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建青河橋不光是為小學,這座橋對桐鄉的發展意義很大。」坤雲說。「有了橋,外面的人可以比較方便的來桐鄉;桐鄉人也可以比較方便的出去。它會帶動桐鄉其他個方面的發展。」
「是啊,」子英接著話茬說,「上次那位美國人朱利婭就說,桐鄉很美,要能發展旅遊業,一定會有許多遊客來。」
「我也知道。桐鄉連到縣裡,咱這兒電視也能多看上幾台。問題是,這事要層層上報。」卜慶木說。「先要到鎮里,然後縣裡……八輩子才能到市裡。我們是個偏僻的小地方,人生地不熟的,誰會拿正眼看我們一下?」他使勁扇了幾下扇子,只聽「咔擦」一聲,那扇裂成了兩半。
石子英實在忍不住笑出了聲:「村長,我說村長,您那扇子早該換一把了。」
「嘿嘿,這個倒不難,原材料自家有。」卜慶木臉上露出了難得的尷尬。
坤雲覺得光是這麼談不會有進展,於是就說:「這樣吧,村長,我寫個申請報告,寫完了后我們一起直接送縣政府去,你看好不好?」
卜慶木終於放下了那把破扇子。「呃,這樣好。還是年輕人有幹勁。你就先寫吧,寫完我們一起去上頭碰碰運氣。」
那天後,坤雲每天忙完學校的事後,就伏案寫申請建橋的大綱。他從學校的迫切需要,寫到青河橋對桐鄉人所提供的機會,對桐鄉及鄰近村莊發展的巨大推動和益處,對旅遊業的開發所具有的意義等等。寫完了,他讓子英看了一下。子英說,應該將朱利婭來桐鄉的事也寫進去。
「對,對,我怎麼給忘了。」坤雲於是又增加了外國人已經踏上桐鄉的內容。
寫完了,正仔細從頭看,突然間屋頂上滴滴嗒嗒的又響起了雨聲。坤雲皺了皺眉頭,把那個大綱揉成一團。
「怎麼了大哥?」在一邊改作業的子英很詫異。
「孩子們還沒有一間不漏雨的教室呢,我在這兒奢談建橋!」
最後,坤雲的申請大綱分成了近期和遠程兩部分。近期目標里列述了桐鄉小學兩間陋室,孩子不用說學習,連最基本的生活起居等條件都非常差,甚至沒有保障,更不用說什麼發展。建議為學生們修建教室、洗手間、圖書館、午餐室和體育鍛煉的場所。遠期目標里又分兩個階段:先是闡述了青河橋和村裡教育之間的相輔相成;接下來提到了桐鄉到縣城的公路建設。
「大哥,你怎麼又出來桐鄉公路這一條了?」
「桐鄉公路意義不比青河橋小。」劉坤雲說。「你想,我們的學生小學讀完了,到哪兒念中學去?走二十里路嗎?有了公路和公交車,孩子們搭個車上學就方便多了。」
「有道理。大哥你還真是胸中有張藍圖。」
這也是石子英心服口服叫劉坤雲大哥的原因之一:高瞻遠矚,全局戰略,胸有成竹。
由於學校得有人看著,坤雲這趟縣城只能和卜慶木一起去。路上他暗自想道:卜村長鋒芒角和想象力均乏靈光,自己還得捕捉機會力爭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