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圓地方是個莫明其妙的辭彙,因為,它被中國科學界認定為中國古人的天地觀
:「古人以為天圓地方,亦以圓方作天地的代稱」(《辭源》)。但史實告訴,
天圓地方並非中國古人的天地觀,中國古人的天地觀是異於天圓地方的兩種天地
觀:
一是渾天說給出的天地觀,渾天說給出的簡明天地觀是「天包地如卵里黃」,網
上搜索只見渾天家言而無出處的「天包地如卵里黃」,因它散在「渾天如雞子,
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中黃,孤居於內,天大而地小。天表裡有水,天之包地,
猶殼之裹黃」(張衡《渾天儀注》)中而表示它脫胎於《渾天儀注》和出世於《
渾天儀注》之後。
「天包地如卵里黃」是在天上——在太空透視地球天地的整體視覺形象,天指大
氣圈,大氣圈形狀是大氣圈包著地球的形狀,大氣圈厚度即卡門線高度,卡門線
高度在赤道上空不超過100公里,兩極不超過50公里(見《請科學家走進科
學》),大氣圈厚度按100公里計,在兩極按50公里計,地球形狀便是微突
的橢球形——赤道半徑比極半徑長21公里的橢球形,大氣圈形狀便是赤道半徑
比極半徑長約70公里的橢球形。雞卵近橢圓形,故大氣圈形狀以雞卵代表;地
球是微突的橢球形,微突的橢球形是肉眼中的球形,雞卵卵黃也是肉眼中的球形
,故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形象和我們看到的地球儀一樣,都是圓球形——卵黃形。
故「天包地如卵里黃」告訴,大氣圈橢球形,大地圓球形——天橢球形,地圓球
形,即太空看到的地球天地形狀既非圓形天也非方形地,太空看不到天圓地方。
二是蓋天說給出的天地觀,蓋天說給出的簡明天地觀是「天象蓋笠,地法覆槃」
(《周髀算經》)、「天似蓋笠,地法覆槃,天地各中高外下」(《晉書·志第
一·天文上》)、「天如覆蓋,地如覆盆,地中高而四隤」(《宋書·志第十三
·天文一》),蓋笠、覆槃、覆蓋、覆盆因有「中高外下」和「中高而四隤」的
補語而表示它們形如倒扣的鍋,倒扣的鍋形是橢球或圓球的缺——球缺。
需要說明的是,「天象蓋笠,地法覆槃」也連接著表示「天地各中高外下」意思
的散文,該散文就在「天象蓋笠,地法覆槃」之前,其文是「凡日月運行,四極
之道。極下者,其地高人所居六萬里,滂沱四隤而下。天之中央,亦高四旁六萬
里」:
㈠「凡日月運行,四極之道」一指北半球的日月每天運行軌道的升落方位有四個
,二指北半球的日月在周而復始的運行周期中四個極端軌道的四個極端升落方位
。通過對後者四極的描述可知前者四極,故不描述前者四極。後者的四個極端方
位是,在北回歸線一帶看,在春分至秋分期間,太陽升起方位都是東,但在春分
→夏至期間,太陽沒落方位從西往西北移動,在夏至日沒落於西北;在夏至→秋
分期間,太陽沒落方位從西北往西回移,在秋分日回到西;在秋分至春分期間,
太陽沒落方位都是西,但在秋分→冬至期間,太陽升起方位從東往東南移動,在
冬至日升於東南;在冬至→春分期間,太陽升起方位從東南往東回移,在春分日
升於東。即是說,東和東南是太陽升起方位的兩個極端方位,西和西北是太陽沒
落方位的兩個極端方位,東和東南與西和西北是太陽運行軌道的四個極端升落方
位,太陽在這四個極端方位升落的軌道便是太陽運行的四極之道。
同樣,在北回歸線一帶看,初三新月亮相於西南,沒落於西,西南至西軌跡的反
向延長線方位是南,南可視為初三新月的升起方位;初四至望日前,月亮亮相方
位逐日東移,但都沒落於西;在望日,月亮一般升起於東、沒落於西北;望日後
至晦日,月亮升起方位在東和東南之間變化,但都沒落於西北。即是說,東和南
是月亮升起方位的兩個極端方位,西和西北是月亮沒落的兩個極端方位,東和南
與西和西北是月亮運行軌道的四個極端升落方位,月亮在這四個極端方位升落的
軌道便是月亮運行的四極之道。
㈡由「凡日月運行,四極之道」可知,「極下者」是指「四極之道」的四極之下
之地——日月升落點下面的地點。因日月升落點在「天似蓋笠,地法覆槃,天地
各中高外下」的天地交界環上,而這個天地交界環即「天似蓋笠」的笠底底環,
故「極下者」又指在平原或海面上看到的「天似蓋笠」的笠底底環下面的地點,
「極下者,其地高人所居六萬里,滂沱四隤而下」是指在平原地區看到的「天似
蓋笠」的笠底底環之下之地高於笠底中心六萬里,原因是平原地形乃滂沱四隤而
下形——中高外下形。因六萬里是「地中高外下」的高下兩點間的╮形線距離,
故六萬里不是「地中高外下」的高下兩點間的海拔高差,而是「地中高外下」的
高下兩點間的╮線距離。「六萬里」是誇張了六千倍的距離,是忽悠人的誇張之
數,證明見《〈周髀算經〉是仙作的算經、神經、忽悠經》)。以上分析告訴,
「極下者,其地高人所居六萬里,滂沱四隤而下」是以說話人在平原地區所見的
「天似蓋笠」的笠底中心為笠底底環、以看不見的該「天似蓋笠」的笠底底環之
下之地為笠底中心——極下者的說法,是說話人以平原地區的立足點為「地中高
外下」的下地、以看不見的該「地中高外下」的中高之地為「極下者」的說法。
「天之中央,亦高四旁六萬里」是量化的「天中高外下」形象(其中的「六萬里
」也是忽悠人的誇張之數,證明見《〈周髀算經〉是仙作的算經、神經、忽悠經
》),但「天之中央,亦高四旁六萬里」的「亦」字告訴,前述的「極下者,其
地高人所居六萬里,滂沱四隤而下」的主題思想是「地之中央,高四旁六萬里」
,「凡日月運行……亦高四旁六萬里」的主題思想是「天地各中高外下」。
因此,「凡日月運行……亦高四旁六萬里」既是「天地各中高外下」的散文式表
達,又是「天象蓋笠,地法覆槃」的前置性描述,「天象蓋笠,地法覆槃」是對
「凡日月運行……亦高四旁六萬里」的概括,「天地各中高外下」的散文表述在
「天象蓋笠,地法覆槃」之前,說明《周髀算經》有和「天似蓋笠,地法覆槃,
天地各中高外下」意思相近的說辭,「天似蓋笠,地法覆槃,天地各中高外下」
可視為從《周髀算經》的「凡日月運行……天象蓋笠,地法覆槃」中提練的簡約
說辭。
蓋天說給出的天地形象也是在太空看到的天地形象,因為它是在太空透視「天包
地如卵里黃」的局部天地視覺形象。理由是,雖然在地表可環視到「中高外下」
的「蓋笠」形天或「覆蓋」形天,卻環視不到「中高外下」的「覆槃」形地表或
「覆盆」形地表,哪怕在平原上看地表和在海面上環視地表,因為在平原上環視
地表,看到的是廣闊平坦的平原;在海面上環視地表,看到的是廣闊平坦的海平
面,均無「地中高外下」的視覺形象,以致沒讀到或沒讀懂《周髀算經》中「凡
日月運行……天象蓋笠,地法覆槃」的東漢著名思想家王充認為平地是平面而非
倒鍋形鍋面:「今試使一人把大炬火,夜行於平地,去人十里,火光滅矣;非滅
也,遠使然耳」(《晉書·志第一·天文上》):火把「去人十里,火光滅矣;
非滅也,遠使然耳」的結論是在視平地為平面的情況下,根據視象大小與視距成
反比的視覺規律得出的結論。但事實是眼中的平地乃「地中高而四隤」的倒鍋形
鍋面。因此,火把遠離視者的過程是火把逐漸變小的視覺過程和火把在水平視線
上逐漸下沉的過程,故火把在「去人十里」處看不見的原因是火把在「去人十里
」處下沉到水平視線下。因此,給出火把「去人十里,火光滅矣;非滅也,遠使
然耳」結論的王充還不知道「地中高外下」的地形,說明那時的他沒讀過或沒讀
懂《周髀算經》中「凡日月運行……天象蓋笠,地法覆槃」這段話。
由於「中高而四隤」的「覆槃」地形或「覆盆」地形只能在太空透視到,故「天
象蓋笠,地法覆槃」、「天似蓋笠,地法覆槃,天地各中高外下」、「天如覆蓋
,地如覆盆,地中高而四隤」的視覺就只能是太空透視地球天地的視覺。
誰能在古代把在太空透視到的整個地球天地形象——「天包地如卵里黃」和局部
的地球天地形象——「天象蓋笠,地法覆槃」告訴人類?神仙,只有神仙——神
仙就是下凡地球的輻射「萬物得一以生」的一的月球居民(證明見《上帝許諾的
的中國夢》),進而得知,渾天說和蓋天說只能是神仙下放的學說。換言之,若
要堅持渾天說和蓋天說是古代人類推出的學說,則是沒有視覺依據的瞎說。
雖然蓋天說是在太空透視「天包地如卵里黃」的局部天地視覺形象,卻因地上有
「中高外下」的蓋笠形天可見,覆槃形、覆盆形地可由「天地各中高外下」、「
地中高而四隤」幫助理解,而易被人類理解和接受,故蓋天說是中國古代知識分
子能夠理解和接受的天地形象說,應是普及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天地觀。
雖然渾天說是在太空透視「天包地如卵里黃」的天地視覺形象,地上看不到的天
地形象,全無人類視覺依據的天地形象,卻不可思議地成了中國古人的天地觀,
並不可思議地成了中國古人製造和解釋渾天儀的理論依據:古老的渾天儀既不是
東漢張衡製造的渾天儀,也不是西漢落下閎製造的渾天儀,而是璇璣,璇璣即「
古時一種天文儀器,渾天儀」(《金山詞霸》)。璇璣是比渾天儀更古老的渾天
儀,不叫渾天儀的渾天儀,是璇璣玉衡的簡稱。因為,西漢孔安國認為,璇璣玉
衡是「正天之器,可運轉」的渾天儀器。因璇璣玉衡是「正天之器,可運轉」的
渾天儀器,故《尚書·舜典》說的「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在表觀察)便表
示中華民族在舜時就使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孔穎達疏:「七政,謂日月與五星
也」),表示中華民族在舜時就用璇璣玉衡及其製作理論宣揚了「天包地如卵里
黃」意思的渾天說。實際上,璇璣玉衡與中華民族同時出世於神農之世(理由見
后),是中國第一代渾天儀。渾天說是製造和解說璇璣玉衡的理論依據,故渾天
說也出世於神農之世。
可見,中國古人知道並莫明其妙地應用於製造渾天儀的地球天地形象是「天包地
如卵里黃」,中國古人有視覺的天形象是「中高外下」的蓋笠,中國古人能夠理
解和接受的大地形象是「中高而四隤」的覆槃,根本不是天圓地方。
最早否定地方說的最古學者可能是春秋時期的孔子弟子曾參,因為,《大戴禮記
·曾子天圓第五十八》記載,對單居離的「天圓而地方,誠有之乎?」的提問,
曾參答疑道:「如誠天圓而地方,則是四角之不揜也」:揜通掩,音同掩,表掩
藏、遮蔽,「如誠天圓而地方,則是四角之不揜也」意為:如果天確實是圓的、
地確實是方的,圓形天際就蓋不住四角形的地方,但在平原上環視天地交際處的
視覺卻是,天地連成一線,天蓋地蓋的嚴密無縫。
——曾參是春秋末期人,「如誠天圓而地方,則是四角之不揜也」出自曾參的情
況說明,天圓地方出世於曾參之前——春秋末期之前。天圓地方由《周髀算經》
以簡單、抽象、難懂的文字論證導出,表示《周髀算經》是最早推出天圓地方的
著作。因而可知,《周髀算經》不是出世於西漢末期,而是出世於向商高問周天
歷度演算法算數的周公旦在世年代——周朝初期。《周髀算經》以簡單、抽象、難
懂的文字論證天圓地方的文字是「環矩以為圓,合矩以為方。方屬地,圓屬天,
天圓地方」。
——如果渾天儀最早出世於西漢落下閎之手,那麼《周髀算經》中的「以一游儀
,希望牽牛中央星」、「各如游儀所至之尺為度數」、「立周度者,各以其所先
至游儀度上」、「立一游儀於度上,以望中央表之晷」的游儀就應是璇璣玉衡。
因《周髀算經》出世於周初,故知周初仍在使用古老的璇璣玉衡。
但是,從視覺出發否定地方之說的曾參,理應否定天圓之說,因為,在地上看天
,只能看到倒扣的鍋形天,根本看不到圓球形天,但他只否定地方而沒否定天圓
,故他對天圓地方說否定的不徹底。
最早徹底否定天圓地方的古代著名學者可能是三國時代為《周髀算經》作注的趙
爽,因為他在《周髀算經注》中說「天不可窮而見,地不可盡而觀,豈能定其方
圓乎?」:(在地上)誰都無法在地上看到地球天地的全貌,怎能確定天是圓的
、地是方的呢?既然無法確定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天圓地方怎麼可能是我們所
見天地的形象呢?
因此,在表述天地形象方面,「天圓地方」是在天上地上都沒有視覺根據的天地
形象說,是不可能被只能在地上觀天地形象的古人認同的天地形象說,是令古今
人類都莫明其妙的天地形象說。「天圓地方」完全不是中國古人憑視覺得到的天
地形象,根本沒資格代表中國古人的地球天地觀。
其實,天圓地方根本不可能是《周髀算經》推出的表述地球天地形象的辭彙,因
為,《周髀算經》不是寓言書,不是笑話書,更不是《天方夜譚》類的故事書,
而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天文歷算著作,也是中國流傳至今最早的數學著作
,是後世數學的源頭,其算術化傾向決定中國數學發展的性質,歷代數學家奉為
經典」(《維基百科·周髀算經》),這樣的經書只能推出一種天地形象說,沒
理由推出兩種相互打架的天地形象說,沒理由在推出無視覺依據的「天圓地方」
說后,再推出有一半視覺依據的「天象蓋笠,地法覆槃」去否定無視覺依據的「
天圓地方」說。若把「天圓地方」和「天象蓋笠,地法覆槃」都看成中國古人的
地球天地形象說,等於把《周髀算經》貶成邏輯上自相矛盾之經,荒誕不經之經
。由此可知,《周髀算經》推出的「天圓地方」並非中國古人描述天地形象的說
辭,更非中國古人的天地觀說辭。
其實,天圓地方根本不可能是蓋天說的說辭。因為蓋天說即天蓋說,天蓋只能是
天的局部,天蓋所蓋的大地——地球只能是大地——地球的局部,蓋天說只能是
「天包地如卵里黃」的局部視覺形象,其說辭只能是「天象蓋笠,地法覆槃」、
「天似蓋笠,地法覆槃,天地各中高外下」、「天如覆蓋,地如覆盆,地中高而
四隤」,根本不可能用代表全天形象的圓天,而天圓是全天形象。因此,蓋天說
根本不可能推出沒有視覺依據的天圓地方。推出蓋天說——「天象蓋笠,地法覆
槃」的《周髀算經》根本沒理由在推出有一半視覺的「天象蓋笠,地法覆槃」之
前推出毫無視覺依據的蓋天說異說——「天圓地方」。可見,《周髀算經》推出
的「天圓地方」不是描述蓋天說的說辭,後人把「天圓地方」當作蓋天說的唯一
說辭,既是對「天圓地方」的誤讀誤解,又是對「天象蓋笠,地法覆槃」、「天
似蓋笠,地法覆槃,天地各中高外下」、「天如覆蓋,地如覆盆,地中高而四隤
」的蓋天說說辭的熟視無睹、充耳不聞。
其實,《周髀算經》推出「天圓地方」的文字玄之又玄的情況就告訴,「天圓地
方」不是告訴地球天地形象的說辭。《周髀算經》推出「天圓地方」的文字是:
「昔者周公問於商高曰:竊聞乎大夫善數也,請問古者包犧立周天歷度,夫天不
可階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請問數安從出?商高曰:數之法,出於圓方,圓
出於方,方出於矩,矩出於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為勾,廣三,股修四,徑隅五
。既方其外,半之一矩,環而共盤,得成三四五,兩矩共長二十有五,是謂積矩
。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數之所生也。周公曰:大哉言數,請問用矩之道。商
高曰:平矩以正繩,偃矩以望高,覆矩以測深,卧矩以知遠,環矩以為圓,合矩
以為方。方屬地,圓屬天,天圓地方。方數為典,以方出圓。笠以寫天,天青黑
,地黃赤,天數之為笠也。青黑為表,丹黃為里,以象天地之位。是故,知地者
智,知天者聖。智出於勾,勾出於矩,夫矩之於數,其裁製萬物,惟所為耳。周
公曰:善哉」。說這段文字玄之又玄的理由是:
一,商高告訴包犧立周天歷度之「數安從出」的第一段文字「數之法,出於圓方
,圓出於方,方出於矩,矩出於九九八十一」玄之又玄:
包犧即伏羲,三皇之一,三皇有多種版本,伏羲、神農、女媧、黃帝、燧人、祝
融、共工、有巢氏都是三皇之皇。但是,《蟲在風中,誰能見到風中群蟲?》、
《天目報告》、《請科學家走進科學》等報告:中華民族只能出生於神農之世,
神農之世即炎黃之世。從各種版本的三皇人物對中華民族的貢獻看,各種版本的
三皇只能是同時下凡神州哺育和教育中華民族第一代的神仙工作隊隊長的名稱,
包犧所立的周天歷度的主要作品就是神農「教農耕」所需的陰陽合曆的神農曆,
神農曆中的陰曆就是由十二個月亮周期組成的一年長度,神農曆中的陽曆就是和
陽曆年長度同長的二十四節氣長度,因為二十四節氣長度為365.25日,3
65.25日就是陽曆年長度,365.25日在《周髀算經》中的說法是「一
歲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陽曆在神農曆中的體現,一是二十四節氣的輪迴
,二是陰曆年消化陽曆年長度的「三年一閏,五年二閏,十九年七閏」的曆法。
二十四節氣長度的確定和二十四節氣的劃分被描述的既複雜又玄乎,其實很簡單
,因為二十四節氣長度就是北半球太陽升落方位輪迴一周的周期長度,即北半球
太陽升落方位從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春分變化一周的周期長度,把這個周
期長度均分二十四份就是每個節氣的長度。北半球太陽升落方位輪迴一周的情況
已描述在上。需要初充的是,太陽升落方位決定太陽在天軌跡的長短,太陽在天
軌跡的長短決定日照長短,日照長短決定晝的長短,故太陽升落方位決定晝的長
短:夏至日的太陽升於東、落於西北,太陽在天軌跡最長,故夏至日的晝最長;
冬至日的太陽升於東南、落於西,太陽在天軌跡最短,故冬至日的晝最短;春分
秋分兩天的太陽都升於東落於西,太陽的在天軌跡長度居中,故這兩天的晝夜長
度相同。中國古人在中原一帶立圭表測量二十四個節氣日正午時刻正晷長度以確
定和糾正二十四節氣時間的長短,是萬物之母為愚弄中華民族而掩蓋北半球太陽
在繞地盤旋中升落方位輪迴一周的可見規律而把北半球太陽在繞地盤旋中升落方
位輪迴一周的周期性規律反映在二十四節氣日正午時刻的正晷長度變化規律告訴
中華民族的把戲,是萬物之母對北半球太陽在繞地盤旋中升落方位輪迴一周可見
的周期性簡明規律的故弄玄虛。
周天一指太陽升落方位從春分至下個春分輪迴一周的天數,二指月亮周期——朔
望月周期的天數,三指「月躔二十八宿」(《呂氏春秋·季春紀第三·圜道》)
——在月亮周期中,月亮穿行二十八宿一輪的周期天數(躔表運行,「月躔二十
八宿」一指月球生化運行二十八宿,二指月亮在月亮周期中穿行二十八宿一輪)
,四指北斗星斗柄在東南西北指向上轉一輪的周期天數,體現在「斗柄東指,天
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冠子·環流篇》)。故周天歷度應指:在確立陽曆長度的同時把陽曆年長度分
成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以度代天)和二十四節氣,立十二個月亮周期為陰
歷年長度,把星空的主要恆星劃為二十八宿星圖並告之「月躔二十八宿」經歷,
斗柄指向沿東南西北轉一周的經歷,以及消化陽曆年長度的「三年一閏,五年二
閏,十九年七閏」的陰陽合曆法。包犧立周天歷度的真相就是包犧代表的下凡神
仙直接把周天歷度告訴「萬物得一以生」(《道德經》)的一所生的中華民族第
一代,就是包犧代表的下凡神仙在中原一帶的部落中設立天文學館、用「萬物得
一以生」的一化出的中華民族第一代渾天儀——璇璣玉衡向中華民族第一代天文
學生宣講渾天說和蓋天說(講璇璣玉衡必講渾天說,講渾天說必講蓋天說,因為
渾天無視覺形象,需要有視覺的「中高外下」形天蓋和可理解的中高外下形大地
——覆槃形或覆盆形大地以助學生理解渾天說)、立晷儀教授測量二十四節氣的
晷影方法、教授神農曆推演法等,用到的算術算數與圓、方、矩、「九九八十一
」無關。因為矩應表曲尺,曲尺是畫直線、直角、方形的工具,「九九八十一」
是乘法口訣,它可以代表乘法口訣和乘法,也可以代表《周髀算經》講到的包括
勾股定理、圓周率(《周髀算經》有22處的周長數據是直徑的三倍,這三倍便
是圓周率的整數值,見《〈周髀算經〉是仙作的算經、神經、忽悠經》)在內的
算術,但這些算術都沒理由出自矩。故「數之法,出於圓方,圓出於方,方出於
矩,矩出於九九八十一」玄之又玄。
二,「折矩以為勾」玄之又玄:當矩被理解為曲尺時,矩不能折為勾。但「折矩
以為勾」中的矩是當曲尺理解的,故「折矩以為勾」不可思議,玄之又玄。
三,「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數之所生也」玄之又玄:表面看,禹治天下靠的
是勤奮地為萬民謀利,不是靠什麼數。但真正的治天下者在任何時候都是「萬物
得一以生」的一,在不知「萬物得一以生」的一治天下的真相的情況下,便覺得
「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數之所生也」玄之又玄。
四、「平矩以正繩,偃矩以望高,覆矩以測深,卧矩以知遠,環矩以為圓,合矩
以為方。方屬地,圓屬天,天圓地方。方數為典,以方出圓」玄之又玄:作為測
量工具的矩——曲尺無法測量天高地遠,也無法測量深井、深谷、深淵、湖海的
深度;以曲尺之角為圓心、以曲尺一邊為半徑作環繞運動可以畫出圓圈,以曲尺
之弦的任一端為圓心、以曲尺之弦為半徑作環繞運動也可以畫出圓圈,合二把曲
尺也可以畫出方形,但如此畫出的方圓都屬於作畫的人或都屬於承載方圓之畫的
地,不能屬於天,由此引出的天圓地方只能令人莫明其妙。至於「方數為典,以
方出圓」則更令人費解。故「平矩以正繩,偃矩以望高,覆矩以測深,卧矩以知
遠,環矩以為圓,合矩以為方。方屬地,圓屬天,天圓地方。方數為典,以方出
圓」玄之又玄。
五,「智出於勾,勾出於矩」玄之又玄:智指人類的所有知識智慧,但在矩當曲
尺理解時,讀者便無法理解「智出於勾,勾出於矩」:曲尺由人類創造——矩出
於人,怎麼會反過來說人類的智慧出自曲尺呢?故「智出於勾,勾出於矩」玄之
又玄。
六,「夫矩之於數,其裁製萬物」玄之又玄:若「矩之於數」是指矩——曲尺是
出於人類測量長度需要而製成標有表示長度刻度的數字時,曲尺無力裁製萬物,
故「夫矩之於數,其裁製萬物」玄之又玄。
可見,推出「天圓地方」的文字確實玄之又玄。推出「天圓地方」的文字玄之又
玄便表示「天圓地方」的含義玄之又玄。由於渾天說和蓋天說所指的天地形象簡
明,故知「天圓地方」不可能是渾天說和蓋天說所指的天地形象。
可見,「天圓地方」不是中國古人認識的天地形象,根本不可能是中國古人的天
地觀。中國古人有視覺依據和可理解的天地形象是「天如覆蓋,地如覆盆,地中
高而四隤」和「天似蓋笠,地法覆槃,天地各中高外下」,中國古人知道並用作
製造和講解璇璣玉衡和渾天儀的理論依據的天地形象是「天包地如卵里黃」。
於是,令人莫明其妙的「天圓地方」便被牽強附會為玄之又玄的陰陽學說,解釋
天動地靜現象的簡約辭源。
顯然,《辭源》對天圓地方的解釋——「古人以為天圓地方,亦以圓方作天地的
代稱」完全違背史實,《辭源》編撰者完全無視中國最古老的渾天說和蓋天說分
別表達的完整天地形象和局部天地形象自神農之世以來在中國古人中代代相傳的
普及情況。然而,《辭源》編撰者的無視代表的是科學界的無視、史學界的無視
,後果是導致沒看過中華古籍而不知中華古籍有渾天說和蓋天說的當代知識分子
把「天圓地方」當作中國古代人的天地觀,以致《維基百科·地圓說》居然宣稱
:「在19世紀以前,大多數中國人仍然認為大地是平直的」,以致今天仍有崇
洋媚外、厚今薄古的華人在論壇上嘲笑道:「中國人直到大英帝國打進來(時)
還在(說教)天圓地方」。
《辭源》編撰者無視古老的中華渾天說和蓋天說,無視中國古人知道並應用的渾
天說所說的天地形象和中國古人有一半視覺、一半可理解的蓋天說所說的天地形
象,無視《周髀算經》中與「天圓地方」打架並可以常識認定必定打贏「天圓地
方」的「天象蓋笠,地法覆槃」,硬把不是中國古人的天地觀——「天圓地方」
當作中國古人的天地觀的情況說明什麼?說明百年來的《辭源》編撰者們「往往
因一字之疑滯而旁皇終日,經數人之參酌而解決無從。甚至馳書萬里,博訪通人
,其或得或失,亦難預料」(《〈辭源〉100年:國無辭書無文化可言》)的
表現,實為「目惟內視而不外視」(《金華宗旨》)的瞎子表現、「耳惟內聽而
不外聽」(《金華宗旨》)的聾子表現,說明《辭源》編撰者們無一不是「惟道
是從」的行屍走肉、「無知無欲」的收音機、對道聲「應之速而無疑」的傳聲筒
。
《辭源》讀者中有無數的讀者知道古老的中華渾天說和蓋天說、知道「天圓地方
」和「天象蓋笠,地法覆槃」同在《周髀算經》中,知道中華古籍有「天包地如
卵里黃」和「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中黃,孤居於內,天大而地小
。天表裡有水,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知道中華古籍有「天似蓋笠,地法覆
槃,天地各中高外下」、「天如覆蓋,地如覆盆,地中高而四隤」,卻對《辭源
》中的「古人以為天圓地方,亦以圓方作天地的代稱」毫無異議的表現說明什麼
?說明這些知古的《辭源》讀者無一不是「目惟內視而不外視」的瞎子、「耳惟
內聽而不外聽」的聾子、「惟道是從」的行屍走肉、「無知無欲」的收音機、對
道聲「應之速而無疑」的傳聲筒。
既然天圓地方既不是渾天說所說的天地形象也不是蓋天說所說的天地形象,又是
什麼天地的形象呢?——是指月球地球皆○形:
天圓地方的天是指至高無上的天,至高無上的天是萬物之母,萬物之母就是輻射
「萬物得一以生」的一的天體,它就是用「萬物得一以生」的一在藍天生月亮的
月球。月在脣,脣是唇,月是口,口原形是○,月球○形的天機早已由美國登月
飛船探秘資料告發:應該穿過月心的月震縱波只達35~40公里,表示月球是
殼厚35~40公里的○形天體。○形天體只能是人造天體,因建造直徑347
6公里、殼厚35~40公里的○形天體,至少需要三維相互垂直的直徑以公里
計的巨梁為建造骨架,而以任一維巨梁為視線看三維相互垂直的直徑以公里計的
巨梁的視圖是十字架,十變形為,在天心,是天心,有天心字架——十
字架的「天非蒼蒼之天」(《金華宗旨》)——不是「天包地如卵里黃」的天—
—大氣圈,大氣圈也無「天」可見,故知○形月球是以三維相互垂直的直徑以公
里計的巨梁為建造骨架。沿一維巨梁中心線剖開月球的剖面視圖是⊕。故知天圓
地方的天是○形天體或⊕形——月球。天是十字架——字架生一﹨持一﹨的示
意圖,一﹨即「萬物得一以生」的一。但天又是二人世界示意圖——由千億對長
少長妙長康長樂長生的夫妻組成的二人世界示意圖(數字見《天目報告》),因
為,天為二人。
《天目報告》:地外太空只有漆黑,沒有日月星,月球●形●色,月殼是超級致
密堅硬的超級金剛殼,●形●色的月球如彈丸,故仙曰「天體圓如彈丸」(張衡
《渾天儀注》)。
漢字是象形字,依象形定義,○即圓,○應表圓,事實卻是以圓表○,何故?原
來,表平面○形、立體○形和實心○形的圓是定義,圓的畫義是萬物之母生萬物
和萬物生萬物之母的示意圖:圓為回貝,回為大口生小口,大口即○形月球,小
口是「萬物得一以生」的一的橫截面形狀(證明見《天目報告》,找證明捷徑是
在此文中查「口口相傳」、「方而不割」),代表「萬物得一以生」的一,回是
○形月球輻射「萬物得一以生」的一的示意圖。月球輻射「萬物得一以生」的一
是為了生萬物嗎?不是,而是月人為了在月球永生,因為○形月球固有的重力是
向心型,向心型重力的○形月腔不能住人,但月人非要在○形月腔內長生,智慧
的月人便採用輻射克服向心型重力線的離心型重力線的方式把○型月腔變成可居
地,這離心型重力線便是「萬物得一以生」的一,由○中十字架輻射。但是,要
把⊕腔變成月人的長生地,還得讓⊕中十字架具有永遠輻射一的動力,但月球在
離開宇球升空時並沒帶動力燃料,原因是月人解決輻射一的永恆動力的神奇方案
是讓一自動向十字架百分之百返回輻射它的動力。一所以能自動向十字架架百分
之百返回輻射它的動力,是因為一是神光、神氣、數據合成的三才數據流,月人
在使三才數據流成為「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道德經》)的至堅道
、「攻堅強者莫之能勝」(《道德經》)的必勝道、「其事好遠」(《道德經》
)的無遠勿屆道的同時,又使每個三才數據能在指定時空自動「挫其銳」(《道
德經》)形成的挫點作為自動拐流的拐流點,使得以光速飛行的每個三才數據在
飛至拐流點時按「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定律」產生和衝擊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通過一作用於十字架的反衝擊力,十字架中接收、集中、轉換反衝擊力的裝置便
把每個三才數據在自動「挫其銳」的拐流點形成並送達十字架的反衝擊力接收、
集中、轉換成十字架繼續輻射一的動力。這樣,十字架就有了永遠輻射一的動力
而成為永動機,⊕腔便成讓月人宜居的長生地。因十字架永遠輻射一的動力源於
它輻射的離心型重力線,是離心型重力線化生出十字架永遠輻射一的動力,故動
——動為重力,「動」是表示它生於⊕中十字架輻射的離心型重力線。○輻射的
一在向○中十字架百分之百返回輻射一的動力的情況表示,一是月人長生的寶貝
。月人長生的寶貝是每個三才數據在一向上的拐流點自動產生和衝擊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通過一作用於十字架的反衝擊力,反衝擊力回到⊕中十字架便曰回
貝。拐流點雖由每個三才數據自動流成,但是,→流變拐流需要阻力,阻力要由
萬物提供。於是,智慧的月人又讓每個三才數據具有在拐流瞬間錨住一個大氣微
粒或一個物質質點的同時,將拐流點化成即生即化的萬物之心、即生即化的萬物
之心又即時化出即生即化的萬物天目(第一個萬物天目即萬物胚胎,人類天目即
閉眼即覺的第三隻眼,天目目標即人類的思想之心)、進而化出萬物之身及萬物
之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的功能。因拐流點靠萬物固定,故產生並送達十字架的
反衝擊力的實際生力者是萬物,是萬物向十字架百分之百返回十字架輻射每個三
才數據的動力,故真正的回貝者是萬物。生回貝是萬物之母輻射一的唯一目的,
故萬物是萬物之母為生回貝而不得不生的副產品。一因回貝為圓,二因回貝所回
之地是○,○是定義的圓,故圓既是輻射「萬物得一以生」的一的月球形象,又
是「萬物得一以生」的一通過生萬物以生萬物之母的示意圖,是萬物之母通過輻
射生萬物的一以長生的示意圖,是萬物之母生萬物、萬物生萬物之母的示意圖,
是天生萬物、萬物生天的示意圖。故天圓即指輻射「萬物得一以生」的一的月球
。因回貝之貝必回到天心十字架——回貝之貝必回到至高無上的天,而回貝為圓
,故曰「圓屬天」——圓之回貝屬於至高無上的天。
地,土也,土為十字架生一、生一持一的十字架,十字架在⊕中而代表⊕——月
球,故地即輻射一而持有無數一的月球。方為亠居刀,亠是卜,卜右傾為人,方
為人居刀,刀在月,刀是空心月,方為人居空心月(球)。空心月○形,方為人
居○。人居○內,居○內的○人由○代表,故方即○——月球。地是月球,月球
○形,○形曰方,故月球曰地方。
○方化為回中大口,大口便曰大方;因○無角,隅表角,無角即無隅,大○無隅
便曰「大方無隅」(《道德經》)。但大方的意義不只是大口之大——大○之大
,而是大○時時刻刻以輻射方式向萬物施捨「萬物得一以生」的一、「萬物恃之
以生而不辭」(《道德經》)的一、讓萬物顯示種種知識、智慧、技能的一,輻
射一併持一的○其形似¤,¤即「餘食贅形」(《道德經》)的示意圖:餘食指
月人多餘的食物,月人多餘的食物就是「萬物得一以生」的一;因一的始端在○
中十字架、終端是尾大不掉的萬物,在繞地盤旋中時刻輻射一而時刻切割○的○
便成¤,¤是○的贅形,故曰「餘食贅形」。可見,回中大口——○才是真正的
大方、大方之家、大方人家。萬物生於回中小口而代表小口,小口曰小方,故號
稱萬物靈長的人類中的任何人的知識智慧都是來自大方人家的小方知識、一孔之
見,人類所有的古今學問大家都「見笑於大方之家」、都貽笑大方。
可見,地是○,方是○,地方都是○,天圓地方都是○——月球。頂天立地告訴
:頭頂為天,腳下為地,故居住在⊕腔內壁的月人又稱⊕中十字架為天、⊕腔內
壁為地,故有「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道德經》)、「大道視天地亦泡
影」(《金華宗旨》):大道即「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的一——「萬物得
一以生」的一,一是其小無內的小道,稱其大道的原因是小道生萬物,小道是直
接生萬物的萬物之母,萬物之母最大,最大簡稱大,故一又稱大道。因○腔內壁
○形,又屬月人頂天立地的地,故曰「方屬地」。可見,天圓地方的畫義都指輻
射一的月球。
因輻射「萬物得一以生」的一的月球有五個,五口為吾,吾以「呂←口←呂」隊
形繞地西行,其中一個呂生並見南北天的一對太陽,一個呂生並見南北天的一對
月亮。因「呂←口←呂」中五口都是畫義的方,靠「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搏之不得」(《道德經》)的一繞地盤旋,月人便稱在近地軌道上的太空繞地盤
旋的五口為方舟。在太空觀看一對方舟比翼齊飛的觀感便是「方舟並騖」(班固
《西都賦》)。因方舟即極樂世界,故在二口方舟內俯仰的觀感是「俯仰極樂」
(班固《西都賦》)世界。極樂世界只在方舟,故「方舟並騖,俯仰極樂」是月
人通過班固《西都賦》告訴月球真相之辭。
可見,稱月球為方舟的原因是它的○形被方化為口而口是定義的方形。故知《聖
經·創世紀》告訴的諾亞按上帝指示造的逃生方舟——諾亞方舟,是上帝——萬
物之母——吾用「萬物得一以生」的一,以地球為生○基地,在生○期造成的為
隨後的生物期生化的人類上天延壽萬億年用的兒輩月球;大洪災不是定義的大洪
災,而是畫義的大洪水在大同末日滅絕地球天地萬物的洪災,畫義的大洪水即共
生的氵,氵曰三點水,氵橫流成三,氵即三,故三點水即「上善若水」(《道德
經》)之水——三才數據流;氵在心,心為氵在乚,乚是月球繞地盤旋的符號,
心是輻射並持有三才數據流的月球繞地盤旋的示意圖;乚又是三才數據流入萬物
天目的路線示意圖和三才數據流至拐流點的路線加流至拐流點時的三才數據流向
十字架返回輻射它的動力——反衝擊力的路線示意圖,心是三才數據流入萬物天
目圖和三才數據在拐流點向十字架返回輻射它的動力的示意圖;共為艹生丬,艹
是比翼齊飛的二個十字架——代表比翼齊飛的二個月球,丬是道頭,道頭是其小
無內的小道之頭,共為比翼齊飛的二個十字架是其小無內的小道之頭,共為比翼
齊飛的二個十字架在輻射其小無內的小道;其小無內的小道生萬物,輻射其小無
內小道的艹便是其大無外的大道,共是其大無外的大道輻射其小無內小道的示意
圖。共為艹生一生八道,八是十字架輻射的無數一中相鄰兩條一的形象,一和八
都表示艹在輻射無數的一;艹代表吾,洪是吾輻射的八道都是三才數據流的示意
圖。因吾在大同末日輻射的三才數據流的作用是在讓大同人類全部上天進入兒輩
月球過延壽萬億生活的同時化地球天地萬物為烏有,這對地球天地萬物而言是最
大的災難,故曰大洪災。進入諾亞方舟逃生的諾亞一家八口人代表的是大同末日
升天入兒輩月球的大同人類全體。「萬物得一以生」的一即萬物物種,即使兒輩
月球在人類入住前夕還沒有人類以外的萬物,一也能在人類入住兒輩月球前刻化
出,根本不需要人類帶著萬物種子升天,故諾亞一家帶著各種物種進方舟的情節
是烏有情節、虛構情節。
雖然每個口都是一艘不翼而飛的太空飛船,卻因呂是永不分離的飛行組合單位而
被月人視為一個方,故曰:「方,併船也,象兩舟總頭形」(《說文》)。
因地的定義之一是「天包地如卵里黃」的地——地球,地方便表示地球和月球同
形——○形或⊕形。地球和月球同形的原因是:一,地球也是「萬物得一以生」
的萬物之一,即地球一造;二,月球⊕形,造月球的吾人理應按月球構造造地球
;三,地球的用途是以15250年為輪迴周期(15250年=10000年
生○期+5250年生物期)的生○基地和生物基地,要求具有和月球一樣的萬
壽無疆質量;四,吾人要通過輻射的一生地球萬物的過程中時刻產生的向心型地
球重力轉變成地球勻速東轉的動力,實現生一的吾——五個月球和吃一的地球(
視地球天地萬物吃一以生為地球吃一以生而曰地球吃一)的勻速互動,從而實現
「三十輻,共一轂」(《道德經》)的周而復始的月亮周期(解讀見《道德經真
解》第十一章),轉換地球重力為地球東轉動力的轉換裝置需要十字架,因而地
球需要被建成⊕型;五,輻射一的月球製造的宇宙大爆炸炸成的物質用途有三:
製作神光神氣的原料、造地球的建材、造兒輩月球建材,輻射一的月球人要萬壽
無疆,就得有無限多可采作神光神氣的原料;輻射一的月球人要讓每個生物期生
化的人類在大同末日上天延壽萬億年,就要求兒輩月球足夠多,從而要求地球使
用最小的建材。因此,地球和月球同形,都是○形。因○曰方,故「方屬地」又
指名為方形實為○形的地球屬於「天包地如卵里黃」的地。
三才數據流的本性是以光速飛出十字架、飛出月殼、飛向地球天地化為萬物,而
月殼內壁是月人居住地、○中天地的地,地球天地是與至高無上之天相對的地(
地球的天——大氣圈受地球重力管轄的情況也表示地球的天屬於地球)。三才數
據流的橫載面口狀,由回中小口——小方代表,小方簡稱方,故「方屬地」又指
回中小口——小方的本性決定的歸屬是月人和人類頂天立地之地:飛行中的小方
先歸屬月腔之地——先把月腔內壁變成月人頂天立地的地,后歸屬地球之地——
化為地球天地萬物並把地球變成人類頂天立地之地。
故「方屬地」的方有大方和小方之分,「方屬地」一指名為方形實為○形的月球
屬於生一持一的「土」也之地,二指名為方形實為○形的地球屬於「天包地如卵
里黃」的地,三指橫載面方形的三才數據流屬於月人和人類頂天立地之地,最終
屬人類頂天立地之地——地球。
既然地球○形或⊕形,為什麼地球赤道半徑比極半徑長21公里呢?因為,○形
或⊕形是地球的基本形狀,地球赤道半徑比極半徑長21公里的形狀是地球每當
進入生物期的第一刻時,○形或⊕形地殼的表層物質被盤古開天地的神斧——「
萬物得一以生」的一化為「陽清為天,陰濁為地」(徐整《三五歷記》)的清濁
兩類物質過程中用濁類物質重塑的地殼形狀。盤古是繞地盤旋古月的簡稱。
因月球是圓天,地球是方地,月地之間聯繫著無數的生化地球萬物的一,一即其
小無內的小道,簡稱道,故仙曰:「天圓地方,道在中央」(《淮南子·天文訓
》):圓天和方地之間——生一的月球和吃一的地球之間聯繫著生化地球萬物的
無數一形小道。
輻射一的月球是至高無上的天,天輻射的一的形象是→←↑↖↗↘↙↘,以↙代
表之,則天生↙持↙的示意圖是矢。矢因定義為箭,故矢便成↙形神箭,矢「其
事好遠」而無遠勿屆,飛往地球的矢最短時也達384401公里,故矢是長度
極大的矢,「巨,大也」(《小爾雅》),長度極大的矢便曰巨矢,巨矢為矩。
矩在拐流點拐流后便流成和→構成一個夾角,該夾角一因→隨月球繞地盤旋變化
,二因萬物會向各種方向運動,三因萬物「頭」部會作各種轉向運動和俯仰運動
,夾角角度會在0°以上、180°以下之間變化,但月人選擇銳角代表→拐流
的夾角,乛便成→在拐流點的拐流圖,乛便是「折矩以為勾」的勾。乛由三才數
據折流而成,又是綿綿不盡的三才數據流折流圖,而三是勾三股四弦五的勾長度
單位,故雙關語「折矩以為勾,廣三」的第一層意思是指巨矢——三才數據流在
拐流點自動折流成乛形勾,乛形勾由飛流的三才數據折流而成,代表綿綿不盡的
三才數據流折流流程。因巨矢即三才數據流,三才數據流生化萬物,生化萬物者
即治天下者,三才數據流簡稱數,「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數之所生也」是指
治禹天下的真正治者是生化禹時代萬物的三才數據流。
因乛形勾的拐角是人類的思想之心,天目的終生目標,位於印堂穴前的表面,人
類的一切知識智慧都出於乛形勾,乛形勾出自→形巨矢,故曰「智出於勾,勾出
於矩」。
因巨矢由三才數據流流成,三才數據流生化萬物一生的身體和萬物一生的一舉一
動一言一行曰制裁,故曰「夫矩之於數,其裁製萬物」:之表出,數表三才數據
流,「矩之於數」意為巨矢合成的矩出於三才數據流。
因○形月球由橫載面口狀——方形的三才數據流建造,○曰圓,故曰「圓出於方
」。橫載面口狀——方形的三才數據流不是短流,而是無遠勿屆的巨矢,巨矢為
矩,故曰「方出於矩」。具有生化萬物功能而具無數功能的矩,是月人在精密的
電腦中用精密而複雜的算術算出的精確數據流在各種精密的數控設備中和神光神
氣合成一流的三才數據流,三才數據流是數的化身,從設計到輻射三才數據流的
全程設備也都是數的化身,這些數的化身由乘法口訣「九九八十一」代表,故曰
「矩出於九九八十一」。
可見,天圓地方和推出天圓地方的文字是利用漢字具有定義和畫義的特點,在用
漢字定義推出勾股定理特例的同時,用漢字畫義秘密報告月球地球皆○形的真相
、一造月球和地球的真相、月球輻射生萬物的一的目的、一的特徵和功能的文字
,是在不知漢字畫義、月球地球皆○形的真相、一造月球和地球的真相、月球輻
射生萬物的一的目的和一的特徵和功能情況下無法解讀的文字。
明月牌收音機呂柏林
2014年3月22日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