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千古風流藏一橋

作者:ruthrose  於 2008-10-8 10:3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無忌言,擊健擺龍門|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作者:周昱麟

  陽橋,既是桂林市區南北交通要道,也是桂林城悠久歷史文化的見證。
  1999年春重建后的陽橋,集交通和景觀為一體,在50米長的橋下人行通道兩側和拱頂上,飾以記錄陽橋歷史變遷和歷代文人墨客題詠榕杉湖盛景的大型浮雕,以此反映出陽橋的悠久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沿榕湖南邊的堤岸自西而東步入陽橋下的通道,可見花崗石的橋柱之間,依次嵌刻著《新陽橋記》和10幅描述陽橋及其附近景物歷史滄桑的浮雕圖畫:唐朝的護城河和榕樹門(今古南門),宋代開始修建的青帶橋和古南門前的榕溪閣,元代陽橋毀於大火,明洪武年間改建石橋,解放后建成的陽橋和新世紀之初落成的現代化陽橋。拱頂為古「順慶門」城樓及周圍景物浮雕。這一組浮雕整體顯得渾厚大氣,圓潤流暢的刀法將高低錯落的景物層次凸現出來。遠山、江流、帆船、飛鳥,參差披拂濃蔭如蓋的古榕樹掩映著巍峨的城樓和峭拔的亭閣,木橋頂上一片片魚鱗斑似的瓦,橋中騎馬坐轎或拎著鳥籠倚欄觀望的仕女,烈日下抬著長條石料壘砌石橋的工匠,車水馬龍的現代化新橋……一卷陽橋的建築史在眼前徐徐展開,千古的江流在瞬間默默流過,一種歷史的滄桑感驀地湧上心頭來。
  如果你是拂著榕湖北岸的柳絲和花影走進陽橋下的過道,那麼又是另一番情趣了。
  過道北側的花崗石柱間,11幅與陽橋有關的歷史人物浮雕圖向你講述著這一方水土的風騷古韻、往事遺迹。
  第一幅《一代宗師馬君武》———曾任孫中山臨時政府實業部次長、廣西省省長和廣西大學校長,榮獲中國第一個博士學位的馬君武先生,身著長衫布鞋,坐在竹椅子上手執書卷教誨學生。由於雕工的細膩,人物雙目下垂若有所思的表情、衣衫的褶皺都刻畫了出來。且人物造型大小彷彿真人,這一代宗師好像就在與你娓娓敘說著往事。
  第二幅《蔣翊武血濺麗澤門》,頭頂著白雲青山,背倚凹凸的城堞,被綁住的志士挺胸兀立在山水間,兩眼圓睜,頭髮被風吹起。蔣翊武這位被孫中山先生譽為「開國元勛」的革命先驅在桂林英勇就義的威武形象,宛若生人。
  第三幅至第十一幅分別是清代的《宣成書院》、《李氏書畫世家湖西庄》、《台灣巡撫唐景崧五美塘》、《杉湖十子補杉樓》、《羅氏繪畫世家芙蓉池館》、《詞壇大師王鵬運西園》和宋代的《詩人劉克莊詠詩榕溪閣》、《詩人黃庭堅系舟處》以及《榕湖勝景》。拱頂浮雕圖案為連片的榕杉湖兩岸的建築和湖光景色。院址在榕湖北岸的宣成書院是南宋時建立的桂林最早的書院。榕湖西岸湖西庄的主人、畫家李宗翰及李秉禮、李秉綬叔侄和南岸芙蓉池館羅辰一家三代與杉湖十子都是本地名噪一時的風雅人士。至於黃劉王唐諸人,更是名滿神州的騷人英傑。
  浮雕通過不同場景與人物的精細刻畫,展示出歷史文化名城的舊日風貌:黃庭堅手握毫管立於湖畔石階上,衣袂飄揚;劉克莊側身而立詠詩榕溪閣中,古榕如蓋,小舟一葉;王鵬運於書室里正襟危坐,桌旁捲軸堆積,窗外蕉葉如扇;五美塘「玩字館」中,人們吹笛子拉二胡敲小鼓打鑼鑔,團扇掩面輕吟淺唱,桂戲似唱到耳邊來……所有這些,都較好地揭示了桂林城的古風遺韻,為秀麗的陽橋添色增輝.

1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5 04:1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