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AI的重寫---我在這裡加一句---歷史是現實政治的解讀,中美將以對自己有利的方式解讀歷史。AI林林總總,清清楚楚,但是缺乏情緒力量,味同嚼蠟。* 引言:紀念還是宣示?
2025年9月3日,中國舉行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式,原本意在紀念二戰反法西斯勝利、弘揚和平精神。然而,西方主要國家集體缺席,反而讓這場活動成為一次全球南方國家的集體亮相。北京有心栽花,花不活;無心插柳,柳成蔭——這場閱兵意外地凸顯了當今世界正在加速形成的南北集團對抗格局。
* 一、誰來了,誰沒來:站隊的隱喻
缺席者: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等西方國家幾乎全體缺席,連外長級代表都未派出
出席者:俄羅斯總統普京高調現身,全球南方國家如伊朗、委內瑞拉、辛巴威、寮國等紛紛派出高級代表
唯一的「發達國家」代表:斯洛伐克總理菲佐出席,成為唯一跨入發達門檻的「親中」國家,格外醒目
這場「誰來了誰沒來」的外交劇,不只是禮節安排,而是陣營劃分的現實演練。
* 二、二戰紀念的敘事困境
西方國家對二戰的紀念越來越低調,原因並不複雜:
因此,紀念二戰不再是團結的象徵,而成了身份焦慮的放大鏡。
* 三、俄烏戰爭之後的陣營加速
* 四、帝國主義的重組:從爭霸到聯合
* 五、北京閱兵的真實意義:不是紀念,而是宣示
宣示中國在全球南方的領導地位
宣示中俄在歷史敘事上的主導權
宣示一個非西方秩序的可能性
這不是一場回顧,而是一場預演;不是一場紀念,而是一場布局。
* 結語:南北對抗的地緣裂痕,正在北京的閱兵場上清晰顯影
這場閱兵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全球秩序裂解的一個縮影。
它告訴我們:紀念歷史的方式,正在決定未來的陣營。