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普利策家族的興衰(2)

作者:狗木樹  於 2008-5-7 09:4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天氣: 大風
心情: 平靜

普利策公司的創始人約瑟夫。普利策(1847-1911)無疑是美國歷史是最偉大的新聞媒體人。他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1864年,年僅17歲的他從遙遠的奧匈帝國的匈牙利隻身一人來美國從軍。他加入林肯的美國聯軍。南北戰爭結束,來到紐約。但一事無成。和許多前去西部的年青人一樣,普利策來到了聖路易市。這是個新興的城市。人們說著他在奧匈帝國流行的語言德語。普利策開始涉及新聞。他就職一家當地的德文報紙。後來他購買又出售這家報紙。普利策又做了一名律師並開始涉及政治。在22歲時,普利策作為共和黨人被選進密蘇里州的立法機構。

1978年,普利策在法庭主持的一次拍賣會上,以2500美元買下了破產了的瀕臨死亡的《聖路易郵報》 三天後,他又買下了一家晚報。當時的訂報量是4千零20份。報紙是每天四頁。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普利策認為〈郵報〉要通過社論來提升讀者的思想境界;但作為一個現實主義者,普利策知道沒有人會為報紙的社論去買報紙。如果要讓讀者買報紙,他必須要讓讀者對報紙的頭版所吸引。普利策使用的技巧就是:煽情。雖然煽情名聲不好,但銷售量大增。普利策同時也給報業帶來一些新鮮事物。將改革與煽情相結合時,讀者數就會迅速上升。比如將偷稅漏稅的名人的名單登載在報紙上。

普利策曾經說:你也許有著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但如果沒有人去讀它,也就沒有一樣。你一旦有了百萬讀者,在關鍵時刻,你就有可能去影響你的讀者的思想並進而影響讀者的選票。

1880年度,大型報紙的收入有65%來自瀆者,35%來自廣告的收入。普利策預感到廣告的收入比例會增加。而增加廣告收入就必須增加報紙的銷售量。

在當時的聖路易市,普利策沒有辦法得到百萬的讀者群,於是他在1883年離開聖路易市前往紐約。一百年後,普利策的孫子邁克說:普利策當時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他要到紐約尋找更大的舞台。對他來說。聖路易市是農村鄉村級,而紐約才是施展他的志向的大舞台。在紐約,普利策買了一家瀕臨倒閉的報紙《紐約世界報》,他很快就使它起死回生。雖然普利策將他的主要精力放在《紐約世界報》上,但他有足夠的精力過問《聖路易郵報》的業務。當時《郵報》的主編庫克里爾曾這樣感嘆:早上一小時,普利策是世界上最棒的人,而其餘時間他就是世界上最令人討厭的傢伙了。

普利策從表面上說是在1907年退居二線,但實際上,他直到1911年去世之前一直在管事。1907410日在他半退休的時候,普利策說了一段話。這段話一直到今天仍放在《郵報》的社論版的上方。它也成為《聖路易郵報》的辦報宗旨:「我知道我的退休將不會改變《郵報》的辦報宗旨:它將永遠為進步和正義而戰,對非正義和腐敗永不容忍。永遠向各種政客挑戰,永遠不屬於任何一個政黨。永遠反對特權階級和攫取公共利益者。永遠對窮人富有同情心。永遠獻身於公共福祉事業。永遠不滿足只是報道新聞。永遠保持最大限度的獨立性。永不畏懼向錯誤戰鬥-不論是對富豪或窮人的掠奪」。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07:2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