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我們應該從小悅悅事件中得到點什麼

作者:湖濱  於 2011-10-28 07:5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2評論

Normal 0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Table Normal";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in 5.4pt 0in 5.4pt; mso-para-margin-top:0in; mso-para-margin-right:0in; mso-para-margin-bottom:10.0pt; mso-para-margin-left:0in; line-height:115%;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隨著一個僅僅兩歲的生命的離去,以及兩個肇事司機的自首,轟動世界的小悅悅事件似乎漸漸平息下來了;但是,我的心情卻無法平靜。從網上及其他各種媒體得到的反應,不難得出結論:像以往那些無數血的教訓一樣,小悅悅之死,恐怕仍將什麼也改變不了,中國社會仍將一切照舊。為什麼那麼說呢?

 先讓我們看一看事件后社會的反映。以「貝殼」和「萬維」網為例,對於這個事件反映出來的見死不救問題,大致有兩種基本態度。一種是站在道德高地譴責別人,顯示自己的道德優越感,典型代表是《為小悅悅難過,你們配嗎》一文;一種是主張個人自我反省,一副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模樣,典型代表是《小悅悅這件事,反省自身就可以了。這兩種主張都有大量的人支持,唯獨缺冷靜的社會反思。這兩種主張雖然角度不同:一個是反思別人,一個是反思自已,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最終什麼也不做!

 小悅悅事件的焦點不在於那十八個見死不救的路人是否有道德缺點,而在於見死不救是否僅僅是一個個人道德問題。如果說見死不救僅僅是一個道德問題,那麼救或不救只是個人的選擇,他人有何權利批責批評他們?!但如果經過反思,我們認為見死不救不僅僅是一個道德問題還是一個法律問題。也就是說,見危施救實際上應該是一個公民的義務,而不僅僅是道德選擇。如果一個人見死不救,那他就無資格享受遇難時得到他人相助的權利。因此,為保障公民履行自己見危施救的義務,見危不救就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而不僅僅是道德指責一下了事。

 那麼怎麼履行公民見危施救的義務呢?

 毫無疑問,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法。應立法規定對見危不救者的法律處罰尺度。比如罰款或罰做一定天數的公益性義工等。同時,還應立法對勇於救危救難者以物質和精神雙重獎勵。這裡要特彆強調一下精神獎勵。大家知道,美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對危害社會的犯罪有一項很厲害的法律措施叫犯罪紀錄(當然,中國的犯罪紀錄更厲害!)。為什麼我們不能採取另一項反向措施,即優良紀錄呢?我認為這會比犯罪紀錄的社會效果更好。一個人留下犯罪紀錄會影響他從事許多重要的職業,而一個人留下優良紀錄的人則會幫助他進入他理想的職業。建議將見危及時施救列為「優良紀錄」的一項內容。

    當然,對於這種道義性的公民義務應規定明確的區分界限。比如:1) 見危施救應以自己的生命得到安全保障為前提;2) 見危施救應以自己的能力和可承受利益損失極限為前提。以救落水者為例,如果水深浪急,見危者自己不會游泳或無救人把握,他就沒義務下水救人,但有義務採取其他力所能及的措施救人。

 除此而外,我們還有更多的事情可做:

    第一,反思和修改我們的交通肇事處罰法規。第一個肇事司機肇事後逃逸,實際上是葯家鑫效應的繼續。葯家鑫之所以會殺害受害人張妙,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在於中國現行的交通肇事處罰法規存在嚴重的導向問題。即,撞死一個人比撞傷一個人所承擔的經濟和精神壓力要大得多,這導致有些肇事者產生撞傷人不如撞死人的想法。我們可以對此進行道德譴責,但解決不了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我看至少有這樣幾條措施:

 

1)   提高對死者家屬的賠償額;2)完善保險制度,死傷者的賠償應該主要由保險公司承擔。3) 應該合理判定肇事者的責任及按責分擔賠償份額。中國目前的交通肇事賠償法規對司機賠償責任的規定不合理,有明顯偏袒受害人的傾向。往往一出事故,不等分清責任就叫肇事司機賠。司機的賠償在很多時候往往超出其責任應該承擔的部分。以小悅悅事件中的第一個肇事司機為例,如果他撞到人的第一時間停下來及時施救的話,我不認為他應該承擔主要責任。他的責任只在於觀察失誤,並沒有證據證明他是違反交通法規駕駛而撞的人。當然,那司機肇事之後逃逸就是另一個性質了。

 

第二,反思父母的社會責任。發生這起交通事故的第一原因是小悅悅父母監護失職。如果第一個肇事司機不逃跑,小悅悅父母應承擔至少80%的事故責任。喪女之疼絲毫不能減輕其監護失責之過。從小悅悅事件,中國社會應該進行深刻反思,轉變子女只是父母私有財產的傳統觀念。孩子是父母的,也是社會的。同時,法律應該強化幼兒父母的監護責任,對小悅悅的父母應該進行嚴肅的法律處罰,做到以防為主,從根本上減少或避免小悅悅悲劇的發生。這方面歐美國家有許多經驗可以學習。

 

對於小悅悅悲劇,我們還應得到另一個明確認識,即見死不救,不僅僅是受難者的個人不幸,更是一個社會的失敗。是我們的社會智慧面對面對災禍挑戰的一個失敗。
中國社會文明程度不如西方國家,不是我們的道德水平不如它們,而是我們的社會智慧不如它們。人家能從既往的教訓中通過反思調整自己的社會價值觀,改進立法和司法,從而促進社會文明進步,而我們只會亂鬨哄熱鬧一陣,最後什麼也不做,然後再重複犯同樣的錯誤而不能自拔。希望全社會能通過對小悅悅悲劇的反思得到點什麼,促使中國社會逐步走向文明。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sss3 2011-10-28 11:28
這是我看過的最為全面,最為客觀的解析!!
回復 wcat 2011-10-28 21:03
先把貓論否了再說別的。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20:2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