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4日下午,北京在突然降臨的一場小雨中遭遇晝昏,使得前門步行街
烏雲密布天色昏暗,見《圖:北京突降小雨天色暗如夜》。
今年6月5日15點15分上海在大雨冰雹天氣中遭遇15分鐘的晝昏,見《
上海突遭冰雹襲擊 白日如夜》和視頻《上海遭遇強對流天氣 大雨冰雹接踵而
至》。
晝昏即白天如黑夜的氣象,有失日型晝昏和有日型晝昏。失日型晝昏即見不到
太陽的晝昏,有日型晝昏就是太陽高照下的晝昏。失日型晝昏常見,如上面的
京滬晝昏,有日型晝昏罕見,如2008年12月20日在西藏拉薩出現的晝
昏:
晝昏是很嚴重的天人相應天象,是老天向人類預告晝昏發生地的所在國重要朝
廷人事變動的一種天象。如:
《春秋緯》曰:「后族專權,謀為國害,則日晝昏」。
京氏曰:「奸臣盛,日晝昏」。
《春秋·運斗樞》曰:「日晝昏之異,臣為政莫制持專權跋扈,陰騙舒」。
《雒罪級》曰:「日晝昏,不言擅畔」。
京房《別對災異》曰:「國有讒佞,朝有殘臣,則日無光,暗冥不明」。
《洪範傳》曰:「日正晝而復晦者,陰反為陽,臣反制君也」。
《洪範五行傳》曰:「晝而晦冥若夜者,陰侵陽,臣將侵君之象也」。
《漢書·卷二十七下之上》曰:「正晝皆暝,陰為陽,臣制君也」。
《晉書·志第二》曰:「日晝昏,行人無影,到暮不止者,上刑急,下不聊
生,不去一年有大水。日晝昏,烏鳥群鳴,國失政」。
《宋史·志第五》曰:「日晝昏,臣蔽君之明,有篡弒」。
《隋書·志第十六》曰:「凡霧氣四方俱起,百步不見人,名曰晝昏,不有破
國,必有滅門」。
史上晝昏頻率都較不高,如唐朝晝昏5次,宋朝晝昏15次,元朝晝昏6次,
明朝晝昏31次,清朝晝昏158次(見附后的《唐宋元明清五朝史書晝昏抄
錄》),但六十年來中國大陸出現頻率越來越高的晝昏,前年和去年的16個
月就至少出現90次的晝昏,見《中國大陸失日空前高頻:16個月來至少失
日90次》。
今年6月4日和5日先後在京滬兩地出現的晝昏將預告什麼重大的人事變動
呢?請拭目以待。
著作權聲明:收音機沒有著作權,歡迎任何人以任何名義、任何形式轉發、張
貼、發表本文和【明月網站】上署名呂柏林的所有文章,倘有稿酬,全歸轉發
人、張貼人、發表人所有,權作轉發、張貼、發表的勞務費。任何形式包括修
改文字、斷章取節、改頭換面、添枝加葉。【明月網站】在: http://bolin.netfirms.com
——————————————————————————————————
附:《唐宋元明清五朝史書晝昏抄錄》
說明:晝昏計次原則是:兩地不相連而同日發生的晝昏按地名計,兩地名相連
的晝昏按同次計,同地不同日的晝昏按次數算。
◆《舊唐史》載有晝昏1次:
一、《志第十七·五行》:貞觀十三年四月二十九日,雲陽石燃方丈,晝如
炭,夜則光見,投草木於其上則焚,歷年方止。
二、《舊唐史·本紀第三·太宗下》:「壬寅,雲陽石燃者方丈,晝如灰,夜
則有光,投草木於上則焚,歷年而止。自去冬不雨至於五月。甲寅,避正殿,
令五品以上上封事,減膳罷役,分使賑恤,申理冤屈,乃雨。」
——晝如炭即晝昏程度如黑炭,晝如炭的晝昏沒有伴隨風暴、雨暴、雪暴、重
霧、沙塵暴等異常天氣,即此次晝昏是正常天氣條件下發生的。雲陽應是四川
東部的雲陽縣,長江橫貫其中,離唐初首都——西安不遠。「雲陽石燃方丈」
雖然「歷年方止」,但不等於晝昏也「歷年乃止」,因為「夜則光見」就表示
在晝昏日子之後便是白天見不到燃燒的石頭的日子。正常天氣發生晝昏已是不
可思議的奇迹,「雲陽石燃方丈」也是不可思議的奇迹,燃燒歷年更是不可思
議的大奇迹;「雲陽石燃方丈」與「晝如炭」的晝昏同時發生,讓附近居民看
到晝昏中唯一的光源,更是不可思議的奇迹,神工鬼斧的奇迹。
——《西遊記》第十回描述的「唐太宗地府還魂」也在貞觀十三年,李世民很
可能在這年大病了一場,病到昏死三晝夜的程度。如是,李世民大病就是這次
晝昏預言的對象之一。
◆《新唐史》載有晝昏5次:
一、《新唐史·本紀第二·太宗》載:「壬寅,雲陽石然。五月甲寅,以旱避
正殿,詔五品以上言事,減膳,罷役,理囚,賑乏,乃雨。」
二、《志第二十五·五行二》:大和八年十月甲子,土霧晝昏,至於十一月癸
丑。九年十一月戊辰,晝晦。
三、《志第二十五·五行三》:天寶十四載冬三月,常霧起昏暗,十步外不見
人,是謂晝昏。占曰:「有破國」。——同年十一月甲子日,安祿山發動節度
使之士兵及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民族組成共十五萬士兵,號稱二十
萬,在范陽起兵。天寶十五年佔領長安、洛陽,進入安史之亂的最高峰。
◆《宋史》載有晝昏15次:
二、《志第十五·五行一下》載晝昏8次:
淳化三年六月,黑風晝晦。
康定元年,黑風晝晦。
建炎三年三月,車駕發溫州航海,乙丑,次松門,海中白霧,晝晦。
紹興三年五年七月,劉豫毀明堂,天地晦冥者累日。八年三月甲寅,晝晦,日
無光,陰霧四塞。四月,積雨方止,氛霧四塞,晝日無光。
慶元二年一月己卯,晝暝,四方昏塞。三年二月丁卯,晝晦,昏霧四塞。
二、《志第二十·五行五》載晝昏8次,計七次:
天禧四年四月丁亥,大風起西北,飛沙折木,晝晦數刻。
大中祥符二年九月,無為軍城北暴風,晝晦不可辨,拔木,壞城門、營壘、民
舍。
天聖六年二月庚辰,大風晝暝。
康定元年三月丙子,大風晝暝,經刻乃復。——應視為「康定元年,黑風晝
晦」的不同表述,不計入次數。
治平二年二月乙巳,大風晝晦。
建炎二年七月癸未,風雨晝晦。
紹興十一年三月庚申,金人居長安,晝晦。
淳熙五年四月丁丑,塵霾晝晦,日無光。
◆《元史》載晝昏6次:
一、《志第三上·五行一》載晝昏2次:
延祐七年八月,延津縣大風,晝晦,桑隕者十八九。
泰定四年八月,鞏昌通渭縣山崩。碉門地震,有聲如雷,晝晦。
二、《志第三下·五行二》載晝昏4次:
至元四年四月辛未,京師雨紅沙,晝晦。
至正元年四月戊寅,彰德有赤風自西北來,忽變為黑,晝晦如夜。二十七年二
月乙丑,永州城中晝晦,雞棲於塒,人舉燈而食,既而大雨雹,逾時方明。二
十八年七月乙亥,京師黑霧,昏暝不辨人物,自旦近午始消,如是者旬有五日
(如是者旬有五日指十天中有五次昏暝,可能是史上昏暝頻率最高的一段時
間,也是昏暝頻率最高的京師。因歷時不明,且算一次)。——同年明朝取代
元朝。
◆《明史》載晝昏31次:
一、《志第四·五行一》載晝昏6次:
成化八年三月庚子,黑氣起西北,臨清、德州晝晦。九年三月甲午,四月丁
卯,山東黑暗如夜。二十年五月丙申,番禺天晦,良久乃復。
弘治十五年十一月,景東晝晦者七日。
二、《志第五 五行二》載晝昏1次:
天啟六年五月戊申,王恭廠災,地中霹靂聲不絕,火藥自焚,煙塵障空,白晝
晦冥,凡四五里。
三、《志第六·五行三》載晝昏24次:
天順八年二月壬子,風霾晝晦。
成化六年二月丁丑,開封晝晦如夜,黃霾蔽天。三月辛巳,雨霾晝晦。九年三
月癸未,濟南諸府狂風晝晦,咫尺莫辨。二十一年三月戊子,大名風霾,自辰
迄申,紅黃滿空,俄黑如夜。已而雨沙,數日乃止。
弘治二年二月辛亥,開封晝晦如夜。四年八月乙卯,南京晦冥。七年三月己
亥,廣寧諸衛晝晦。
正德五年三月甲子,大風霾,天色晦冥者數日。十六年十一月辛酉,甘肅行都
司黑風晝晦,翌日方散。
嘉靖元年九月己巳,大風霾,晝晦。八年正月戊戌朔,風霾,晦如夕。二十六
年七月乙丑,甘州五衛風霾晝晦,色赤復黃。三十年正月辛卯,大風揚塵蔽
天,晝晦。四十年二月己酉,亦如之。四月癸巳,大風雨,黃土晝晦。
隆慶二年正月元旦,大風揚沙走石,白晝晦冥,自北畿抵江、浙皆同。
萬曆十七年正月乙丑,蓋州衛風霾晝晦,壞廨宇、廬舍。三十八年四月戊戌,
崇陽風霾晝晦,至夜轉烈,損官民屋木無算。四十八年八月以前,雲南諸府時
晝晦。
天啟四年二月辛丑,風霾晝晦,塵沙蔽天,連日不止。
崇禎元年正月癸亥,永年縣晝晦,咫尺不辨人物。七年三月戊子,黃州晝晦如
夜。十七年三月丙申,風霾晝晦。
◆《清史稿》載晝昏158次:
一、《志十五·災異一》載晝昏32次:
順治四年三月,獻縣、肅寧昏霧,四晝晦(按4次計)。十五年正月朔,潛江
大霧,晝晦。
嘉慶元年三月二十六日,宜城昏霧,晝晦。——與志十九·災異五記載重複,
此次不計。
道光二十九年正月,雲夢晝晦六閱月,天氣陰霾。——閱月指經過一月,晝晦
六閱月應指正月出現六次晝晦。但《志十九·災異五》記載:「道光二十九
年,雲夢自正月至五月晝晦凡五閱月」——正月至五月,每月都發生五次晝
晦,且按25次計。道光皇帝於第二年正月十四日辭世。
咸豐二年正月二十四日,陵川大霧,晝晦。
同治二年正月二十四日,陵縣大霧,晝晦。
二、《志十九·災異五》載晝昏126次:
順治年間晝昏8次:順治元年七月,平原狂風晝晦。二年十月,全椒晝晦。五
年九月,漢陽大風晝晦。六年九月,府谷風霾晝晦。七年十月,東明晝晦。十
二年春,樂亭風霾晝晦。十三年七月,高邑大風霾晝晦。十六年四月朔,萬州
晝晦。
康熙年間晝昏48次:康熙元年正月朔,長興晝晦。二年正月,蘄州晝晦。四
年正月朔,蕭縣晝晦。四月辛亥,臨邑晝晦。七年二月,咸寧晝晦。十三年三
月,朝城晝晦。十四年三月二十六日,懷安、西寧大風霾晝晦;十五年五月,
貴州晝晦如夜。二十三年四月朔,朝城晝晦。七月望,壁山晝晦。二十四年正
月二十三日,文安大風霾,晝晦如夜;武邑黑風晝晦。二十五年二月二十七
日,鄆城黑風晝晦。二十七年四月朔,西寧、龍門、延安、文縣同日晝晦。二
十九年四月初五日,西寧晝晦。三十年三月初四日,寧陽大風晝晦。三十一年
正月朔,廣宗晝晦,青州、沛縣、丘縣大風晝晦。二月朔,丘縣大風赤霾晝
晦,廣宗晝晦。三十三年四月朔,保安州晝晦。三十四年四月,肅州晝晦。三
十五年正月,靜樂晝晦。二月十八日,定陶黑風,觸器有光,行人不辨咫尺。
三十六年三月朔,靖遠晝晦。三十七年四月,龍門晝晦。四十二年五月二十二
日,鞏縣大風晝晦。四十四年五月十八日,利津、陽信晝晦。四十五年正月十
二,商河狂風晝晦。四十七年六月二十五日,涼州晝晦如夜。四十九年三月初
七日,中衛晝晦者四日。六月初二日,什邡晝晦。五十年五月壬子,諸城晝
晦。五十一年二月癸亥,陽穀黑風晝晦;三月十六日,鉅鹿風霾如火,晝晦如
夜。十一月二十一日,宿州晝晦。五十三年二月二十一日,井陘風霾蔽天,晝
晦。五十五年五月,壽光、臨朐大風晝晦。五十七年五月二十二日,新樂大風
晝晦。五十九年五月二十六日,青城大風晝晦。
雍正年間晝昏7次:雍正元年四月初七日,獻縣風霾晝晦;恩縣夜起大風,飛
石拔木,有頃黑霾如墨,良久復變為紅霾,乍明乍暗,逮曉方息;泰安大風霾
晝晦。十一日,高密、高苑大風霾晝晦。八月初八日,掖縣大風霾晝晦。八年
正月十一日,高苑大風霾晝晦。
乾隆年間晝昏17次:乾隆二年二月初五日,濟寧、鉅野風霾晝晦(兩地相
連,算一次)。三年正月十四日,武寧晝晦。八年三月,贛州晝晦。十年三
月,蒲台大風晝晦。十九年三月朔,慶陽晝晦。二十五年二月初十日,宜昌晝
晦。五月朔,昌樂晝晦。二十九年五月二十八日,南陵晝晦。三十二年二月初
二日,范縣晝晦。二十四日,南宮大風晝晦。三十三年二月,潞安大風晝晦。
三十六年二月朔,太原大風晝晦。初二日,高邑大風霾晝晦。三十八年二月初
八日,滕縣大風霾五色,晝晦。四十九年二月初二日,菏澤風霾晝晦。五十年
二月二十五日,臨清晝晦。四月十八日,南宮、棗強大風霾晝晦(兩地相連,
算一次)。
嘉慶年間晝昏16次:嘉慶元年三月二十六日,宜城晝晦。二年四月十四日,
灤州大風霾晝晦。三年二月二十九日,灤州、昌黎晝晦。十一年十一月,滕縣
大風五色,晝晦。十五年正月十七日,臨邑、章丘、新城風霾晝晦。二十七
日,滕縣晝晦;二十三年四月,清苑、定州、武強、無極、唐山、臨榆大風霾
晝晦。二十四年四月朔酉刻,京師晝晦。——次年嘉慶帝去世。
道光年間晝昏13次:道光三年六月朔,棗陽晝晦。四年六月癸巳,沂水晝
晦。六年二月二十二日,武強大風霾,晝晦如夜。二十四日,南宮大風霾晝晦
凡三日,濟南風霾晝晦。十年三月二十八日,中衛晝晦。十一年七月十八日,
曹縣晝晦。十七年二月甲子,灤州晝晦。二十年六月,撫寧晝晦。二十二年六
月朔,太平、黃岩、湖州晝晦。二十九年,雲夢自正月至五月晝晦凡五閱月。
咸豐年間晝昏7次:咸豐元年五月丙午,灤州大風晝晦。二年二月,蓬萊大風
晝晦。三年三月十四日,靈州晝晦,翼日始明。五年四月,灤州狂風晝晦。六
年四月,南樂晝晦。七年四月初二日,景寧大風晝晦。十一年四月初四日,曹
縣紅霾晝晦。——同年咸豐去世。
同治年間晝昏5次:同治元年三月初三日,武強風霾晝晦。二年二月,崇陽大
風晝晦。三年六月,菏澤大風晝晦。四年正月十四日,棗陽晝晦。十三年四
月,曹縣大風晝晦。——同年同治帝去世。
光緒年間晝昏5次:光緒三年八月十五日,菏澤、曹縣大風晝晦(兩地相連,
按一次計)。十年五月十三日,興山晝晦。二十年二月二十七日,甘州大風晝
晦。二十八年四月初四日,曲陽大風晝晦。三十一年,邢台晝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