於 2008-11-4 02:3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1評論

關鍵詞:

前些天看到一篇文章,鎮反運動中錯殺的國民黨將領平凡錄,大意是說:

[轉貼]鎮反運動緣起1950年3月和7月,中共中央政府先後兩 次下達了鎮壓「反革命」的指示。但是由於人們的思維還陷於戰爭時期的寬大政策,力度還不夠大。於是1950年 10月,中共中央再次發出鎮反指示,即有名的「雙十指示」,警告各地糾正「寬大無邊」的「右傾」傾向。「雙十指示」是一個轉折點,鎮反運動從此轟轟烈烈地 開展起來,一批批的「反革命分子」被送上了斷頭台。由於人越殺越多,後期發出了剎車信號,到1953年11月基本告一段落,但零星的案例仍有延續。

例 如起義將領羅廣文的堂兄、四川大學教授羅廣瀛,解放前夕,羅廣瀛以兄長身份冒著危險前往羅廣文司令部勸說羅廣文率部起義,投向共產黨。在鎮反中羅廣瀛被 捕,他的妻子寫給政府請求寬大的信,信上說,一家八口全靠羅廣瀛養活,望給予寬大處理,給全家人一條生路,但是羅廣瀛的性命還是被結果了。八十年代羅被平 反。

總而言之,一般對被鎮壓的前將領,可以略加分類:

1) 解放戰爭末期起義投誠后解職返鄉者,被俘后釋放(一般都經過幾個月的解放軍軍官教育團學習)返鄉者,此類人數最多。

2) 退役返鄉已有數年,或閑居,或從商,或從事其他職業(如教師、律師等)。此類人數也不少。

3) 繼續作戰,打游擊而最終在「剿匪」戰鬥中被俘者,以及特務背景者。此部分人數並不算多。

4) 其他,如因畏懼逃亡外地者,隱姓埋名而被查出者。人數也不多.[轉貼]

轉貼中:「在八十年代,對前兩類別的情況基本上全部予以平反」一說,有很大的漏洞。本文所說的蒙冤者,我的姑父周德藩先生,屬於第二類情況,但是,至今也沒有得到「平反」。

周德藩先生,湖南沅江人,黃埔軍校五期畢業后,在國民黨軍統機構華北戰地督導團,任教官。一九三五年,在開封高中擔任學生軍事訓導教官的時候,經人介紹,與我的二姑王環曾相識,在王家老一輩的反對和阻撓中,戀愛結婚。

抗 戰爆發后,二姑伉儷隨軍一路西遷至洛陽。當時,任國民黨第一戰區編練專員兼洛陽地區行政監督專員的少將趙理君,是周姑丈黃埔軍校的同期校友,正在追求喪偶 寡居的大姑王璞曾(這段慘烈的故事放到以後再寫),學友同僚未來的連襟,與公於私兩人過往甚密。1942年,趙因軍統中統兩派系的爭鬥**,被就地正法。

趙 之死,對周姑丈的觸動很大,抗戰勝利后,周姑丈帶著姑媽和表姐敬宜汝丹,解甲歸田,回到湖南沅江,做起了寓公。1951年春天,鎮反運動開始不久,此時二 姑身懷六甲,有一天晚上,農會幹部來到家裡叫走周姑丈,說是要開會,這一開會,就是一夜未歸。第二天一早,農會派人來通知,周德藩罪大惡極,已被鎮壓。一 個因厭倦了爭鬥而遠離是非漩渦的前國民黨軍官,最終還是沒有逃脫蒙冤受死的悲慘命運。


4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xiaojeiji 2008-12-5 06:07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16:2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