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許多人都有力不從心的特點。不僅身體漸老,連神態也趨向靜態。當然生老病死固然無法抗拒,但適當延長也不是沒可能的。中國人對長生的追求並不次於外國人。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 - 道教,就是以長生成仙為目標的。
道教追求長生的主要方法是煉丹。 煉丹有兩種:內丹和外丹。外丹,由於古代科技不發達,練出來的實際上是毒藥,有害無益。而內丹除了練體能外,還有一處是養心。
俺覺得養心是長生的首要。只有有一顆年輕的心,才能使各個器官保持年輕。記得多年以前有個返老還童的報道,一個老太婆喜歡看年輕人的愛情小說,看著看著,頭髮也變黑了,牙齒也重新長了出來。如果那報道是真的,那麼因為看年輕人的愛情小說而使自己的心變的年輕了,從而也相應地出現了生理上的年輕化。這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是要養身首要是養心。
古人也有同樣的體會。蘇東坡被貶到杭州任通判時,因病到松陰環繞的寺院去散心,僧人熱情地讓他在涼爽的禪房內歇息,用虎跑泉煮茶款待。詩人在《病中游祖塔院》一詩中感嘆道:「因病得閑殊不惡,安心是葯更無方。」他將養心概括為「養生治性,行義求志」八個字。
養心如此重要那麼又如何養心呢?除了多做些年輕人的事情,還應該多調整心態。摘錄如下:
一是靜心。人生在世,要有「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高雅境界。明《養生四要》一書中說得更為透徹:「心常清靜則神安,神安則精神皆安,明此養生則壽,沒世不殆。」
二是清心。離退休之後要跳出萬丈紅塵的擾攘,榮辱升降已成過眼煙雲,將外界一切干擾拒之門外,自得其樂。
三是寬心。歷經坎坷的老年人,胸襟要像大海那樣寬闊,能容下百川。即使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也要達觀對之,自我化解。
四是忍心。百事忍為上,能忍亦豪傑。容忍大度既可排除自己惡劣的心境,又能促進良好的家庭和人際關係,人也自然樂在其中。
五是用心。人老了不能光想養尊處優,無所事事。而要多動腦筋,多些興趣愛好,讀些凈化心靈的書報,可陶冶情操,心身康泰,活得瀟洒,過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