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中國的哪一部著作最為廣泛地被西方所熟知,並且最為經常地被西方人引用,那一定是那本震爍千古的兵家聖典《孫子兵法》。
西方人把這本書的名字翻譯得相當獨特,也相當精準——《The Art
of War》。
千百年來,無數優秀的統帥和謀臣從這本薄薄的小冊子中盡情地汲取營養。無論戰爭的形式如何變化:從過去的刀劍方陣,到現在的飛機導彈,再到將來的太空博弈,這部書都歷來,且將一直被軍事家們奉若經典!
我們有理由相信,兩千多年前的那個睿智的年輕人,在江南的鄉間草屋中,鋪開竹簡,閉目凝思!《老子》的天地之道已悠然在他的胸中滋長,並在某一個夜晚,與天邊那顆最亮的流星一起打入了這個青年的軍事思想中:
善為士者不武——《老子》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孫子兵法》;
善戰者不怒——《老子》
主不可以怒興師,將不可以慍致戰——《孫子兵法》;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老子》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孫子兵法》。。。
這種戰略上的軍事指導思想是那麼的不謀而合!而《老子》中,更為精妙的用兵之言,更是完全符合它一貫的具有辯證色彩,那近乎悖論的「道」,不僅從戰略層面,而且具體到了戰術層面:
如「欲將弱之,必固強之;欲將廢之,必固興之;欲將取之,必固與之」。也正呼應了「兵者,詭道也」這句《孫子兵法》中的精要!
後人評價《老子》是一部兵書,實在是很有道理的!
然而,《老子》對我們中國人真正影響深刻的,並且深深地根植於我們這個民族文化中的,其實並不是我們上面談到的這些。真正影響我們後世的是其為人處世之道!看看下面這些: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嬌,自遺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成功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這些處世哲學啊,不是人人都同意的,但卻在兩千多年裡為無數智者所珍藏!
是以,才有了范蠡的三度富甲天下,三度散盡家財;
也才有了郭子儀的「功高震主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眾不嫉,窮奢極欲而人不非!」
是以,才有了清遠高雅,潔身自好的竹林七賢;
也才有了大隱於朝,十朝元老的不倒翁馮道。。。。
「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帝王用它,開創盛世;臣子用它,高風亮節;常人用它,中規中矩;但在今天的海盜們看來,這不過就是縮頭烏龜哲學!
然而,這就是《老子》的哲學!
它是一把鑰匙,有人用它開啟了那扇智慧之門,有人用它找到了那片世外桃源;
它是一把利劍,有人用它縱橫捭闔,有人用它把世界攪得天翻地覆;
它是讓好人和壞人都受益的哲學;
。。。。。。
功利的社會,喧囂的塵世,多少疲憊的心靈無處可躲,無處可藏!然而,當你打開那本薄薄的小冊子,一個美麗的精神家園就會呈現在你面前,使你那顆永無休止追求的疲憊心靈,在一片恬然和安靜中得以棲息!
清凈為天下正。
進則為儒,退則為道。兩千年前,在沒有宗教的幫助下,中國人的內心世界已經完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