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作品,以西漢真實的人物和事件為原型,經過文學的提煉加工和演繹,描寫了少女庄小環被迫男裝從戎的坎坷和傳奇式經歷,她與左玄英和耿依勤之間的情緣,同時描述了左玄英如何在短短几年間轉戰西北,並在之後奉詔千里南下,主持閩越百姓前往江淮新地的大遷徙。
小說通過緊湊動人的故事,鋪開西漢強盛時期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以及幾位主人公至死不渝的家、國、人之愛,歌頌了那一個為漢族立名的朝代里人們的精神風貌和氣魄。
一個巾幗少女和一個絕代英雄的曠世傳奇——紫荊花滿蒲津渡
一 河東情緣
公元前123年(漢武帝元朔六年)三月初,在河東運城衙門外,一位英俊少年牽著馬,來回徘徊了幾趟。門外有一個雕刻成奇獸模樣的石雕拴馬柱。少年走到拴馬柱跟前,和那尊齒牙咧嘴的傢伙四目對視了許久。
少年名叫左玄英。他高個頭,長方臉,眉宇清俊,鼻樑圓融,嘴角露著不服輸的倔強。幾天前,他剛在西北一場與匈奴的戰鬥中大獲全勝。在班師回朝的途中,眾將士興奮非常,左玄英卻是一路寡言少語,想著幾年來盤踞心底的心事:他那從未見過面的父親。左玄英的母親早年是個卑微的宮中侍女,他和母親一起度過了他卑微的童年,從小就耳聞人家的笑語:他是一個私生子,他的父親還活著,可就是不理他們了。他問母親,母親起初的說法卻跟那些風言風語不同。在母親的話里,父親並非拋棄他們,而是事出苦衷,情非得已。十三歲那年,在他的一再追問下,母親第一次告訴了他,他父親名叫左小如,是河東一個在仕途上掙扎的小吏,已經另娶他女,有了孩子。他聽了,心裡澀澀的,卻還是感到幾分安慰。母親在敘述里給了他一個完整的家:有爹娘,有兄弟。
今年他十七歲,第一次打大仗,還打了勝戰,凱旋路上,他就生出了過河去見生父的念頭。回到長安的第二天寅時他便策馬啟程。一路快馬加鞭,未時他已經到了官府門前。
官府大門,陳舊的棗棕色,在歲寒里顯得幾分陰森,幾分麻木。此時的左玄英心頭,卻湧上來幾分暖意。可是,就在他要往那尊怪獸脖子上栓繩的那一刻里,他猶豫了。從來沒見生父面,聽母親說,父親是個要面子並喜官位的人,否則也不會棄他們母子而自奔前程。眼下,他雖然打了勝仗,可還只是有一個虛設的將軍頭銜。他要再等,等到他斬獲更多的軍功,然後風風光光地見父親。
他回了一下頭,又一次看了看衙府門前的那隻古怪石雕,心頭一陣撕裂的痛。「駕!」他一揪馬繩,掉頭朝西。
戰馬跑著,馬背上的左玄英方覺得又餓又渴。 進了一個村落,玄英放慢了速度。這時,他見有一戶人家,門外站著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女孩。小女孩穿著帶補丁的衣裳,頭髮對分,在腦後盤兩個小小的髻,然後直落雙肩。她一雙烏黑的眼睛朝他看了過來,很快那看就變成了凝視。那凝視,使得玄英駐步。些許之後,小姑娘出來了,雙手托起了一個陶制的水壺。
玄英動容,連忙下馬。他想,他現在臉上肯定是雙唇乾裂,神色憔悴。他走過去,微微彎下身來,接過了那壺水。水是溫的,喝下幾口后,左玄英感覺全身都滋潤遍了。這時,小姑娘轉身又進了房子,不一會兒,她出來了。這一次,她端出來一個陶碗,上面放著幾塊餅。
「你餓了吧?你要吃嗎?」左玄英耳邊灌進來一串輕柔的音符。瞬時間,生活在這個心已經幾分蒼涼的少年眼前展現了它完全不同的洞天,催開了幾多鮮活而柔嫩的花朵。他那雙揮刀握槍的手居然幾分微顫。「小妹妹,多謝你啦!」說著他接過了陶碗。
「坐著吃吧。」小姑娘指著邊上的檯子說。
「哎。」玄英坐了下來,沒有馬上吃,卻端詳著眼前這個小姑娘。雖然她衣著色淡,發上沒有任何裝飾,卻掩蓋不了她圓圓的臉上美麗的光澤。玄英還注意到她的一對晶瑩濕潤的眉毛和眼帘上的睫毛。
「小姑娘,你叫什麼名字?」他問。
「我叫小環。」她答。
小環,好好聽的名字……玄英心裡想著。那麵餅里似乎加進了一種什麼油汁,吃起來很香。小環看著左玄英吃,問了一句:「你從哪裡來?要去哪裡?」
玄英聽了,腦海里急促地想著要如何回答。他喝了一口水,清了清嗓子,說:「我是蒲坂人,我們其實是老鄉。不過,我從小在長安長大,現在要回長安去。」
小環聽著,看了看一旁高大的馬,「你好像剛剛打過仗?」
玄英點頭:「嗯,剛和匈奴人打過,我們打勝了!」
正說著,突然從房子裡面一拐一拐地衝出一個少年來,「小環,你在跟誰說話呢?!」
小環臉上立刻露出了極度的不安,急站起來跟玄英說:「你把餅帶上吧,我得進去了!」說完提起半空的水壺,匆匆離開了。
那少年一拐一拐走過來,一雙狐疑和敵意的眼睛盯著左玄英看,「你是誰?怎麼在這兒?」
左玄英被少年這一問,心裡不平地想道:我是誰?要不是我們在前方廝殺,匈奴人早把你們給生吞活剝了!不過表面上他還得裝出客氣,「我是大漢征討匈奴的將軍。路過這裡,承蒙小環姑娘善心,討得一壺水喝。」
少年小眼睛,胖胖的、有些臃腫的臉,鼻子有點歪,兩片嘴唇薄薄地懸在那裡。「將軍?有你這麼小的將軍?沒聽說過。」少年瞟了左玄英一眼,哼了一聲,回房子里去了。
好不容易聚集起來的一團暖氣,被那少年給衝散了。不過,吃了東西喝了水,左玄英恢復了體力。他躍上馬,提起韁繩,朝西奔去。遠遠地,能看到蒲津渡。三月天,正在釋冰的黃河寒氣襲來,路邊的紫荊抖動著她殷紅色的花蕾。左玄英不由得回過頭去,往小環住的地方望了望。那裡,彷彿有炊煙裊裊升起。
蒲津渡上一條索道浮橋懸立在冰凌上。岸邊,一尊石牛仰著頭,佇望河西。據說,這是上古舜帝時留下來的古物。左玄英放鬆韁繩,踏上了浮橋。一抬頭,橘紅色夕陽正掛天邊。
下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