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在美國政界和學術界已經從邊緣話題變成了主流討論。雖然「熱內戰」——即傳統意義上的武裝衝突——目前仍被認為可能性不高,但「冷內戰」或「國內恐怖主義式的衝突」卻被越來越多專家視為現實風險。
當前美國的社會裂痕以下幾個因素被認為是潛在的「內戰誘因」:
政治極化嚴重:共和黨與民主黨之間的對立已滲透到社會各階層,政策更替常常互相否定。
身份政治與種族衝突:種族問題、性別議題、移民政策等持續激化社會分裂。
貧富差距擴大:最富有的1%家庭佔據了絕大部分新增財富,階級固化加劇。
民間武裝力量龐大:美國擁有數千萬持槍公民,極端主義者具備實施暴力的能力。
儘管有上述風險,美國仍具備一些緩衝機制:
民主制度仍在運作,選舉和法律途徑尚可表達訴求。
社會整體經濟尚未崩潰,底層民眾仍有一定生活保障。
沒有形成統一的反政府武裝力量,分裂群體難以聯合。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Michelle Goldberg指出,「將內戰視為必然是荒唐的,但它的可能性足夠糟糕」。
政治學者Barbara Walter認為,美國已出現「無支配體制」的特徵,即既非完全民主也非專制,這種狀態在其他國家常是內戰前兆。
有學者將當前美國稱為「處於內亂狀態」,並預測未來可能出現游擊式衝突而非傳統戰場對峙。
你怎麼看?是「冷內戰」已在進行,還是只是媒體的危言聳聽?我們可以一起拆解這些論點的邏輯結構,看看哪些是系統性病灶,哪些只是政治話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