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周髀算經》是仙作的算經、神經、忽悠經

作者:月空  於 2014-3-23 09:4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百科|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關鍵詞:中國歷史

《周髀算經》原名《周髀》,是後人以《周髀》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天文
歷算著作,也是中國流傳至今最早的數學著作,是後世數學的源頭,其算術化傾
向決定中國數學發展的性質,歷代數學家奉為經典」(《維基百科·周髀算經》
)為由才成《周髀算經》的。因《周髀算經》涉及古老的天文歷算的專業名稱和
術語,加上「其旨約而遠,其言曲而中」(《周髀算經·序》)和無斷句符號而
難讀,以致需要三國時代的吳國數學家、天文學家趙爽為其作注才能讓其後的古
人勉強讀懂。雖然我無法全部讀懂加了標點符號的《周髀算經》,但以選擇比較
易讀文字讀之的挑讀方式讀之,卻發現它是一部集算經、神經、忽悠經為一經的
仙作之經。仙即神仙,神仙即下凡地球的輻射「萬物得一以生」(《道德經》)
的一的月球居民(證明見《上帝許諾的的中國夢》)。


一,算經。算經即記載算術、演演算法、算數表達法的經。載滿算術、演演算法、算數表
達法的《周髀算經》確是一部算經,記載著㈠直角三角形邊長簡單數學關係的特
殊算數、特殊算術和通用算術、㈡平方術和開方術、㈢以「周三徑一」算經給出
的22條算數的方式給出以直徑求圓周長的算術和圓周率整數值3、㈣帶分數及
其文字表達法、㈤分母的算經。


㈠《周髀算經》給出了直角三角形邊長簡單數學關係的特殊算數、特殊算術和和
通用算術,並給出了平方術和開方術,字據有:


⒈由「折矩以為勾,廣三,股修四,徑隅五」給出了直角三角形特殊算數——特
殊定理——勾三股四弦五的勾股定理。


⒉由「既方其外,半之一矩,環而共盤,得成三四五,兩矩共長二十有五,是謂
積矩」給出了勾三股四弦五的邊長平方的特殊算術和平方術,即給出了3的平方
+4的平方=5的平方=25的算術,即給出了勾平方+股平方=弦平方的算術


⒊由「以日下為勾,日高為股,句股各自乘,並而開方除之,得邪至日」給出了
直角三角形邊長關係的通用算式和平方術、開方術——√勾平方+股平方=弦,
√代表開平方根的符號。


㈡《周髀算經》以「周三徑一」算經給出的22條算數的方式給出以直徑求圓周
長的算術和圓周率整數值3,字據如下:


⒈凡徑,二十三萬八千里,此夏至日道之徑也。其周,七十一萬四千里。


⒉凡徑四十七萬六千里,此冬至日道徑也。其周百四十二萬八千里。


⒊凡徑三十五萬七千里,周一百七萬一千里。


⒋南至夏至之日中,北至冬至之夜半。南至冬至之日中,北至夏至之夜半。亦徑
三十五萬七千里。周一百七萬一千里。


⒌四極徑八十一萬里,周二百四十三萬里。


⒍冬至日道徑四十七萬六千里,周百四十二萬八千里。


⒎內一衡徑二十三萬八千里,周七十一萬四千里。


⒏次二衡徑二十七萬七千六百六十六里二百步,周八十三萬三千里。註:一里=
三百步。


⒐次三衡徑三十一萬七千三百三十三里一百步,周九十五萬二千里。


⒑次四衡徑三十五萬七千里,周一百七萬一千里。


⒒次五衡徑三十九萬六千六百六十六里二百步,周百一十九萬里。


⒓次六衡徑四十三萬六千三百三十三里一百步,周百三十萬九千里。


⒔次七衡徑四十七萬六千里,周百四十二萬八千里。


⒕為徑八十一萬里,周二百四十三萬里。


⒖四極徑八十一萬里,周二百四十三萬里。


⒗經八十一萬里,周二百四十三萬里。


⒘夏至日道徑二十三萬八千里,周七十一萬四千里。


⒙春秋分日道徑三十五萬七千里,周百七萬一千里。


⒚冬至日道徑四十七萬六千里。周百四十二萬八千里。


⒛日光四極八十一萬里,周二百四十三萬里。


21,璇璣徑二萬三千里,周六萬九千里。


22,平地徑二十一步,周六十三步。


《天圓地方是指月球地球皆○形》證明,《周髀算經》出世於向商高問周天歷度
演演算法算數的周公旦在世年代——周朝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紀,故《周髀算經》
以22個直徑值直接給出周長的方式間接給出以直徑求圓周長的算術和圓周率整
數值3的字據告訴:在公元前十一世紀,中華民族就已經象熟練使用乘法口訣一
樣熟練使用以直徑求圓周長的算術和圓周率整數值3;表示在公元前十一世紀以
前的漫長史期中,中華民族就熟練使用圓周率整數值,祖沖之只是把圓周率精確
到小數點後面七位數(3.1415926~3.1415927)的劉宋時代
的數學家、天文學家。但是,祖沖之給出的小數點後面七位數的圓周率,在十九
世紀以前只有幾何學研究和數學研究方面的意義,十九世紀以前實用的圓周率是
它的整數值3。故《周髀算經》記載的「周三徑一」體現的圓周率整數值3,在
至今的中華歷史長河中的實用意義最大。


㈢《周髀算經》給出了分母一詞和帶分數的文字表達法,分母一詞出現在「度分
母乘日分母」中,表達帶分數的文字極多,如:


◆一歲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


◆六月為百八十二日八分日之五。


◆三十日十六分日之七。


◆萬九千八百三十三里三分里之一。


◆周七十一萬四千里,分為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度得一千九百五十四里二
百四十七步千四百六十一分步之九百三十三。


◆對「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四分之一,合各九十一度十六分度之五
」。


……


帶分數是假分數的異式表達,故《周髀算經》中的帶分數文字表達法告訴,中華
民族在周代以前就使用分數、假分數、帶分數於算術。


二,神經是指當時人類無法知道、只有神仙才知道的經——只有神仙才知道的天
機,《周髀算經》披露的神經有:


㈠《天圓地方是指月球地球皆○形》證明,天圓地方和推出天圓地方的文字是利
用漢字具有定義和畫義的特點,在用漢字定義推出勾股定理特例的同時,用漢字
畫義秘密報告月球地球皆○形的真相、一造月球和地球的真相、月球輻射生萬物
的一的目的、一的特徵和功能的文字,是在不知漢字畫義、月球地球皆○形的真
相、一造月球和地球的真相、月球輻射生萬物的一的目的和一的特徵和功能情況
下無法解讀的文字。「天圓地方和推出天圓地方的文字」是商高答周公旦之問的
答文,幾乎占《周髀算經》卷上之一的全部。 這就表示,只知漢字定義的讀者
讀不懂《周髀算經》卷上之一,表示商高就是神仙,表示《周髀算經》卷上之一
是商高披露最重要天機的神經。


㈡「天象蓋笠,地法覆槃」是在太空透視「天包地如卵里黃」的局部天地視覺形
象,而人類只能看到「天象蓋笠」的天穹,證明見《天圓地方是指月球地球皆○
形》。這就表示,「天象蓋笠,地法覆槃」是神仙才能看到的天地形象,是神仙
才能報告的天地形象,報告「天象蓋笠,地法覆槃」天機的陳子是神仙,報告「
凡日月運行……天象蓋笠,地法覆槃」的文字是神經。


㈢報告地球天地由東西半球組成的文字與地球天地由晝半球和夜半球組成的文字
是神經,字據是:「日在極東,東方日中,西方夜半」和「日在極西,西方日中
,東方夜半」:


極東之東不是指南針所指的東,而是旭日東升之東,日東升見於除南北兩極極晝
時以外的環球,日天天在經天緯地——繞地盤旋,故旭日東升之東無止境、無定
點,日繞地盤旋軌跡構成的環上的每一點對生活在緯環地區的每個人而言都是旭
日東升之東。極東指旭日東升之東所見的旭日東升之東。雖然下面證明,平原地
區看到的「天象蓋笠」的笠底底環半徑不足十里,但平原地區蓋笠之天卻代表著
代表著「半覆地上,半繞地下」(張衡《渾天儀注》)的半覆地上之天,日在平
原地區東升西落的經天軌跡也代表日在「半覆地上之天」上的軌跡,平原地區日
在日落至東升期間的經天軌跡也代表著日在「半繞地下」之天上的軌跡,故在有
緯環地區的人頂天的天頂與日運行到中天的連線的交點A到他看到旭日東升點B
連成的弧線為日「半覆地上之天」上的軌跡的一半,其形如╭,旭日東升之東至
旭日東升之東所見的旭日東升之東連成的弧線為日「半繞地下」之天上的軌跡的
一半,其形如╮,連接日在「半覆地上之天」上的軌跡的一半軌跡與日在「半繞
地下」之天上的軌跡的一半軌跡,為日繞地盤旋軌跡環的一半,其形如╭╮。因
此,對在有緯環地區生活的人而言,極東在他看到的「半覆地上之天」上的中天
之日所在的點C穿過日繞地盤旋軌跡環中心與日繞地盤旋軌跡環相交的點D上。
因CD連線如Φ中橢圓內的丨,Φ中橢圓代表日繞地盤旋軌跡構成的環,丨在Φ
中與Φ中橢圓的兩個交點CD分別代表日在「半覆地上之天」上的中天點和日在
「半繞地下」之天的中天點,故極東在他看不到的「半繞地下」之天的中天線上
,「日在極東」指在有緯環地區的人看不到的日在「半繞地下」之天的中天上。
因此時是「半繞地下」之天的日中,而此時的「日照」區在「極東」地區而曰東
方,故此時的時空便曰「東方日中」。「東方日中」的日照區佔半個地球,此時
的東方便被稱作東半球。此時的東半球是晝區,晝區所佔的半球便曰晝半球。東
方時空在「半繞地下」的地下,西方時空便在「半覆地上」的地上,「東方日中
」時刻自然是「西方夜半」時刻。「西方夜半」之夜覆蓋著半個地球,夜覆蓋著
的半個地球便曰夜半球。夜半球在「西方夜半」的西方,此時的西方便曰西半球


極西之西也不是指南針所指的西,而是夕陽西下之西,極西指夕陽西下之西所見
的夕陽西下之西,位置也在「半繞地下」之天的中天上,「日在極西」之日也在
「日在極東」之日的位置上。因此時是「半繞地下」之天的日中,而此時的「日
照」區在「極西」地區而曰西方,故此時的時空便曰「西方日中」。「西方日中
」的日照區佔半個地球,「西方日中」的西方便曰西半球。此時的西半球是晝區
,晝區所佔的半球便曰晝半球。西方時空在「半繞地下」的地下,東方時空便在
「半覆地上」的地上,「西方日中」時刻自然是「東方夜半」時刻。「東方夜半
」之夜覆蓋半個地球,夜覆蓋著的半個地球便曰夜半球。夜半球在「東方夜半」
的東方,此時的東方便曰東半球。


可見,極東和極西所指的時空相同,日在極東和日在極西的所指的時空相同,「
日在極東,東方日中,西方夜半」和「日在極西,西方日中,東方夜半」都指相
同的東半球和西半球、相同的晝半球和夜半球,給出指向相同時空的兩種不同說
法的原因在於向東看日還是向西看日。


因「日在極東,東方日中,西方夜半」和「日在極西,西方日中,東方夜半」是
以在有緯度環地區生活的人往東看和往西看給出的東西半球概念與晝半球和夜半
球概念,故「日在極東,東方日中,西方夜半」和「日在極西,西方日中,東方
夜半」給出的東西半球概念與晝半球和夜半球概念都是相對的、轉動的、輪迴的
概念。


㈣報告南北兩極互為極晝極夜的文字是神經,字據是:「日運行處極北,北方日
中,南方夜半」和「日在極南,南方日中,北方夜半」:


極北即北極上空,極南即南極上空,北方表北極區,南方表南極區,日中即日在
中天,夜半即半夜。「日運行處極北,北方日中,南方夜半」的意思是:當日運
行到北極區上空的中天不動時(夏至日),正是北極區極晝期的中午時刻和南極
區極夜期的半夜時刻。「日在極南,南方日中,北方夜半」的意思是:當日運行
到南極區上空的中天不動時(冬至日),正是南極區極晝期的中午時刻,北極區
極夜期的半夜時刻。


㈤報告北極發生極晝和極夜時間的文字是神經,字據是:「春分之日夜分,以至
秋分之日夜分,極下常有日光。秋分之日夜分,以至春分之日夜分,極下常無日
光」:


◆「春分之日夜分,以至秋分之日夜分,極下常有日光」是報告北極發生極晝時
間的字據:夜分表半夜,極下指北極星下面的地球北極區,全句意為:春分日半
夜至秋分日半夜期間,北極星下的地球北極區常有日光。有日光為晝,常有日光
便為極晝。


「春分之日夜分,以至秋分之日夜分,極下常有日光」報告的北極極晝時間和現
代人類知道的北極極晝時間吻合,如《維基百科·極晝》介紹:北極極晝發生在
春分至秋分期間,極晝範圍在春分至夏至期間從北極逐日擴大並在夏至日擴大至
北極圈,在夏至至秋分期間從北極圈逐日縮小並在秋分日縮回到北極。


◆「秋分之日夜分,以至春分之日夜分,極下常無日光」是報告北極發生極夜時
間的字據:夜分和極下的意思同上,全句意為:秋分日半夜至春分日半夜期間,
北極星下的北極地區常無日光,無日光為夜,常無日光為極夜。


「秋分之日夜分,以至春分之日夜分,極下常無日光」報告的北極極夜時間和現
代人類知道的北極極夜時間吻合,如《維基百科·極夜》介紹:北極極夜發生在
秋分至春分期間,極夜範圍在秋分至冬至期間從北極逐日擴大並在冬至日擴大到
北極圈,在冬至至春分期間從北極圈逐日縮小並在春分日縮回至北極。


說明一:晝半球和夜半球的說法極不合實際,因為,地球只在春分和秋分兩天分
成晝半球和夜半球。如在夏至日,從北極至南極的晝區為V字形;在冬至日,從
北極到南極的晝區為∧字形。春分至夏至期間,從北極至南極的晝區形狀從‖字
形(視‖為立起的=,作為表示晝夜平分的符號)向V字形漸變;夏至至秋分期
間,從北極至南極的晝區形狀從V字形向‖字形漸變;秋分至冬至期間,從北極
至南極的晝區形狀從‖字形向∧字形漸變;冬至至春分期間,從北極至南極的晝
區形狀從∧字形向‖字形漸變。因‖字形晝區分割成的晝區和夜區才是晝半球和
夜半球,故只有在春分和秋分兩天才出現晝半球和夜半球,其它時間的晝區和夜
區都沒資格稱晝半球和夜半球。


說明二:晝夜不是太陽的作品,而是「恃之以生而不辭」(《道德經》)——「
恃一以生而不辭」的大氣微粒化成的大氣微日發光與幾乎不發光的傑作,因為太
陽是「萬物得一以生」的一在藍天內無中生有、憑空捏造的不輻射任何射線的光
盤,出現在南北兩極極晝期間的太陽是並見南北天的兩個太陽。因此,《周髀算
經》給出南北兩極互為極晝極夜的文字等於向人類暗示,赤道兩邊各有一個太陽
在經天緯地。


㈥報告南北迴線一帶的上空各有一個太陽的文字是神經,字據是:「日夏至南萬
六千里,日冬至南十三萬五十里,日中無影」:


夏至日和冬至日兩處「日中無影」的地方不是都在北半球,而是在南北回歸線的
地方,因為,在北半球,發生「日中無影」的時空在夏至日午時的北回歸線上,
因為這時的北半球太陽在北回歸線上空的中天,而在冬至日,北半球太陽升於東
南、沒落於西,上升軌跡是向赤道方向斜升,太陽在中天一線的「光線」(太陽
不輻射任何射線,加引號的光線是視覺的光線)也是斜的,哪怕靠近赤道處,「
陽光線」也是斜的,因北半球太陽從秋分→冬至→春分的寒季升起方位在東—東
南之間位移,都落於西,太陽軌跡在南天,故北半球的住宅門窗朝南才暖和。因
此,在冬至日,北半球根本不會有「日中無影」之地。


那麼,冬至日的「日中無影」之地在哪?答案在「日夏至南萬六千里,日冬至南
十三萬五千里,日中無影」中,因為它告訴,冬至日的「日中無影」之地要比夏
至日的「日中無影」之地往南十一萬九千里=十三萬五千里-一萬六千里。雖然
下面證明一萬六千里和十三萬五千里都是誇張N倍的數字,但「日夏至南萬六千
里,日冬至南十三萬五千里,日中無影」告訴了冬至日「日中無影」之地必須在
北回歸線以南的地方找。這地方就在南回歸線上。因為,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北
半球的冬至日是南半球的夏至日(南半球沒有二十四節氣的文化,「南半球的夏
至日」是借用中國的二十四節氣概念的說法),因此,「日夏至南萬六千里,日
冬至南十三萬五千里,日中無影。此一者,天道之數」是報告南北半球——南北
回歸線一帶各有一個太陽在經天緯地。


需要指出的是,「日夏至南萬六千里,日冬至南十三萬五千里」的數字都是誇大
N倍的數字。因為,「日夏至南萬六千里,日冬至南十三萬五千里,日中立竿無
影」是陳子指著游儀解說周天歷度時說的,《天圓地方是指月球地球皆○形游儀
》證明,《周髀算經》出世於周初,游儀即最古老的渾天儀——璇璣玉衡,璇璣
玉衡應是國家天文館的測天儀,國家天文館應在首都,周初首都在鎬京,鎬京在
今天的西安,西安位於北緯33°39′~34°45′之間,是立竿一年到頭
、一天到晚都有影的地方,故知「日夏至南萬六千里,日冬至南十三萬五千里,
日中無影」是陳子在鎬京講的。


已知,夏至日「日中無影」的地方在北回歸線上,鎬京緯度按34°計,北回歸
線的緯度為23°26′,鎬京至北回歸線的緯度差是34°-23°26′=
10°34′=10.57°,把鎬京至北回歸線的地表視為地球儀錶面般的表
面(下面計算的地表距離均按地球儀錶面般的表面計算),則每個緯度的地表長
度約為111公里=地球極半徑×2π÷360°=6357公里×2×3.1
4÷360°,鎬京至北回歸線的地表距離則為111公里×鎬京至北回歸線的
緯度差=111公里×10.57°≈1173公里。


已知:冬至日「日中無影」的地方在南回歸線上,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緯度值是南
北回歸線緯度的2倍,為23°26′×2=46°52′=46.87°,鎬
京至南回歸線上的緯度差=鎬京至北回歸線的緯度差+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緯度值
=10.57°+46.87°=57.44°,鎬京至南回歸線的地表距離約
為6376公里≈6375.84公里=111公里×57.44°。


楊生民在《一尺等於多少厘米中國里的長度演變考》中報告:周秦漢三代的一里
為415.8米。周時的一里按0.416公里計(下同),一萬六千里≈66
56公里,是1173公里的5.647倍;十三萬五千里≈56160公里,
約為6376公里的8.8倍。


可見「日夏至南萬六千里,日冬至南十三萬五千里」中的數字是分別誇大了5.
647倍和8.8倍的數字。其中,鎬京至北回歸線的距離一萬六千里≈665
6公里等於60°緯度跨躍的地表距離:6656公里÷111公里/緯度≈6
0°緯度,跨過了赤道4個緯度:鎬京至赤道的緯度差為56°=90°-34
°,60°-56°=4°。鎬京至南回歸線的距離十三萬五千里≈56160
公里可繞經環1.4周=56160公里÷地球經環周長=56160公里÷地
球極半徑×2π=6357公里×2×3.14=56160公里÷39922
公里。


可見,「日夏至南萬六千里,日冬至南十三萬五千里,日中無影」是神仙陳子通
過報告鎬京以南地區夏至和冬至各有一個「日中無影」之地的方式向中文讀者報
告南北回歸線一帶各有一個太陽在經天緯地的天機的同時,又以誇大鎬京以南地
區夏至和冬至各有一個「日中無影」之地的距離N倍距離的方式忽悠中文讀者。


㈦報告北極地區的陸地地表不生萬物和「北極左右,夏有不釋之冰」的文字是神
經,字據是:「極下不生萬物,何以知之?冬至之日,去夏至十一萬九千里,萬
物盡死。夏至之日,去北極十一萬九千里,是以知極下不生萬物。北極左右,夏
有不釋之冰」:極下指北極星下面的北極地區,北極左右也指北極圈地區。認定
這段話是神經的理由是,周初的中華民族不可能知道這段話表達的現代人類才普
遍知道的北極圈地表生物信息和夏有不釋之冰的信息。


其實,「一歲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即一歲365.25日,對於進化論統
治下的現代人類而言也是一句不可思議的神經。因為,進化論認定,甲骨文是現
代漢字的祖先,是中華民族祖先在新石器時代的作品,出土的甲骨文產生年代被
進化論者認定為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但《天圓地方是指月球地球皆○形》證明
,《周髀算經》出世於向商高問周天歷度演演算法算數的周公旦在世年代——周朝初
期——公元前十一世紀,是記載周代之初的周公旦和榮方分別與商代「遺民」商
高和陳子問答的文書,這就表示,「一歲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是商代就使
用的陽曆年長度,表示商代就使用與當代陽曆年長度相同的陽曆於陰陽合曆的農
歷中,農曆中的陽曆體現於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長度即陽曆年長度)和消化
陽曆年長度的「三年一閏,五年二閏,十九年七閏」的陰曆曆法兩方面。新石器
時代的人類怎麼可能測算出和當代陽曆年長度相同的陽曆年長度呢?因此,在進
化論統治下的現代人類看來,《周髀算經》中的「一歲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
」也是一句不可思議的神經。


那麼,中華史上是否存在甲骨文時代?人類史上是否存在石器時代?都不存在,
甲骨文是「萬物得一以生」的一在甲骨文物出土前夕在土中的無中生有,漢字是
倉頡代表的黃帝時代——炎黃時代——神農之世下凡養育和教育中華民族第一代
的神仙工作隊下放的文字,是這些神仙和生化中華民族第一代的一共同下放的文
字(見《天目報告》)。其實,陰陽合曆的農曆出世於神農之世,因為中華民族
第一代只能出世於神農「教農耕」的神農之世,因為中華民族、絕大多數農作物
種、絕大多數家禽家畜是相互依賴著才能生存繁衍的三群生物,中華民族一出世
就得靠農耕生存(見《請科學家走進科學》)。農耕既需要絕大多數農作物種和
絕大多數家禽家畜,又需要含有指導農耕的二十四節氣的農曆。


三,忽悠經即在相當長的史期中被當作經典其實卻是企圖讓人類信以為真的謊言
,《周髀算經》有不少文字和數字屬於忽悠經,如:


㈠「凡日月運行,四極之道。極下者,其地高人所居六萬里,滂沱四隤而下。天
之中央,亦高四旁六萬里」是段忽悠中文讀者的忽悠經:


◆《天圓地方是指月球地球皆○形》證明,「凡日月運行……亦高四旁六萬里」
的主題思想是「天地各中高外下」和「天象蓋笠,地法覆槃」,「極下者,其地
高人所居六萬里」是說話人在平原地區所見的「天似蓋笠」的笠底中心為笠底底
環、以看不見的該「天似蓋笠」的笠底底環之下之地為笠底中心——極下者的說
法,是說話人以在平原地區的立足點為「地中高外下」的下地、以看不見的該「
地中高外下」的中高之地為外下——「極下者」的說法。六萬里是「地中高外下
」的高下兩點間的╮形線距離。因此,六萬里又是在平原地區「天似蓋笠」的笠
底中心看笠底底環之下之地的距離,即平原地區「天似蓋笠」的笠底半徑,還是
人類在平原地區的最大模糊水平視距——在平原地區看著遠去的物體越來越模糊
直到消失時的水平視距。


然而,東漢著名思想家王充的實測結果是,人類在平原地區的最大模糊水平視距
「不過十里」:「今試使一人把大炬火,夜行於平地,去人十里,火光滅矣;非
滅也,遠使然耳」(《晉書·志第一·天文上》)。需要指出的是,火把「去人
十里,火光滅矣」的成因不只是「遠」,而是遠和人類眼中的平地不是平地而是
「中高外下」的倒鍋形鍋面共同起的「消火」作用,火把在「去人十里」處看不
見的原因是火把在「去人十里」處隨人下沉到水平視線下。火把在「去人十里」
處看不見的情況表示,「去人十里」既是人類在平地的最大模糊水平視距,又是
平原地區「地中高外下」的高下兩個地點之間的距離,還是天象蓋笠的笠底半徑


六萬里是十里的六千倍,可見「極下者,其地高人所居六萬里」是誇張了六千倍
的數字,是超過南北兩極間︵形地表距離5000公里的誇張數,是可繞經線2
25個緯度距離的誇張數,是神仙忽悠中文讀者的忽悠經:


南北兩極︵形地表距離為地球經環周長之半。已知,地球經環周長=39922
公里,其半為19961公里,六萬里=24960公里-19961公里=4
999公里≈5000公里。


225個緯度≈224.8緯度=六萬里——24960公里÷每個緯度代表的
地表距離——111公里/緯度=24960公里÷111公里/緯度。


◆看「天包地如卵里黃」的天是沒有中央的,有中央天可見的天是「天象蓋笠」
的天,是「天地各中高外下」的天,天之中央只能是「天象蓋笠」的笠尖,「天
地各中高外下」的中高之天,是任何人在地表的任何地點上頂天立地時的頭頂之
天,此天便是大氣圈,便是藍天。但藍天蒼蒼,在人類眼裡無限高遠,根本看不
到天頂,只到現代,人類才知道,藍天即大氣圈,藍天邊界即大氣圈邊界,大氣
圈邊界就是天頂之頂——天的最上邊。《請科學家走進科學》報告:大氣圈邊界
即卡門線構成的界線,按國際航空聯合會的規定,卡門線在赤道的高度為100
公里,在兩級約為50公里,赤道——兩極之間的高度在100公里—50公里
之間變化;按美國區分大氣圈與太空的標準(即區分宇航員與藍天飛行員的高度
),卡門線在赤道的高度為80公里,在兩極的高度約為40公里,赤道——兩
極之間的高度80公里—40公里之間變化。即是說,全球各地的天頂——天之
中央高度不一,最高點在赤道,離地達80公里或100公里,最低點在兩極,
離地約為40公里或50公里。天之中央高於四旁的高度即天頂——「天象蓋笠
」的笠頂至「天象蓋笠」的笠底底環的直線距離。因連接天頂→頂天者的立地點
→「天象蓋笠」的笠底底環的任一點都是一個直角三角形,故天之中央高於四旁
的高度即是這個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長度。若赤道上的天頂高度以100公里計,
赤道平原上「天似蓋笠」的笠底半徑以十里計,十里是4.16公里,赤道天頂
→頂天者的立地點→天象蓋笠」的笠底底環的任一點構成的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長
度則只有100.09公里=√100公里的平方+4.16公里的平方,只是
六萬里——24960公里的千分之四;若赤道上的天頂高度以80公里計,赤
道天頂→頂天者的立地點→天象蓋笠」的笠底底環的任一點構成的直角三角形的
斜邊長度則只有80.1公里=√80公里的平方+4.16公里的平方,只是
六萬里——24960公里的千分之三點三;若兩極上的天頂高度以50公里計
,兩極天頂→頂天者的立地點→天象蓋笠」的笠底底環的任一點構成的直角三角
形的斜邊長度則只有50.17公里=√50公里的平方+4.16公里的平方
,只是六萬里——24960公里的千分之二;若兩極上的天頂高度以40公里
計,兩極天頂→頂天者的立地點→天象蓋笠」的笠底底環的任一點構成的直角三
角形的斜邊長度則只有40.2公里=√40公里的平方+4.16公里的平方
,只是六萬里——24960公里的千分之一點六。可見,天之中央,亦高四旁
六萬里」嚴重失實。因「天之中央,亦高四旁六萬里」是非神仙說不出的話,故
知「天之中央,亦高四旁六萬里」是神仙忽悠中文讀者的忽悠經。


㈡「天離地八萬里」是句神仙忽悠中文讀者的忽悠經:


「天離地八萬里」意為藍天頂——卡門線離地表八萬里——四萬公里,這也是非
神仙說不出的話。但這句話有三大忽悠:


⒈卡門線構成的線圈是「天包地如卵里黃」的卵形——實為略扁的橢球形,它包
裹的地——地球卵黃形,天離地的高度從北極至南極的經線上的每寸土地都不同
,不可能是常量。


⒉已知卡門線離地的最大高度是80公里或100公里,為八萬里——3328
0公里的千分之二點四或千分之三,卡門線離地的最小高度是40公里或50公
里,為八萬里——33280公里的千分之一點二或千分之一點五,「天離地八
萬里」是句大忽悠。


⒊天離地的距離應小於「天之中央高於四旁」的距離,但「天離地八萬里」卻比
「天之中央,亦高四旁六萬里」大了二萬里,是變大為小、變小為大的兩個矛盾
之數,而這兩句話都出自神仙陳子之口,故「天離地八萬里」和「天之中央,亦
高四旁六萬里」都是神仙陳子忽悠中文讀者的矛盾忽悠經。


㈢「故日兆月,月光乃出,故成明月」是句神仙忽悠中文讀者的忽悠經:


兆表顯現,「日兆月」意為日顯現月球,或月球因日照而顯現,「故日兆月,月
光乃出,故成明月」意為太陽顯現月球,月光是月球反射陽光之光,月球因反射
陽光才成明月。但真相是太空只有漆黑——沒有日月星,月球不亮——●形●色
,月亮非球,日月星都在卡門線內——大氣圈內,都是在卡門線下「其上不皦,
其下不昧」(《道德經》)的探照燈型的光碟光點,都是「萬物得一以生」(《
道德經》)的一在藍天內無中生有、憑空捏造的不輻射任何射線的光碟光點,都
是宇航員在地上「迎之不見其首」(《道德經》)、在太空「隨之不見其後」(
《道德經》)的玄龍:在地上,航天員用肉眼迎見日月星時見不到發明日月星的
首——月球;在太空,航天員雖想跟隨在日月星之後看個究竟,卻無論以什麼軌
道繞地盤旋都找不到日月星的影子。以上真相見《天目報告》。因此,「故日兆
月,月光乃出,故成明月」是句神仙忽悠中文讀者的忽悠經。


㈣「日照四旁各十六萬七千里。人所望見,遠近宜如日光所照」是段忽悠中文讀
者的忽悠經,它有三大忽悠:一是忽悠太陽有光照,二是忽悠太陽到日照區地表
的四至距離各達十六萬七千里,三是忽悠人類水平視力也達十六萬七千里,但是


◆上面告訴,太陽不輻射任何射線,沒有日照,日照是謊言,是神仙忽悠中文讀
者的忽悠經經詞。用之必須加引號。


◆《天目報告》報告:有二日並見南北天——有二日分別在南北回歸線一帶的上
空經天緯地,即使把「萬物得一以生」的一把大氣微粒變成的大氣微日照出的北
半球晝區算作北天太陽的日照區,北天太陽的日照區範圍也只是上述的‖字形、
V字形、∧字形晝區的一半。其中,只有代表晝半球符號的‖字形晝區面積最大
,故在春分秋分兩天的午時,北天太陽在北半球的日照面積最大。那麼,北天太
陽在春分秋分兩天的午時日照是否達四旁各十六萬七千里呢?簡單的分析和計算
可以給出否定的答案:


因北天太陽在春分秋分兩天的午時位於北回歸線一帶上空的卡門線一帶,這一帶
的卡門線離北回歸線一帶地表的距離以80公里計(80公里是以卡門線在赤道
的高度為100公里酌減而成的高度),回歸線一帶地表的緯度按北回歸線緯度
——23°26′計,則春分秋分兩天的午時太陽「照」到北極的直線距離只是
略大於太陽投影在北回歸線上的點到北極的︵形經線長度,而此時的太陽「照」
到赤道東西兩端的距離也是略大於太陽投影在北回歸線上的點到「日照區」中的
赤道東西兩端的距離。午時太陽投影在北回歸線上的點到北極的︵形經線長度約
為7382公里=地球極半徑×2π÷360°×(90°-北回歸線緯度)=
6357公里×2×3.14÷360°×(90°-23°26′),由此估
計,春分秋分兩天的午時太陽「照」到北極的直線距離在10000公里左右。


春分秋分兩天的午時太陽投影在北回歸線上的點到日照區中的赤道東西兩端的距
離略大於赤道長的四分之一,赤道長40054公里,赤道長的四分之一為10
013.5公里,因而估計,春分秋分兩天的午時太陽照到赤道東西兩端的直線
距離應該不超過13000公里。比較十六萬七千里——69472公里和13
000公里和10000公里可知,「日照四旁各十六萬七千里」是對實際「日
照」距離的極大誇張,是忽悠中文讀者的忽悠經。


◆上面告訴,人類在平原地區的最大模糊水平視距「不過十里」,因此「人所望
見,遠近宜如日光所照」誇大了人類水平視距16700倍,是對人類的模糊水
平視距的極度誇張之辭,是句忽悠中文讀者的忽悠經。


㈣「從髀至日下六萬里,而髀無影。從此以上至日,則八萬里」是段忽悠經:


◆髀是測晷影的圭表,髀無影是日在髀頂的情況。上面證明,陳子是在鎬京的國
家天文館指著游儀解說周天歷度的,故髀應是立於國家天文館的國立髀,故句中
的第一個髀應在鎬京。上面證明,西安是髀一年到頭、一天到晚都有影的地方,
故髀無影的地方在北迴線上。因「從髀至日下六萬里,而髀無影」意為從立在鎬
京的國立髀往南到立於北回歸線上的日下無影之髀的距離是六萬里。上面證明,
鎬京到北回歸線的經向地表距離約為1173公里,只是六萬里——24960
公里的百分之四點七,可見,「從髀至日下六萬里,而髀無影」的六萬里是個極
度誇張的距離,是比「夏至南萬六千里」誇張3.75倍的誇張距離,是比「夏
至南萬六千里」更沒譜的誇張距離。


◆已知太陽在卡門線內,北回歸線一帶的卡門線離地的最大高度約為80公里,
故當太陽在北回歸線一帶以上的卡門線上運行至中天時,它到地表的高度也是8
0公里左右,可見「從此以上至日,則八萬里」——從第二個髀的髀基以上至太
陽有八萬里的說辭誇張了416倍:八萬里為33280公里,是80公里的4
16倍。


因此,「從髀至日下六萬里,而髀無影。從此以上至日,則八萬里」是段忽悠中
文讀者的忽悠經。


㈤「日去人十六萬七千里」是句忽悠中文讀者的忽悠經:


上面證明,春分秋分兩天的晝區最大,太陽至地表的最大距離在赤道,約為一萬
三千公里,為十六萬七千里——69472公里的百分之十九,可見,「日去人
十六萬七千里」是句忽悠中文讀者的忽悠經。


㈥「周髀長八尺,勾之損益,寸千里」是段忽悠中文讀者的忽悠經:


「周髀長八尺,勾之損益,寸千里」是從「周髀長八尺,夏至之日晷一尺六寸。
髀者,股也。正晷者,勾也。正南千里,勾一尺五寸。正北千里,勾一尺七寸」
中總結出來的結論,但「周髀長八尺……正北千里,勾一尺七寸」的意思是,和
在鎬京樹立的周髀在夏至日正午時刻的髀影——日晷(李淳風註:正晷者,日中
之時節也)長度比在同一時間在向南一千里的髀之影短了一寸,比在同一時間在
向北一千里的髀之影長了一寸。換言之,在鎬京的南北方向上,夏至日正午時刻
測得的髀影每增增一寸就表示髀向北或向南位移了一千里,可謂「正晷之損益,
寸千里」或「日晷損益寸,差千里」(《周髀算經》)。由於「正晷者,勾也」
——正晷由勾代表,「正晷之損益,寸千里」便成了「勾之損益,寸千里」。


可見,「勾之損益,寸千里」原意是「正晷之損益,寸千里」,而「正晷之損益
,寸千里」是特定時空的規律,特定時空的空是指鎬京一帶乃至中原一帶有南北
兩千里平如海面的平原上,特定的時是夏至日正午時刻。為什麼「正晷之損益,
寸千里」是特定時空的規律?因為,上面告訴,陽曆年的每一天,「光照」北半
球的太陽的運行軌道各異,因而,從赤道到北極,太陽在天空的日午位置,除了
春分秋分兩天相同外,其它日子天天不同,反映在地上的正晷長短,除了春分秋
分兩天外,也天天不同。因此,「正晷之損益,寸千里」反映的是特定時空的規
律,只適用和鎬京一帶乃至中原一帶緯度相同的平原緯區,不能適用於整個北半
球,更不能適用於全球。其實,「周髀長八尺……正北千里,勾一尺七寸」的情
況不可能是鎬京一帶乃至中原一帶的情況,而是神仙陳子假設的情況,因為,鎬
京一帶乃至中原不可能有向北向南各一千里平如海面的平原,而沒有這樣的平原
,就沒有「正晷之損益,寸千里」的規律。


然而,在勾表示直角三角形的勾時,「正晷之損益,寸千里」是不能改成「勾之
損益,寸千里」的,因為,平地不平,而是倒鍋形的鍋面,鍋面中任意兩點連成
的線段都是︵形線段。而正晷即︵形,故嚴格說來,「髀者,股也。正晷者,勾
也」不能成立。只因正晷很短,才一尺多長,可視為與髀垂直的直線,故「髀者
,股也。正晷者,勾也」是把正晷視為與髀垂直的直線的,正因正晷被視為與髀
垂直的直線,才有「勾之損益,寸千里」的結論。但是,由於勾是直角三角形的
勾,「勾之損益,寸千里」中本是︵形平地的千里便易被誤解為與髀垂直的一形
平地的千里。雖然我不知有無古代學者把「勾之損益,寸千里」的千里誤解為與
髀垂直的一形平地的千里,但網上搜索告訴,當代學者似乎都把「勾之損益,寸
千里」的千里誤解為與髀垂直的一形平地的千里,進而認為《周髀算經》視平地
為平面,進而認定古人視平原為平面,進而認定古人的天地觀是「天圓地方」觀
(其中的「地方」是指大地呈平面的方形),甚至從「勾之損益,寸千里」和《
周髀算經》中的忽悠文字中誤解出陳子認識的天地是「平行平面」狀(見江曉原
的《〈周髀算經〉:中國古代唯一的公理化嘗試》)。當代學者對「勾之損益,
寸千里」的誤解雖由當代學者「恃之以生而不辭」的一給出,但產生這類誤解的
客觀依據卻是「勾之損益,寸千里」的勾代表直角三角形中較短的直角邊,代表
與直角三角形中較長的直角邊垂直的直線。然而,推出「天象蓋笠,地法覆槃,
天地各中高外下」(《周髀算經》在推出「天象蓋笠,地法覆槃」之前有表達「
天地各中高外下」意思的散文,分析見《天圓地方是指月球地球皆○形》)的神
仙陳子是沒理由把「勾之損益,寸千里」中的千里當成平面上的直線距離的。故
「勾之損益,寸千里」是神仙陳子為忽悠中文讀者而故意把「正晷之損益,寸千
里」或「日晷損益寸,差千里」說成「勾之損益,寸千里」的,「勾之損益,寸
千里」是神仙陳子故意忽悠中文讀者的一段忽悠經。


算術是不能忽悠的,周天歷度是不能忽悠的,如果上舉的數字和算數系忽悠,為
何沒有影響周天歷度的精確性?因為,上舉的數字和算數未涉及周天歷度的實質
,因為周天歷度的實質是度出——給出制定陰陽合曆的農曆所需的數據,其中,
陰曆只需給出月亮周期,陽曆只需給出中原一帶二十四節氣日的晷影長度和北斗
星斗柄指向東南西北的時間(北斗星斗柄指向東南西北的時間可分別作為匡正春
分、夏至、秋分、冬至時間的時間)。合陰陽曆為一歷的方法則是用「三年一閏
,五年二閏,十九年七閏」的陰曆消化陽曆的計算方法,故上舉的數字和算數未
涉及周天歷度的實質。


忽悠是坑蒙拐騙的代詞,下凡神仙的使命是向人類顯示各種神通、報告各種天機
、提供種種讖言(讖言是必定應驗的預言)的,怎麼會對人類忽悠呢?又怎麼可
能在講授天文曆法並披露多條神經時忽悠人類呢?


原來,神仙乃忽悠之母、萬騙之母。因為,神仙即下凡地球的輻射「萬物得一以
生」的一的月球居民,「萬物得一以生」既表示一生萬物,又表示一生萬騙,而
一是合神光、神氣、數據流為一流的三才數據流,數據流從輻射一的月球居民集
體編製而成的道劇光碟中流出。只因忽悠之母——萬騙之母通過一忽悠人類、詐
騙人類,一又「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道德經》),故「得
一以生」的人類全然不知「恃之以生而不辭」——「恃一以生而不辭」,全然不
知被一忽悠和詐騙,全然不知人間的一切忽悠和詐騙都是神仙的忽悠和詐騙,從
而全然不知神仙既是萬物之母又是忽悠之母、萬騙之母。


雖然神仙是忽悠之母、萬騙之母,但神仙又是坦承自己是忽悠之母、萬騙之母的
老實仙,著名的根據就是《道德經》,因為《道德經》作者李耳就是下凡的神仙
,欲知《道德經》是神仙如實告訴人類神仙既是萬物之母又是忽悠之母、萬騙之
母的著作,請閱《道德經真解》。欲知人類被神仙忽悠、詐騙的廣度和深度,請
瀏覽【明月網站】;欲知神仙既是萬物之母又是忽悠之母、萬騙之母的真相,請
瀏覽【明月網站】。

 

明月牌收音機呂柏林
2014年3月22日


附:


◆《天圓地方是指月球地球皆○形》在 http://bolin.freevar.com/a160.htm


◆《上帝許諾的的中國夢》在 http://bolin.freevar.com/a159.htm


◆《天目報告》在 http://bolin.freevar.com/tmbg.doc


◆《請科學家走進科學》在 http://bolin.freevar.com/a135.htm


◆《道德經真解》在 http://bolin.freevar.com/indexdd.htm


◆【明月網站】在 http://bolin.freevar.com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5:2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